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到飯點了,我們收拾一下好去村里食堂吃飯了,也不知道今天吃什么?”上午十點半,白龍橋鎮橫大路村的吳奶奶就和老伴一起步履蹣跚地往村居家養老服務站走去。
今年,在白龍橋鎮與村集體的共同努力下,白龍橋鎮又新增2家居家養老服務站,到目前為止,全鎮居家養老服務站共建成41家,解決900余位老人的日常吃飯問題,不僅是老人的福祉,更為在外工作的子女解決了后顧之憂。
“十九大報告強調‘老有所養’,今后我們打算建成居家養老綜合體,不僅解決老人的吃飯問題,還能提供智慧養老服務,讓老人的晚年更有獲得感。”白龍橋鎮社會事務辦工作人員倪衛民說。
橫大路村:新增服務站老人樂陶陶
橫大路村的居家養老服務站是今年9月剛開辦的,就建在村辦公樓的新大樓內,分上下兩層,面積近80平方米,每天有20多位老人在此就餐。
“我們為老人考慮得很周到,一樓是食堂,為老人們提供中餐和晚餐,二樓是活動室,老人可以在這里讀書看報、聊天喝茶、看電視。門口還有健身器材,天氣好時老人可以活動。”橫大路村村支書陳立新告訴記者,橫大路村共有人口163戶,443人,其中60歲以上的老人100余人。“以前,我們村里養奶牛的人比較多,后來經過畜牧業整治,大家轉而種起了苗木或外出打工,獨居老人就漸漸多了起來。”陳立新說,因為村里沒有居家養老服務站,這些子女不在身邊的老人們的飲食起居大都只能靠自己,對于有些年齡不是特別大、身體也比較好的老人來說,還不是什么問題。可對于上了年紀,身體又不太好的老人來說,就比較困難了。
“父母在家不放心,帶在身邊又沒條件,年輕人呼吁村里建居家養老服務站,老年人也希望自己老有所養,所以,最后我們村兩委排除萬難,建成了這個服務站。”陳立新說,居家養老服務站正式投入使用后,村里的老人們都樂開了花,大家都喜歡來這里吃飯、嘮嗑,居家養老服務站儼然成為了村里最受歡迎的地方。
新昌橋村:家門口養老一站式服務
新昌橋的居家養老服務中心是在2014年11月修建完成的,運行三年,已經是白龍橋鎮居家養老服務站的典型代表了。
新昌橋的居家養老服務中心叫“福壽堂”,是一個古香古色的天井式建筑,寬敞通風,環境清靜,里面種植了很多的花草,還擺放了桌椅、電視和健身設施,為老人們平時的活動提供了足夠的條件。在居家養老中心的其中一面墻上,掛著“關愛老年人幸福全家人”的捐款榜,里面填滿了村里各位愛心人士對居家養老服務中心的捐贈,除了一定的資金資助外,很多人還送來了大米、油、面粉等實實在在的物品,包括老人們觀看的好幾臺電視機也是他人捐贈的。
據了解,原先居家養老服務站只提供給年滿80歲的老人免費用餐,后來,村里的一位善心人士提議,讓年滿75歲的老人就可以享受到這個待遇,而他也提供了很多的資金物資幫助,讓該服務站順利運行至今。
居家養老服務站的工作人員說:“現在,村里老人每天都來這里看電視、打牌、吃飯,有些老人如果不方便的話,就由家人把吃的帶回去。”記者看到,在養老中心的餐廳里,整齊地排放著餐具,每個老人在這里都有固定的位置吃飯,大家一起盛菜盛飯,好不熱鬧。
村民們都說,現在村里老人常常見面一起吃飯,互相關心,互相幫助,心情好了,身體也好了,這是大家的福氣。
未來,居家養老服務將更全面
據了解,自白龍橋鎮居家養老政策實施以來,服務站設施日漸齊全,之前服務站僅僅是有座椅提供老人吃飯,到現在站內已配備老年活動中心、休息室,還在1名服務人員負責飲食的基礎上,又配備了1名站內管理員負責日常衛生與設施安全,讓居家養老服務更加優質化。
在提供的餐飲中,服務站一般實行一葷一素一湯搭配,也堅持因地制宜,緊密結合村集體經濟的情況具體安排。此外,老年活動中心還有許多娛樂節目,比如看報、看電視、喝茶聊天、下象棋等,豐富了老年人的人文環境。若是活動累了,還有在休息室小憩一會兒,解除一天的疲乏。
隨著白龍橋鎮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老人在健康、安全、快樂等方面的需求日漸增強,未來,白龍橋鎮對居家養老服務站的建設也將循序漸進,在保障初步建設的基礎上穩步推開,讓全鎮居家養老服務向全面、持續、平安、健康、智慧方向和諧發展,讓居家養老服務站成為每一位老人的幸福“驛站”。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