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笑多用幽默或滑稽的語言、文字、動作、圖像等,表達某種意圖。開玩笑在日常生活中很常見,多為善意的,當然也有惡意的,有時二者難以區分。總體來說,西方人開玩笑更大膽、更辛辣,而我們則相對含蓄些。
中西之間,由于觀念、習俗、文化等差異,對同一玩笑的理解,可能不一樣,甚至完全相反。有時,我們認為是善意玩笑,他們可能并不認可。當然,他們的善意玩笑,也許我們不敢茍同。這種誤差,正是雙方需要認真對待的。否則,本來讓人高興的玩笑,很可能會變成嘲諷、奚落,從而傷害了對方。
失禮
1969年12月,阿爾巴尼亞人民軍歌舞團訪華,在北京演出后去哈爾濱,當地氣溫下降到零下30℃。我方一位陪同負責人,同該團團長一起工作10多天后,認為已經是老朋友了,說話便隨意起來。他見這位軍人出身的團長不適應東北嚴寒,走下汽車時瑟瑟發抖,便開玩笑說:“你真是紙老虎!”該團長立刻變色道:“毛主席說帝國主義和反動派是紙老虎,您怎能說我是紙老虎?”玩笑不當,造成了失禮。也許,在我們的觀念中,“紙老虎”只是尋常玩笑,可是,外國人難以理解這種中式幽默。
對象
西方人士開玩笑似乎無所顧忌,國家、民族、教皇、領導人以及黎民百姓,都可能成為玩笑的對象。特別是每年4月1日,是西方國家的愚人節,人們更加肆無忌憚,可以愚弄任何人,而不負道德和法律責任,政府和司法部門也不會追究。節日這一天,誰開的玩笑最大、編造的謊言最離奇、騙取的信任最多,誰就會獲得榮譽。在我國,沒有愚人節,人們對開玩笑的對象比較慎重,忌諱很多,如對長輩、領導、權威人士、女性開玩笑,以及帶有政治內容的玩笑,都比較小心。即使對可以開玩笑的人,也要顧及到當時的環境和情緒。
內容
玩笑內容決定玩笑是否得體。格調高雅、妙趣橫生,有思想、有智慧,風趣、幽默的玩笑,給人以啟迪、教益,讓人樂在其中,因而受歡迎。生活中,大部分善意玩笑都屬這一類。反之,庸俗、下流,例如拿別人的生理缺陷開玩笑,一定會失禮、得罪人。
回應
一般情況下,回應玩笑,一笑了之,但有些過于出格的玩笑,有時會一石激起千層浪。前不久,一華人因與古巴籍女同事開玩笑,做出豎中指的動作,惹惱人家,后者聲稱要報警并要起訴他。豎中指,在我們看來,也許并無什么惡意,而在西方,卻是嚴重侮辱人的方式。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