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 張苑)日前,《陶醉中國》第十四期聚焦婺城區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代表性項目婺州窯燒造技藝,主要報道了婺城區瑯琊鎮鐵店窯遺址頗具代表性的乳濁釉特色工藝,以及婺城區非遺傳承人呂永明基于婺州窯傳統特色進行的現代產業探路。
據悉,《陶醉中國》是chinaTV陶瓷頻道的一檔金牌欄目,于2017年10月1日開播。該欄目分為名窯、匠心、瓷顏茶語三大版塊。通過鏡頭記錄每一個窯口的歷史變遷與現狀,從每期所拍攝的窯口當中精挑細選出一位匠人,講述匠人的匠心精神,并展示極具窯口和窯口匠人代表性的茶器與香器,將每期節目串成一根主線,通過專業的視角,系統地梳理了中國各個名窯與窯系。
近年來,婺城區文化傳承、發展事業及產業探路得到了各級媒體的廣泛關注和爭相報道。在嶄新的歷史時期,文化經濟走出了“婺城模式”。
每逢周末,位于勝利北街楊環路的金婺非遺體驗中心都會迎來金華大小市民的光顧。在這里,從打麻糍、磨豆漿、做燒餅,到漆畫、竹編、剪紙、拓印、古琴、制瓷等,但凡你有興趣,都能得到相應項目非遺傳承人手把手的指導,在忙碌現代生活里輕易地碰撞老文化,獲得新技能。據介紹,金婺非遺體驗中心于2017年3月進入試運營,采用非遺項目抱團發展模式,致力于探路體驗經濟及文創產品經濟,目前已融合非遺項目20多個,接待參觀及體驗人數2萬多人次,接待研學等團隊100多個,發展長期合作會員單位20多個,產生營業額86萬元。
與此同時,在婺城區雅畈鎮省級文保單位婺州窯漢灶古窯址旁,“婺窯小鎮”項目已然起航。國家級非遺傳承人陳新華領銜創辦中國漢灶婺州窯博物館,整合名家資源,分設婺州窯文化博物館、婺州窯燒造技藝體驗、名家工作室及文創產品銷售區三個板塊,探路文化旅游經濟。據陳新華介紹,婺州窯博物館園自2017年5月28日正式開放以來,日平均接待游客量達到300多人,大師作品帶動文創產品,截至2017年底,營業額達到了200多萬元。
此外,文化培訓經濟已然在婺城嶄露頭角。在古子城金華市剪紙博物館,每逢周末,省級工藝美術大師詹東明便會攜一群小娃娃重溫婺風剪紙技藝。據介紹,2017年,金華市剪紙博物館共培訓剪紙藝術愛好者2萬多人次,創造培訓經濟35萬多元。培訓經濟帶動產品經濟,實現剪紙藝術品銷售額35萬元。
嶄新的文化經濟形態正在婺城大地如雨后春筍般層出不窮、生根發芽。在長山鄉、在箬陽鄉、在莘畈鄉,婺城傳統漆畫結合小城鎮建設、鄉村旅游建設、體旅文化建設等,古韻唱新曲,煥發出新的風采。婺城區漆畫藝術非遺傳承人倪建新告訴記者,在政府購買的引導和推動下,傳統漆畫重獲了生機,傳統文化的現代經濟探路初步成型。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