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施俊、通訊員王洪歆、李克
冬季是疾病高發期,特別是一些慢性病患者及低齡兒童,極易引起一些呼吸道傳播疾病的發生。因此,需要加強冬季常見疾病的預防工作。
第一,要注意凍瘡及其他皮膚病。冬季皮膚最容易受到干燥與寒冷的侵害,導致皮膚瘙癢、紅腫。寒冷還會引起凍瘡、多形紅斑等皮膚疾病。要做好保溫防寒,尤其是做好皮膚裸露部位的保暖措施;加強皮膚鍛煉,堅持洗冷水臉,冷水擦身等;洗澡次數不宜太頻,水溫也不宜太高,盡量用含有滋潤成分的浴液,洗過澡后應涂抹含有保濕成分的潤膚品;避免使用劣質護膚品;穿著盡量柔軟,冬季應盡可能地選用純棉、真絲之類不易產生靜電的衣物做內衣等;同時還需注重食物保健。
第二,要預防上呼吸道疾病。干燥的冷空氣降低了呼吸道的抵抗力,容易發生上呼吸道感染,重點是預防支氣管炎、感冒等。在冬季里,要密切關注天氣變化,當有暴冷天氣時,我們要及時增加衣被,避免受涼;要注意通風,提高室內空氣的相對濕度,減少和抑制病菌病毒繁殖;我們還應注意保持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例如經常清洗上呼吸道,減少細菌、病毒在呼吸道內的存留。我們還應盡量避免出入公共場所,如果要到人員密集、通風不好的場所最好戴口罩。我們還應注意均衡飲食,少吃辛辣食物,多吃清淡、易消化和富含維生素的水果蔬菜,適當補充維生素C,多飲水。
第三,要預防胃腸道疾病。冬天早晚溫差較大,冷空氣活動頻繁,氣溫驟然變冷,人體受到冷空氣刺激后,胃酸分泌大量增加,胃腸發生痙攣性收縮,抵抗力隨之降低導致胃炎、十二指腸潰瘍的發病和原有的潰瘍病的復發。此外,冬天吃火鍋過多,高脂肪、高熱量的食物攝入過多,都會引起胃腸黏膜損傷,造成胃腸道功能紊亂,嚴重者甚至會出現消化道出血。預防的方法是我們要注意保暖,生活要有規律。要注意飲食,切忌暴飲暴食,少吃辛辣食物。
第四,注意預防口角炎。冬季空氣干燥,如果用舌頭去舔,唾液在干燥空氣下立刻蒸發,從而越舔越干,口角干裂,口腔中的細菌乘機侵入口角,引發炎癥。另外,冬季進食中新鮮蔬菜減少,造成維生素B2缺乏而誘發口角炎。應隨身帶一支“潤唇膏”,以免干燥時用舌頭去舔嘴唇,引發口角炎;應多喝水,多吃水果和蔬菜。
第五,預防心腦血管疾病。心腦血管疾病是一種嚴重威脅人類,特別是50歲以上中老年人健康的常見病,即使應用目前最先進、完善的治療手段,仍可有50%以上的腦血管意外幸存者生活不能完全自理!全世界每年死于心腦血管疾病的人數高達1500萬人,居各種死因首位。心腦血管疾病已成為人類死亡病因最高的頭號殺手,也是人們健康的“無聲兇煞”!
預防心腦血管疾病的秘訣在于“合理膳食、適量運動、戒煙限酒、少吃食鹽和心理平衡”等。魚油的誕生使心腦血管疾病預防得到了可靠的保證。預防心腦血管疾病應當養成如下良好的生活習慣。
1、防止血管栓塞。血管尤其是冠狀動脈冬季寒冷時容易收縮、痙攣,發生供血不足,并可能導致栓塞,要十分注意保暖。
2、患者不宜晨練。因為睡眠時,人體各神經系統處于抑制狀態,活力不足,晨起時突然大幅度鍛煉,神經興奮性突然增高,極易誘發心腦血管疾病,冬季應該注意這個問題。
3、增加纖維膳食,進補要適度。膳食中纖維有降低血清膽固醇濃度的作用。膳食纖維含量豐富的食物主要是粗雜糧、米糠、麥麩、干豆類、海帶、蔬菜、水果等,每日攝入纖維量35克~45克為宜。具有降脂功能的常見食品還有洋蔥、大蒜、香菇、木耳、芹菜等。
我國民間素有冬季進補的習慣,冬季人們運動本來就少,加之大量進補熱性食物和滋補藥酒,很容易造成血脂增高,誘發心腦血管疾病,因此冬季進補一定要根據個人的體質進行。
4、保持心態平衡。情緒激動是心腦血管病的大忌,冠心病、高血脂患者尤其要放寬胸懷,不要讓情緒起伏太大。避免精神緊張情緒激動、失眠、過度勞累、生活無規律、焦慮、抑郁,這些因素可使脂代謝紊亂。中老年人不要長期打麻將、下棋,保持心平氣和,盡量少生氣。
5、適當運動。心腦血管患者不是不能運動,而是要適當運動,運動量減少也會造成血流緩慢,血脂升高。要合理安排運動時間和控制好運動量。冬季要等太陽升起來之后再去鍛煉,此時,溫度回升,可避免機體突然受到寒冷刺激而發病。
6、戒煙限酒。長期吸煙酗酒可干擾血脂代謝,使血脂升高。
第六,注意預防季節性流感、H7N9流感、諾如病毒病等傳染病。
1、季節性流感。冬季是流感活動水平較高的季節,人員流動、密切接觸,將增加季節性流感傳播感染的機會。
季節性流感通過飛沫傳播,如通過近距離咳嗽、噴嚏、大聲說話等均可傳播,傳染性很強。一般表現為突然起病,高熱,可有畏寒、寒戰,多伴頭痛、全身肌肉關節酸痛、極度乏力、食欲減退等全身癥狀,常有咽喉痛、干咳,可有鼻塞、流涕、胸骨后不適等。多數人為輕癥,可以自愈,但少數重癥病例可因呼吸或多臟器衰竭而死亡。重癥病例的高危人群主要為老年人、年幼兒童、孕產婦或有慢性基礎疾病者。
主要預防措施:保持室內空氣流通;如非必需,盡量避免去人群聚集場所;咳嗽、打噴嚏時應使用紙巾等,避免飛沫傳播;經常徹底洗手,避免臟手接觸口、眼、鼻;流行期間如出現發熱、咳嗽、咽痛等表現應戴上口罩、及時就醫,減少接觸他人,盡量居家休息。另外,接種流感疫苗可以較好預防當前的季節性流感。
2、H7N9流感。H7N9流感的主要感染來源是接觸感染病毒的活禽或到訪受污染的活禽市場;極少數病人也可經密切接觸發生有限人與人,如家人照顧患者、為患者診治的醫護人員或同病房病人等。
患者初期一般表現為流感樣癥狀,如發熱、咳嗽、少痰,可伴有頭痛、肌肉酸痛和全身不適。重癥患者病情發展迅速,表現為重癥肺炎,體溫大多持續在39℃以上,出現呼吸困難,可伴有血痰。我國已經報告H7N9病例的病情多較嚴重,總體病死率近40%,病死者大多有基礎性疾病。
主要預防措施:盡量避免直接接觸活禽類或其糞便,若必須接觸,應加強個人防護,如戴口罩、手套,并盡快用肥皂及水洗手;不要購買活禽自行宰殺,而要購買集中宰殺處理好后的冷鮮或冰鮮禽;若有發熱及呼吸道癥狀,應帶上口罩,盡快就診,并告訴醫生發病前有無禽類接觸史。
3、諾如病毒病。冬季為我國諾如病毒病的高發季節。近期,我國不少地區報告有諾如病毒病暴發疫情,主要發生在托幼機構或學校。
人們通常經以下途徑感染諾如病毒:食用或飲用被諾如病毒污染的食物或水、觸摸被諾如病毒污染的物體或表面后將手指放入口中、接觸過諾如病毒感染患者(如照顧患者、與患者分享食物或共用餐具)。最常見癥狀是嘔吐和腹瀉,其次為惡心、腹痛、頭痛、發熱、畏寒和肌肉酸痛,多數人癥狀持續2~3天后恢復。少數病例可發生重癥,甚至死亡。重癥病例的高危人群為高齡老人和低齡兒童。
主要預防措施:注意洗手衛生,尤其在如廁和更換尿布后,以及每次進食、準備和加工食物前;水果和蔬菜食用前應認真清洗,牡蠣和其他貝類海產品應深度加工后食用;諾如病毒感染者患病期至康復后3天內不能準備加工食物或為其他患者陪護;及時用含氯漂白劑或其他有效消毒劑清洗消毒被患者嘔吐物或糞便污染的表面,立即脫掉和清洗被污染的衣物或床單等,清洗時應戴上橡膠或一次性手套,并在清洗后認真洗手。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