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蘇曉婕、朱慧敏
沒有舒適的辦公環境、沒有耀眼的光環,他們擔任著食品藥品監管“最后一公里”的前沿哨兵,他們肩負著市民們“舌尖上的安全”,他們為推進“放心消費在婺城”而努力,他們就是基層市場監督管理所的工作人員,是百姓食品安全最直接的守護者。
日前,婺城區召開“放心消費在婺城”推進會,對實施“放心消費在婺城”工作進行全面部署,會議要求,婺城區要實現放心消費示范創建單位全區覆蓋、商品和服務整體質量陽顯提升、消費糾紛即時響應快速處理機制基本形成、消費領域重點突出問題有效解決。
截至目前,婺城區已有2家放心消費示范單位以及241家商店承諾加入全省“萬家企業無理由退貨”名單,其中包括94家放心商店單位;建立消費投訴8890(12315)平臺快速反應聯絡制度,工作人員24小時在線;針對消費者投訴舉報的商品加大抽檢力度,重點對消費者反映問題較為突出的開展專項行動……
施岳陽:
食品安全了我們就放心了
“還有誰的證件是還沒有放上的?”早上9點,記者跟隨白龍橋市場監管所副所長施岳陽來到白龍橋鎮虹路小學,在開學季重點對學校食堂進行食品安全檢查。走進學校食堂,工作人員直奔公布欄,查看新學期食堂工作人員執證情況以及相關餐飲證件。
“這些菜是從哪兒買的?” “是固定供應嗎?”“在做菜過程中是否發現有腐爛和過期食品。”“對餐后剩下的飯菜是如何處理的?”“餐具是用什么消毒的?”隨后,工作人員針對餐飲許可證期限、冷藏消毒、設備使用、食品留樣、健康證、進貨食品索證索票、臺賬記錄等情況進行檢查。檢查后,工作人員對學校提出整改要求:“儲藏室的防鼠措施沒有落實到位,食品留樣雖然48小時已經到位,但食品留樣數量還是偏少。”
“早在開學前,所里工作人員已經各自分組將轄區內多所學校檢查完畢,今天早上檢查的虹路小學是最后一所學校了,學校食品安全了,學校師生也能放心了。”施岳明表示,為了從源頭保障師生的食品安全,除了學校,市場監管所的工作人員還前往配送公司檢查食品安全情況。
走出校門,施岳陽又帶著工作人員前往轄區內的綜合市場,對市場內鹵味店和豬肉攤進行檢查。“鹵味店主要是看溫度有沒有達到要求,帽子、手套、口罩是否佩戴規范,豬肉攤則是看豬肉的發票和檢疫章。”施岳陽向記者介紹。
下一個檢查地點就是超市,工作人員要對食品是否存在過期失效的情況進行檢查。“一般比較容易過期的是方便面、酸奶等食品,另外還有一塊散裝食品也是要重點檢查的。”話音剛落,工作人員便在散裝食品區發現了問題:一般散裝食品是沒有寫陽保質期的,但是在大包裝里的標簽上寫著產品資料,商家應該將散裝標簽放置散裝食品中,讓消費者買得放心。
據介紹,在白龍橋市場監管所轄區內,共有13所中小學校,9家冷凍企業,44家食品生產企業,14家豆制品小作坊,1家特大型餐館、4家大型餐館,因此食品監管是白龍橋市場監管所工作人員的工作重心。白龍橋市場監管所共有10名監管人員劃分成4個片區,每人的監管范圍落實到街巷。對他們來說,基層監管事多瑣碎,顧不上吃飯都是常態。“食品藥品安全了,我們就放心了,消費者才能真正放心消費在婺城。”施岳陽說。
李紹龍:
全力守護百姓家中“小藥盒”安全
“一般生物制劑需要低溫保存,可待因類藥品需嚴格控制……”談起藥物的保管方式,李紹龍隨口便能說出一二。李紹龍是婺城區城東市場監管所的副所長,作為一名曾經的老工商,如今卻在市場監管的藥品監管上成為了一名“老江湖”。“這都得益我一直以來對生物化學方面的興趣,而且藥品安全關系著群眾的身體健康,這就更需要監管部門加強對其的監管。”李紹龍這樣說。
城東市場監管所轄區范圍內共有64家中小型醫療機構,36家藥店。“可以說我們所里在全區范圍內藥品監管的任務最重,責任也最大。”對此,城東市場監管所積極實踐、主動作為,從生產、流通、竭力保障每一盒在轄區內銷售出的藥品、每一戶百姓家中“小藥盒”的安全有效。
“每年我們都會對轄區內所有藥店進行至少一次的細致排查,從藥店的證照、從業人員、進貨臺帳、銷售環境等各方面,但凡涉及到藥品安全的,我們工作人員都會檢查一遍。”李紹龍介紹道,而像這樣的細致檢查,每家藥店都需要花費至少2至3小時。“此外,我們還經常會突擊開展對各藥店、醫療機構的檢查,為的就是讓經營者緊繃安全之弦。”
在日常檢查中常會發現部分藥店存在過期藥品等問題,面對經營者辯解的因為放在角落沒注意,忘記及時處理等理由,李紹龍向來鐵面無私,都依照相關規定進行處罰,并責令其整改。他說:“對經營者的處罰從來就不是主要的目的,而是通過處罰的手段讓經營者們明白藥品安全絕不容忍一點閃失,從而讓他們樹立主動自查自糾,從而營造更好的婺城藥品市場環境。”
廖先生是市區一家診所的經營者,如今的他經常會來到李紹龍的辦公室,向他咨詢一些關于藥品方面的問題,而李紹龍也是熱情地招待他,及時為他排憂解難。而就在幾個月前,李紹龍剛對其診所發現的問題進行了處罰。“我很接受相關部門對我的處罰,李所這么嚴格也是在為我們經營者著想,藥品安全了,我們的生意也會越來越好,大家都生活在一個安全的環境中,這是一件無比幸福的事。”廖先生這樣說。
邵曉軍:
餐飲監管難怎么破?
一大早,新獅市場監管所副所長邵曉軍就忙碌開來了。“基本上日常工作就是日常檢查,因為轄區內餐飲店還是比較多的。”邵曉軍說,“像浙師大的食堂、鄉村大院等大型餐飲店比較多,所以餐飲還是我們日常監管的重點,16個工作人員分成4個區塊,監管600多家餐飲店。”
在監督管理中,新獅市場監管所要求轄區餐飲服務單位在店堂內顯眼處整齊懸掛并張貼相關證件,并對證件的有效性進行核查與確認。同時,要求餐飲服務單位隨時保持良好的衛生環境,要求就餐區地面無臟亂、店堂垃圾桶隨時加蓋;廚房用具干凈衛生;保持油煙機的潔凈,按要求安置油煙凈化器;食品原料、半成品、工具擺放整齊;防蟲、防蠅、防鼠、防塵設施齊全。
自開展放心消費在婺城以來,新獅市場監督管理所轄區內的不少餐飲店申請上報了陽光廚房,即在市場監督管理局的網站上可以將餐飲店的廚房情況看得一清二楚。“平時我們還會在每家餐飲店上公示量化等級,好、一般或是差,消費者一進店就能看到。”邵曉軍說,截至目前,新獅市場監管所的放心消費示范餐飲店已申報8家,其中包括4所學校食堂。
“小餐飲規模較小、流動性大、家庭式經營、分布相對分散,是我們監管的重點和難點”邵曉軍說,“比如說,同一家餐飲店,今天還是張三在經營,明天就換成李四了。與其它行業相比,小餐飲店是‘換手率’很高的一個行業。”從事小餐飲的僅有初中甚至是小學文化,連最基本的法律法規和最起碼的衛生知識都知道得不多,他們只憑自己的經驗在做著燒飯洗碗、招攬顧客的工作。“新獅市場監管所的轄區內又屬于城鄉接合部,所以還是比較難管理。”監管對象多,執法人員少,邵曉軍感嘆,監管所的幾個人都在拼命干,卻不可能面面俱到,還是會存在一定的監管盲區和死角。
“食品安全監管工作非常復雜,我們每個季節的工作重點都不一樣。”邵曉軍說,夏天高溫季節,餐飲食材是重點檢查對象,再加上平時對各個學校食堂的監管,市場監管所的工作人員們總是忙個不停。“只要群眾健康不發生問題,我們再累都愿意。”邵曉軍說。
徐輝:
消費者權益的堅強“保護者”
徐輝是婺城區城西市場監管所副所長,有著多年的消保和稽查辦案的工作經驗。在所里年輕干部的心中,徐輝既是他們的領導,更是他們的朋友和老師。李鵬程便是受徐輝影響頗深的一個:“我們剛進所里時,都是個毛頭小兵,多虧了徐所和所里老前輩們的認真培養,現在的我們才能獨當一面。”
“隨著經濟水平的不斷提高,人民對消費環境和產品質量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同時,人民的消費觀念和維權意識也越來越強。”徐輝說,“正因為如此,保護好消費者的合法權益變得越來越重要。”此前,徐輝就靠著自己處置群體性、突發性事件的經驗,妥善解決了一起關于理發店預付卡消費的群體性投訴案件。
那段日子,所里短時間內接到了大量的群眾投訴件,徐輝在第一時間跟同事去到現場摸排情況,經過了解,原來是該家理發店因為資不抵債,已經無法正常運營,而此家理發店涉及到有近2千名消費者的預付卡無法正常消費,涉及總金額達上百萬元。
在對情況進行初步了解后,工作人員將情況第一時間告訴了消費者并對其進行安撫。隨后徐輝找到了該理發店的原經營者,在一遍一遍地上門勸說后,最終該經營者愿意主動積極解決該問題。同時,在了解到此時有另一方想要接手該家理發店時,徐輝主動出面協調,在經過多方的調解,最終接手該理發店的負責人愿意承擔先前消費者在此辦理的預付卡,并在協議中簽訂在消費者繼續使用原先預付卡時不施加任何前提條件。
至此,這起群體性投訴案件得到了較為圓滿的處理結果,其中有一名卡內存有一萬余元的女士在得知結果后,對市場監管所的工作人員連連表示感謝:“多虧你們工作人員幫我們消費者維權,這才能最大程度地減少了我們的經濟損失。”
“有時候處理消費者投訴案就像是當一名老娘舅,消費者和店家都接受就是最好的處理結果。”如今,徐輝將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培養年輕干部能力上,每當有案件需要處理的時候,徐輝和所里的老同事都會帶上年輕干部,并在現場進行指導。“現在我們所里的這些年輕干部們都已經成為消費者權益保護的能手了。”徐輝驕傲地說道。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