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加快發展先進制造業,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要瞄準世界科技前沿,強化基礎研究,實現前瞻性基礎研究、引領性原創成果重大突破……”連日來,十九大報告引發了婺城廣大干部群眾的強烈共鳴,其中有關深化供給側改革、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等章節,更是給了企業界注入了強大信心,讓婺城企業家以及關注實體經濟人士信心滿懷、備受鼓舞。
十八大以來的5年,是婺城實體經濟蓄勢發展、不斷優化的五年。這五年,婺城緊緊圍繞‘工業強區’戰略部署,狠抓工業提質增效,力促產業轉型提升,實現了穩中求進快速發展,挺起了婺城實體經濟脊梁。
十九大報告中指出:必須堅持質量第一、效益優先,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推動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提高全要素生產率,著力加快建設實體經濟、科技創新、現代金融、人力資源協同發展的產業體系……報告中的很多有關實體經濟發展的詞匯,鼓舞著婺城眾多企業家的信心。
“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必須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抓手,進一步做大做強婺城的實體經濟!睔W侖催化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萬曉燕認為,十九大報告通篇貫穿新發展理念,宏觀上統攬全局,微觀上見微知著,有關經濟工作的論述非常提氣鼓勁、振奮人心,對企業具有針對性和指導意義。
這些年,歐侖催化科技正是秉持新發展理念,實現了快速發展。“理念更新太重要了,當前,市場競爭加劇,企業要生存求發展必須堅決摒棄過去粗放的發展方式,更加重視發展的質量和效益。”萬曉燕說,聯系婺城工業實際,要做大實體經濟,必須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鞏固提升傳統行業,培育壯大先進制造業,做大做優存量,挖掘提升增量。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十九大報告再次對創新進行了濃墨重彩的闡述。近年來,婺城大力實施“四換三名”,推進“騰籠換鳥”“機器換人”“空間換地”“電商換市”和培育“名企、名品、名家”,進一步激發了工業發展的活力,讓婺城的傳統制造業煥發出新動能。
浙江潤華機電有限公司董事長俞芷琳對企業創新發展有著諸多實踐與思考。他說,謀創新就是謀未來。十九大報告對建設創新型國家進行了頂層設計,進一步強調了創新在國家發展中的重要地位。誰在創新領域搶先一步,誰就能搶占未來市場的制高點,對于企業而言尤為重要。以潤華為例,雖然20多年只造一只絞盤,但企業根據市場需求變化適時推出新賣點、新技術,每年都要推出五、六個新產品。憑借創新,產品遠銷100余個國家和地區,實現了企業20多年生產經營的長盛不衰。
“從十九大報告來看,感受到國家對創新驅動引領發展前所未有的重視,更看到了實體經濟挺起脊梁高質高效發展的未來。今后,實體經濟的振興發展、傳統動能的改造提升、新舊動能的接續轉換,都必須依靠創新來引領。”俞芷琳說,一旦創新做好了,成功就是一個大概率事件。“政府若在引導并引領企業創新方面多下功夫,很多制約工業發展的瓶頸都會迎刃而解,創業投資熱情也會更加高漲。”
科技創新是驅動企業轉型升級的助推器。婺城引導企業通過設立研發中心、創新中心等途徑來提升企業技術創新能力,提升信息化應用水平,促進創新創業要素集聚,激發創新創業主體內在活力,為產業轉型升級注入新的生機和活力,涌現出了萬里揚、巨龍管業、合豐信息科技等一批優勢企業。
合豐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孫宇烽對報告強調“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要瞄準世界科技前沿,強化基礎研究,實現前瞻性基礎研究、引領性原創成果重大突破”給與點贊,并建議政府要進一步營造科技創新的良好氛圍,鼓勵引導企業加大技術創新的投入力度,不斷完善企業技術研發中心,加快技術創新人才隊伍建設的步伐,使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