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到了,市場上的水果品種增多,進口的“洋水果”更是大受歡迎。然而,這些“洋水果”真的都是漂洋過海而來的嗎?市民吳女士就遇到了這樣的難題。
吳女士愛吃山竹,之前在泰國吃到的山竹,滋味讓她難忘,回來后就多次在水果店買山竹,但總不是那個味道。昨天,吳女士來到汽車東站對面的水果批發(fā)市場,想買泰國山竹,然而一連跑了5個攤位,結果讓她失望。“一個賣山竹的老板,直接跟我說,不管哪里產的,只要貼上標簽,你想讓它變成哪里進口的,它就是哪里進口的。”
根據(jù)吳女士的爆料,記者也走訪了汽車東站的幾家水果店,發(fā)現(xiàn)確有其事。不少店家坦言,其實很多所謂的進口水果,都是貼上了標簽的國產水果,并且進口標簽的種類非常多,店家甚至可以自行選擇原產地。
一位從事水果銷售多年的店主告訴記者,市面上很多進口水果其實就是國產的,比如百香果很多產自廣西,一些“日本紅富士”就是國產富士蘋果。水果上貼的進口標簽可信度也不高,“因為不是官方強制的,這樣的標簽在網上就可以買到。”記者在淘寶上搜索了“進口水果標簽”,發(fā)現(xiàn)出售水果標簽貼紙的店鋪不在少數(shù),每張價格僅需幾毛錢。
貼不貼標簽,是不是進口包裝,其中巨大的經濟利益更是讓不少店家“頂風作案”。打個比方,市面上常見的黃心獼猴桃,有售價245元一盒的,也有80元一盒的,價高者無一例外地打出了“新西蘭進口”的標簽,也就是說,一盒獼猴桃貼上進口標簽后身價或上漲百余元。
那么,面對陷阱重重的進口水果市場,消費者又該如何辨別真假呢?市場監(jiān)管局相關工作人員建議,市民想要確認“洋水果”的身份,最直接的辦法,就是要求商家出示我國官方機構出具的檢驗檢疫證書,上面注明了進口國家、果園及加工信息。也可以查看水果的大包裝,上面都會有中文或英文的介紹,包括產地、品種、供應商及代碼等。同時可以登錄國家質檢總局網站,參照網站上公布的《獲得檢驗檢疫準入的新鮮水果種類及輸出國家地址名錄》,辨別生產國是否對我國輸出這種品類的水果,以防買到貼標水果。比如說,國內市場上是不可能買到泰國的火龍果、馬來西亞的牛油果、越南的山竹。
另外,7月中旬,市場監(jiān)管局也將聯(lián)合金華市檢驗檢疫局,針對蔬菜瓜果質量情況開展專項“你點我檢”行動,屆時將對本地水果冒充“洋水果”的違法違規(guī)情況進行檢查。消費者發(fā)現(xiàn)市場上有疑似假冒進口水果的可以直接向市場監(jiān)管局投訴。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