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畈鎮漢灶村是一個有著兩千多年的古村落。悠久的文化,成為漢灶人建設美麗鄉村的根基。他們一邊保護綠水青山,一邊傳承弘揚漢灶文明,依托婺州古窯址,打造了集研發、生產、銷售、體驗、旅游、展覽為一體的“婺州窯”文化品牌。短短幾年,漢灶村的中國婺州窯博物館拔地而起,吸引游客無數,旅游業的發展,也讓這座古城煥發出了新的生機。
漢灶村位于金華市東南部,距市區15公里,轄漢灶、宅底山、王村、白杜龍四個自然村,汀楊公路依村而過。漢灶村最早建于西漢年間,距今已有2200多年歷史,目前共有村民近500戶,人口1200多人。村民主要從事農作物和花卉苗木種植,村風淳樸,社會治安穩定。
在漢灶村村口,有一棵近千年的古樟樹,村里人都稱其為“香樟娘娘”。記者看到,這棵樹的樹干很粗壯,枝椏向四周伸展,遠遠望去,如同一把巨大的綠傘。據村中老人介紹,這棵樹是當年婺州窯的窯工所種,已有千年樹齡,是漢灶村的標志之一。每逢過節,還有村民來祭拜它,以求生活安康。
漫步在漢灶村古老的巷子里,可以看到一些由黃泥和窯片砌成的墻,名為“崗巴墻”。村主任傅德堅告訴記者,漢灶村以燒制婺州窯而聞名于世,鼎盛時期三十六條龍窯同時燒制,故留下許多婺州窯碎片。村民造房時為了節約成本,便舊物利用,就地取材,將碎片砌成墻,取名“缸瞬墻” (音譯),后來又稱為“崗巴墻”。
在傅德堅的帶領下,記者來到了位于村中的中國婺州窯博物館,這個以婺州窯為主題的博物館,于今年5月28日開館。博物館占地約30畝,設有挖掘品陳列區、新品陳列區、接待區、體驗區等多個功能區域,還有專門的名家講堂,在專業的設計包裝下,這里已成為漢灶乃至雅畈的新地標。
“現在,每到周末就有不少市民來博物館參觀,或到體驗館親自體驗婺州窯的制作!备档聢哉f,漢灶村是古婺州窯口的聚集地,最早可追溯到東漢時期,F在,村內仍保存著較為完整的兩座龍窯。為了開發和傳承婺州窯古文化,近幾年,漢灶村民在村兩委的領導下,結合新農村建設,開發古窯旅游、生態觀光農業,以產業化提升農村特色發展之路,令漢灶古村在新時代的舞臺上充滿魅力。
“以前是我們往城里跑,現在是城里人往我們農村跑,說是鄉村旅游!”正如傅德堅所說,現在的漢灶村,房屋美觀靚麗,村道寬敞平坦。原先破舊不堪的牛欄豬舍,還在一群年輕設計師的巧手改造下,變成了感受復古情懷的茶室、咖啡廳。既保存了游客對農村鄉愁的記憶,又注入了現代小資生活的時尚元素,成為村中獨特的風景。
而這,僅僅是漢灶村美麗蛻變的開始。村兩委計劃,未來,在婺州窯博物館、體驗館的基礎上,再打造一個遺址園,再現古婺州窯文化曾經的輝煌景象。同時,以精品村建設為目標,引導有頭腦、有闖勁的優秀人才為村莊建設獻計獻策,將漢灶下轄的四個自然村,打造成不同風格、不同主題的“旅游區”,如白杜龍村發展特色民宿,宅底山村的老房子改造成影視基地等等,一方面吸引更多的市民前來游玩,另一方面也讓旅游行業真正惠及漢灶人,讓他們在村里有事可做,在家門口就把錢賺了。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