近年來,婺城區移民辦緊緊圍繞中心工作服務大局,以“人居環境改善、移民收入增加、庫區和諧穩定、長期發展有保障”為工作目標,多舉措幫扶驅動,使大中型水庫庫區、大中型水庫移民安置區基礎設施日臻完善,移民群眾收入快速增長,移民生活明顯改善。
自2006年至今,區移民辦共安排水庫移民后期扶持項目860個,投入移民資金12870余萬元,主要用于移民新村建設、基礎設施建設、移民增收等項目建設。
如今,在婺城,一個個設施齊全、功能完備、環境優美、團結和諧的移民新村已經拔地而起,煥發著無限生機,孕育著新的希望。
完善基礎設施
改善移民環境
五月,明媚的陽光灑在瑯琊鎮浩仁村的每一處角落,只見這里一排排別致的農家小院井然有序,一條條整潔寬敞的水泥路延伸到各家各戶。
聽說記者要來看看水庫移民的幸福生活,浩仁村村支書滕勤男眼里滿是驕傲,隨手指著不遠處的一棟小洋樓說:“看,我們村的水庫移民,過得可比城里人還舒適呢。”
早在1958年,因金蘭水庫建設需要,230余名庫區移民投親靠友,來到浩仁村定居,安置點雖然離原先的生活區不遠,但當時浩仁村經濟條件還十分薄弱,村集體負債累累,交通設施非常落后,僅靠著一條2米寬的泥巴路與外界相通;農田水利設施長久失修,每逢雨季村里就要發大水;村內一眼望去都是陳舊的泥房,村民基本以種植糧食作物為主,每年的收入屈指可數。
讓移民搬出來,就要讓他們生活得安穩。2006年,隨著《大中型水利水電工程建設征地補償和移民安置條例》、《國務院關于完善大中型水庫移民后期扶持政策的意見》等移民政策相繼出臺,婺城區迅速成立移民領導工作小組,在區民政局設立區移民辦。深入分析移民生活現狀,優先解決移民群眾生產生活中面臨的突出問題,積極組織水庫移民后期扶持村申報配套項目,動員移民村(組)自籌資金等多種形式,發揮中央補助資金的引領作用,整合各類資源,建設安居富民項目,開展移民村水、電、路提升改造,促進移民生產生活改善。
據統計,2008年至2016年,區移民辦共向浩仁村投入資金一百多萬元,在滕勤男和村兩委的帶動下,先后完成該村機耕路建設、飲用水工程、老年活動室建設、公路建設、村景觀工程建設等多個項目,切實解決了移民群眾出行難、居住環境差、社會服務事業基礎薄弱等問題。
生活環境好了,交通便利了,浩仁村的村民們有了底氣,這些年,村民們除了外出經商、打工外,還辦起了糧食、蔬菜、苗木等合作社。隨著經濟條件的改善,不少村民家中已經開起了小汽車,建起了3層小洋房。
如今,走進浩仁村,村中綠樹成蔭,柳塘景觀帶藍天、碧水,古樹、蓮花,相映成趣,賞心悅目;村莊道路綠化帶平整絢麗,郁郁蔥蔥,浩仁村儼然成為了婺城美麗鄉村建設的樣板。
滕勤男還計劃著把浩仁村打造成旅游景點,發展民宿和農場采摘游,讓更多的人走進浩仁,呼吸這里的新鮮空氣、感受移民村的美麗蛻變。
調整產業結構
促進移民增收
告別了浩仁村,記者又來到了嶺上鄉桃源村。
嶺上鄉桃源村成立于2013年10月,轄區面積0.4平方公里,有村民3000多人,是一個純移民村。自2007年九峰水庫項目開展后,嶺上鄉塔石垅下游的九個行政村,為響應政府統一規劃及建設,村民便陸續搬到了桃源村、九峰村兩個移民安置點,區移民辦歷年來共計投入一千多萬元水庫移民后期扶持資金建設生產生活等基礎設施。
與原先的庫區相比,桃源村樓房鱗次櫛比,大街小巷四通八達。村里還有衛生院,學校、居家養老中心,然而,生活條件是改善了,但沒有了田地,就業成了大家關心的頭等大事。
為此,區移民辦又開始積極探索水庫移民的精準扶持工作。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深諳此理的區移民辦,通過精準分析部分水庫移民致貧的原因,找準癥結所在,在充分了解扶持對象意愿和需求后,打算通過生產扶持項目、勞動力技能培訓、職業教育項目這“三駕馬車”集中發力,切實提升水庫移民的致富本領,拓寬他們致富門路。
在桃源村,區移民辦與婦聯牽線搭橋,引入來料加工,讓在家干家務、帶孩子的婦女、老人有了一份“待在村里、坐在家里就能賺錢”的工作,有效幫助她們創業就業、增收致富。2014年,婺城區移民辦又投入資金70萬元,完成了該村來料加工基地建設;2015年,投入40萬元,完成廠房附屬工程建設,并順利出租,為村集體經濟增添了資金來源。
隨著來料加工業的快速發展,原先山里的村姑在來料加工廠踏著“洋車”成了上班族,沒了家庭的后顧之憂,年輕的小伙子們也放手在外打拼,有百分之八十都開著小轎車上下班。
“以前在庫區,討個老婆都不容易。現在,我們這里交通方便、環境優美,每家每戶的經濟條件都不錯,姑娘們都特別喜歡我們村的小伙子。”桃源村村主任華福璋打趣道。
華福璋告訴記者,去年,區移民辦還投入資金75萬元,在村辦公樓大樓和來料加工廠房屋頂安裝了太陽能光伏,不僅解決了全村公共用電問題,還稍有結余,換來了經濟效益。
無獨有偶,在嶺上鄉的另一個移民安置點——九峰村,村民們也生活得十分幸福。這些年,在上級政府和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九峰村兩委齊心協力,各項工作已步入正軌。靠近金西開發區的九峰村,還成為了很多企業職工的集中居住地,水庫移民搖身一變成了“包租公”、“包租婆”,村里的超市、飯店、商場也隨處可見,儼然一幅小城鎮的模樣,全村呈現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
做好后期扶持
建設美麗家園
“雖然現在的水庫移民生活過得越來越好,但移民村的發展是一個任重道遠的過程,還需要我們做好后期扶持工作!眳^移民辦主任賴興明告訴記者,以前,婺城區移民后期扶持項目總體比較小、散,以基礎設施建設為主,創業致富、美麗家園建設資金相對投入較少。
因此,下一步,區移民辦將在提高后扶成效上下工夫,著力加快移民產業發展,加快移民美麗家園建設,加快移民同步奔小康步伐。
一方面,按照黨的十八大提出城鄉居民收入倍增的要求,結合婺城區的移民工作實際,全面規劃水庫移民創業致富增收工程。通過加大移民生產扶持力度、積極構建移民創業服務體系、加強移民職業技能培訓,進一步拓寬增收渠道,逐步提高移民收入。
另一方面,通過浙江省美麗鄉村建設行動計劃,從婺城區移民村組基礎設施和人居環境狀況出發,按照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新農村建設的要求,規劃水庫移民美麗家園建設。
同時,發揮財政資金引領作用,以加強項目監管為抓手,把存量資金化解作為頭等大事來抓,加快項目立項審批,加大督辦力度,對未開工項目、條件不成熟項目及時變更,提高資金撥付率和結報率,確保資金安全高效使用。
此外,區移民辦還將出臺“以獎代補”實施辦法,促進移民項目民主自建,并對參加技能培訓的移民給與獎勵,把“課堂培訓”納入“以獎代補”項目實施管理,提升移民創業增收能力。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