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開展省示范文明城區創建以來,婺城上下掀起了一場轟轟烈烈的“大變革”。走在大街上,身穿紅馬甲的志愿者多了,公益廣告隨處可見;走進社區,環境衛生變好了,市民洋溢著幸福的笑容;水變清了,天變藍了,市民的素質提高了,大家都說,這些都得歸功于省示范文明城區創建。今天,記者兵分三路開展“讀城”,去發現省示范文明城區創建所帶來的變化。
記者讀城①
志愿者用行動講述文明
“你好,請看一下關于‘五水共治’的宣傳單。”“之前對食品安全問題有了解嗎?可以看一下我們的宣傳手冊。”……10月10日上午,城中街道西市街社區的黨員志愿者們走上街頭,通過開展清理垃圾、發放宣傳單、問卷調查等形式,積極助力省示范文明城區創建。
“我愿意成為一名光榮的志愿者。我承諾:盡己所能、不計報酬、幫助他人、服務社會,踐行志愿精神,傳播文明風尚,共同助力金華市文明城市創建……”前不久,來自婺城區有關部門、鄉鎮(街道)及社區的近千名志愿者共同發出了鏗鏘有力的誓言。一石激起千層浪,志愿者們紛紛投入省示范文明城區創建中來,以實際行動為美麗婺城添磚加瓦。這句誓言,也吹響了婺城人創建省示范文明城區的沖刺號角。
這不,就在10月9日,環城小學的黨員志愿者們,帶著掃把、提著垃圾袋,手持架子,戴上紅帽子、手套,走進城中街道明月樓社區,開展了“清垃圾、美環境、創文明”黨員志愿者活動;早之前,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的黨員志愿者們走進城北街道鳳凰山社區開展志愿者活動,對不文明現象進行勸導、協助社區工作人員整治對山路馬路市場、進社區清理垃圾……
在省示范文明城區創建中,區機關部門的黨員志愿者們紛紛走上街頭,婺城的大街小巷閃動著志愿者的身影。在街頭,有揮動文明指示牌的交通文明志愿者;在社區,有為民解決難題的黨員志愿者;在街道,有揮動掃帚的青年學生志愿者……如今的婺城大地上,一個個可愛的志愿者,一支支熱情的志愿服務隊伍,如一顆顆文明的種子,播撒愛心,傳遞文明,為婺城注入了越來越多的溫暖。
據了解,截至目前,婺城區共有60支志愿者服務團隊,注冊志愿者總數達2萬余人,開展志愿者活動共計1300余次,受益人口達3萬人。75歲的李標興就是眾多志愿者中的一員,他告訴記者,自己從事志愿者工作已經有15年之久,社區組織開展志愿者活動,只要自己有時間就會積極參加。撿垃圾、文明勸導、幫助困難居民……豐富的志愿者活動,讓他的老年生活也充實了不少。在做志愿者工作的過程中,李標興深切地感受到省示范文明城區創建給婺城帶來的巨大變化:“婺江的水變清了,居民所居住的環境也變好了,老百姓的幸福感提升了。”在感受可喜變化的同時,他也提出了自己的一些建議:“隨著科技的發展,出現了共享單車這一新興事物,但有些市民騎了共享單車之后就隨意停放,這樣極大地影響了市容市貌,希望有關部門能夠加強管理。”
李標興只是一個縮影,得益于像他一樣甘愿付出的志愿者,婺城才會越來越好。(記者胡敏霞)
記者讀城②
公益廣告用字畫弘揚文明
環境整潔,衛生狀況良好,無亂扔雜物、隨地吐痰、折損花草樹木現象……這些都是全國文明城市測評體系對公共環境衛生的要求。10月10日,記者深入城市街頭、社區、公交車廂、公園、廣場等場所,探訪婺城區公共場所的環境衛生。
記者一路對婺城區大街小巷進行探訪,發現無論是在寬闊的主干道,還是在普通的小街巷,市民都展現出了應有的文明素質。
來到婺城區金蘭中線,記者看到道路邊一排的路燈上都放置著小塊的公益廣告牌,道路衛生干凈整潔,無亂張貼、亂設廣告牌等現象。走進乾西鄉湖頭村,每隔一段距離,村莊花壇中設置著不少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標語,“給力文明城市、共創幸福家園”、“心存高遠、腳踏實地”……墻繪、宣傳櫥窗、廣告牌,多種形式的公益廣告隨處可見。
后城里街雖然人流量比較大,但記者并沒有發現亂扔垃圾的現象。記者看到,不少路邊公益廣告已經上墻,給城市風景增色不少。“每到一個城市,我首先看的便是這個城市的街道是否干凈、整潔,這是一個城市給人的第一印象,也是反映城市發展和文明的細節。”市民張先生說,如今,婺城區城市街頭一天比一天靚麗,城市面貌整潔、文明、有序。
隨后,記者又前往人民西路、丹光西路、北山路、新華街、將軍路等路段進行了探訪,發現大部分道路都十分干凈整潔,路邊的墻壁上也畫著不少關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勤儉節約、關愛他人、環保等公益廣告,綠化帶內不見碎紙屑、塑料袋等垃圾蹤影。
小區是城市的細胞,一個整潔、溫馨的小區,能讓居民生活得更加愜意,也為城市文明增光添彩。走進位于新獅街道的柳湖花園,記者看到小區內環境整潔,衛生狀況良好,無亂扔雜物、隨地吐痰、損壞花草樹木現象。
垃圾每天都有人清理、小區道路整潔平坦、小區安保設施到位……正在小區內散步的趙爺爺告訴記者:“小區的環境衛生一直都很好,但是總有一些不文明現象,但現在不同了,市民的素質提高了,尤其是小區里的標語一放,文明城區的氛圍更濃厚了,大家看到以后更注意自己的行為了。”趙爺爺說,其實,小區環境的變化,改變的不僅僅是居民的居住環境,更重要的是居民素質的提升。如今,越來越多的居民開始珍惜身邊的好環境,不亂扔垃圾、不隨地吐痰了。
公交車是市民出行不可缺少的交通工具,同時也是反映一個地方文明程度的標志之一。在市區大大小小的公交車站,記者看到每個公交站臺的廣告牌上也放置著公益廣告。“公共場所的環境衛生能折射出一個城市的文明程度,作為這個城市的居民,我們都應該有一種主人翁意識,對臟亂差的現象說不,自覺維護公共場所的環境衛生。”正在等車的市民張先生說。
(記者蘇曉婕)
記者讀城③
花園小區換容顏
文明創建樹新風
走進位于人民東路318號的明月花園小區,你會發現轄區道路整潔、車輛行人有序通行;陽光下,綠樹與鮮花交相輝映,使廣大居民都能深切感受到省示范文明城區創建給社區帶來的變化。
明月花園小區,屬婺城區城中街道楊思嶺社區轄區,建成于2003年,共有4幢多層樓房,13個單元近200戶居民。曾經,這里也和其他小區一樣,存在不少環境方面的“疑難雜癥”,但自從省示范文明城區創建工作開展以后,這里的環境有了很大的提升。
楊思嶺社區網格員小管向記者介紹說,以前,由于部分業主衛生意識不強,樓道間經常會堆放廢舊紙盒、舊家具,不僅有礙觀瞻,也不利于消防通道保持順暢。單元樓的小廣告,花壇里的小菜地,也是小區環境的一個“頑疾”,這次借省示范文明城區創建的契機,社區及業委會一起,對單元樓、花壇進行了幾次大規模集中清理,經過持續的環境治理,小區衛生都大有改觀。
小管說,省示范文明城區創建進入關鍵階段以來,他們對小區的環境管理也提出了更高要求,確保小區內垃圾桶及桶蓋配備到位,并要求加大清潔力度,保潔人員保證在每日基礎的保潔工作外,還要檢查垃圾入桶情況,垃圾桶本身也要保持干凈。
“創建整治后,小區垃圾能夠及時清理,小廣告明顯減少,社區還補種了很多綠化,一出門就跟逛花園一樣,住在這里是越來越舒心了。”說起小區面貌的變化,居民李奶奶露出了滿意的笑容。作為省示范文明城區創建的受益者,她表示也要積極參與到創建工作中來,盡自己的一份力。
走在小區的道路上,記者發現,小區的地面特別干凈,連落葉都很少,私家車幾乎都停在停車位內。小區內隨處可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公益廣告、共創全國文明城市標語、市民公約和小區精神文明公約,進一步提升了居民的文明知曉率、參與度,創建氛圍濃厚。
在該小區當了11年的門衛老吳師傅笑道:“每天一出門就能看到省示范文明城區創建的公益廣告,時間長了,很自然地便將這個概念牢牢印在了腦海中。現在,業主們都自覺愛護環境,再也不亂堆亂放了。”
社區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下一步,他們將繼續落實社區服務中心管理責任,對小區實施常態化管理,針對前期巡查中發現的問題和不足,進行整改和細化,減少不文明現象,消除安全隱患,真正把“全民創建、人人參與,創建成果惠及全民”落到實處。(記者酈莎)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