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條水渠修好后,我們村這片800多畝農田用水就再也不用愁了。”
近日,在白龍橋鎮西園村高標準農田提升改造現場,村支書范炎軍高興地對記者說。
西園村是白龍橋鎮有名的種植村,村里共有農戶201戶,其中有153戶以種植糧食、苗木為生。多年來,由于受到田間小路狹窄又泥濘的限制,車子無法通行,加之灌溉渠道多年未曾清理,成了殘缺不全、雜草叢生的“毛渠”,灌溉澆水十分不便,導致農戶種植苗木的成本不斷上升,獲得的利益不斷減少。
“以前我們去田里種苗木還要請人把苗木抬過去,這路太小,三輪車開不進去,溝渠里的水少,我們想灌溉還要從老遠的地方用機器把水引進來。”西園村村民徐金龍說道。
西園村村支記范炎軍告訴記者,村里種植戶運輸難、灌溉難的情況已存在很多年,農田改造是西園村老百姓盼望已久的工程,但是由于村上集體經濟薄弱,一直沒有辦法完成這個心愿。2016年下半年,西園村兩委班子聽說政府現在有“高標準農田提升改造工程”,積極打聽了解,通過多次討論達成一致,由村兩委班子書寫報告申請,最終在白龍橋鎮政府的支持下,西園村取得該項工程項目建設的資金。
據悉,此次工程涉及面廣,涉及西園下轄的西園、西畈和毛畈三個自然村,涉及農戶162戶,面積達800多畝。涉及的農戶一多,政策處理起來多少少有點困難,但是這個工程是關系到百姓切身利益的大工程,對此,西園村村兩委非常重視,并多次召集村兩委、黨員和村民代表舉行會議,商量討論政策處理辦法,最后決定按生產隊分組開展工作。大家同心同力,不畏艱難,終于在規定期限內完成政策處理,工程于2017年4月準時開工,2017年11月已全面改造成功。
現在,田間的道路拓寬后用石子鋪墊,農用運輸車得以進出,灌溉的渠道做到“三面光”,工程切實解決百姓運輸難、灌溉難的問題。
西園村村兩委班子干脆利落完成“高標準農田提升改造工程”,積極響應村干部“8+X”作為管理法,切切實實為百姓謀利益的精神,得到了老百姓的一致點贊,也給其他村樹立了學習的榜樣。
接下來,白龍橋鎮將繼續推進各村實施農業環境綜合治理和高標準農田建設,實現農田旱能灌、澇能排,讓老百姓種地的信心更足。
(記者酈莎、通訊員吳曉倩)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