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 江婉秋,特約記者 傅衛明,通訊員 陳磊)“家門口的雞棚和柴火堆整理干凈后,門口一下子就變得清爽了,原先難聞的氣味也隨之消散,現在住起來更加舒適。”近日,家住塔石集鎮的農戶胡登慶開心地說。這幾天,塔石鄉干部正積極發揮自己的才智,幫助農戶對院落進行美化綠化,不少農戶家的庭院變得煥然一新。
有關負責人表示,在小城鎮整治的具體施工上,他們強調“只做大自然的搬運工”,盡可能保留原汁原味,減少水泥味;在景觀改造中,充分發揮“工匠精神”,運用創新技法使用傳統片巖、青磚、自然石、鵝卵石等材料進行裝飾,使建筑材料做到“就地取材、因材施用”。
“近幾年,塔石鄉的發展讓老百姓感受到了山區的興旺和希望,但集鎮規劃配套、基礎設施、環境面貌等還遠遠跟不上發展的腳步。這次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的開展對我們來說恰如其時,就像一把金鑰匙,一下子打開了‘塔石夢’的窗欞。”該鄉有關負責人表示。作為全區首批整治鄉鎮,塔石鄉嚴格按照“一加強三整治”的要求,圍繞“融合發展、融入民生、融進生活”理念,重點圍繞整治環境衛生、完善設施配套、提升鄉風文明、促進經濟發展四大方面,集全鄉之力、集全民之智,強力推進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
在開展整治前,塔石鄉作了充分摸底調查,發現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工作面臨“兩村面積交錯、戶頭交錯、街巷交錯、新舊房屋交錯、院落交錯、線桿管道交錯”等6大難點。如何因地制宜,科學編制規劃方案,成了這次整治的“勝負手”。結合山區實際,塔石鄉最終確定了既要突出固有山水梯田意境,又要彰顯老街文化特色和敢闖敢拼的“塔石精神”作為整治思路。
據了解,由于集鎮還存在一些固有的頑疾,塔石鄉通過梳理房屋、道路、線桿、河道四大亂象,實行鄉班子帶隊“九大網格”分片包干,以一戶戶整治、地毯式推進的“全時化管理”,逐項破解整治民生難題。例如,以拆除主路和老街區域、區塊背街小巷和河道沿岸違建危房為重點,對臨時搭建的簡易房、靠墻延伸的雨棚、依房而建的店外店、一戶多宅的危房堅決予以整治拆除;為保持水系暢通,河道整潔,塔石鄉推出了“河長制加強版”,在原河長的基礎上增設河段長、巡河員,使集鎮段河道管理強化到三級聯管。
“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帶給我們的不僅僅是生活空間上的變化,它所帶來的‘蝴蝶效應’深刻地革新山區群眾的日常生活,打開了各村求新求變的新思路、新方法,更有效地加快城鄉一體化發展進程,形成經濟、社會同步發展的連鎖效應。”有關負責人表示。為此,塔石鄉正努力打好打實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加減乘除”的算盤,讓配套更完善,讓環境更協調,讓習慣更文明,讓經濟更美麗。
在此次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中,塔石鄉全體黨員干部還用毫無怨言、如熾如炬的熱情,用不厭其煩、舍家為民的溫情,用攻堅破難、銳意開拓的擔當,把夢想藍圖帶到了實景現實。塔石鄉有關負責人表示,接下來,塔石鄉將繼續抓好進度,嚴把質量關,加快工作收尾;繼續完善管理體制,嚴防“六亂”現象反彈;繼續整合資源,挖掘生態人文特色,提升農產品附加值,引導特色、文體、高端、養生等休閑產業開發,促進山區農民經濟增收和村集體經濟壯大。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