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村真牛,連新華社和央視記者都一起趕來采訪了!”這幾天,一提起蔣堂鎮澤口村,不少人都豎起大拇指這樣說。原來,近日,新華社和央視工作人員在該村用鏡頭記錄了一場以“婺劇傳承、孝義傳承、廉政傳承”為主題的走親活動。
素有“婺劇進校園”之傳統的東市街小學,是這場走親活動的主角之一。一直以來,該校以婺劇中的德育價值和音樂之美為內涵,以閱讀和視聽相配合為手段,讓學生們在婺劇故事中潛移默化地接受德育,領略當地人民的性格、人生觀、價值觀和特有的風俗、審美觀。
而此次走親活動的另一主角澤口村,因村民歷來愛看、愛演并愛創作婺劇,婺劇氛圍十分濃厚。為了更好地傳承、弘揚婺劇文化,2015年該村建成了全省首個農村婺劇文化園。該園占地2000平方米,內有婺劇知識普及廊、經典婺劇墻畫廊、婺劇坐唱班活動室、婺劇劇本創作室、婺劇傳承陳列室、婺劇節目排練室、婺劇演出小廣場,以及當地婺劇人才榜、民間婺劇典故欄等,是金華市和婺城區的婺劇文化傳承基地之一。
因為共同的特色,此前東市街小學和澤口村形成合作——學校在村里設置了婺劇研學實踐基地,一校一村聯手把文化禮堂打造成為“德育課堂”,定期開展婺劇普及、唱演觀摩等各類研學活動。
據悉,此次走親還是蔣堂鎮政府和東市街小學落實“雙堂雙進”,以德育教育推進“農村文化禮堂+”建設中的一項重要內容。多年來,蔣堂鎮將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作為“農村文化禮堂+”的建設內容,通過培育禮堂文化傳播隊伍,打造禮堂德育精品課程,加強禮堂文化的熏陶教化功能,以及深入挖掘各村文化內涵、特色背景、歷史名人等手段,探索中小學德育實踐特色課程、推進農村文化禮堂優秀文化“進課堂”,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通過開展形式多樣的走親活動,可以增加學生的文化知識,熟悉歷史典故,提高學生分辨是非曲直、判斷好惡的能力。同時,豐富的活動內容,也能讓德育‘潤物細無聲,點滴入心田’。”蔣堂鎮有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該鎮還將挖掘農村文化對村民乃至村干部的教育功能,把黨的陣地建設、廉政文化建設進一步融入到婺劇和其他形式中去。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