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格是基層社會治理最小的單元,是社會治理精細化、精準化的重要載體。婺城全科網格建設工作從去年7月正式運行以來,通過不斷完善、規范,網格巡查工作成效明顯,在基層社會治理、平安婺城建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目前在婺城,有541個全科網格,1373名專兼職網格員, 541名網格長。每天,網格里都會發生許多故事,或溫情,或瑣碎,或驚險,或感人……
為了講好“網格故事”,繼而講好婺城大地上的平安故事。區委政法委在全區范圍內征集發生在網格內或網格員身上的、反映基層社會治理的真實故事。這些“網格故事”,以基層網格為背景,以網格員為主體,突出“平安和諧”主題。它們或是一次不辭辛勞化解矛盾糾紛的感人調解,一次勇于探索、創新網格治理的嘗試,一個注重細節、消除安全隱患的事例;又或是響應“最多跑一次”改革、熱心服務群眾的生動實踐,一段救死扶傷、處理突發事件的真實經歷……這些故事,充分展示了網格員在基層社會治理中發揮的重要作用、作出的無私奉獻。
上周,《婺城故事》專欄刊登了第一批“網格故事”,引起了群眾良好反響,本周“網格故事”繼續跟上,讓讀者們了解更多的網格工作、更貼近生活的網格故事。
小小網格大大舞臺
網格員:城北街道紅湖路社區陳玲
手記:
在我們身邊,“網格員”三個字正被越來越多的居民所熟知,從信息采錄到安全檢查,從排查隱患到解決難題,每天接觸的都是家長里短,為居民服務是我們最大的心愿。
城北街道紅湖路社區基本都是老舊小區,大多數住戶年紀比較大。前幾天,我接到居住在青年路339號的老人打來的電話,反映家里有滲水情況,我和另一名網格員陳名馬上趕到老人家里查看,發現該住戶住著兩位老人,其中一位老人還是殘疾人。我迅速安撫好老人的情緒,并仔細了解了滲水情況。
原來,此處滲水已存在較久,之前老人和樓上住戶協商了很多次,非但沒有解決問題,反而導致了樓上樓下關系緊張。這次再次滲水,兩位老人的情緒都很激動,我和陳名第一時間做好安撫工作,并答應幫忙調解,一定把滲水問題解決了。
隨后,我和陳名前往老人樓上的住戶進行溝通。由于維修費用的問題,起初溝通起來并不順利,但我們毫不氣餒,一次次上門當“老娘舅”、“和事佬”,經過4次上門協調,一次請雙方到社區協商,最終解決了滲水問題。處理結果雙方都很滿意,老人也很激動地握著我的手說:“多虧了你們才解決了困擾很久的問題,太感謝你們了!”
鄰里關系要和諧,家庭關系也是我們關注的重點。上個月,我了解到轄區某居民家中發生家暴,于是馬上聯系社區書記、主任到該住戶家中了解情況,得知該居民家中的兒子為了一些家庭瑣事把自己的母親打傷,目前母親已上醫院治療。我們立即打電話詢問母親的傷勢,并聯系轄區派出所,與民警一同上門對這戶人家的兒子進行教育,向他講述了家暴涉及的法律法規和尊老愛幼的文明美德。兒子很快承認了自己的沖動魯莽,并承諾絕沒有下一次。
感言:網格員接觸的都是一些家長里短的小事,但正是因為這樣一件件小事的解決,拉近了群眾和我們的距離,認可社區的工作。我認為,發生任何問題只要設身處地為群眾去著想,真心實意去溝通,絕大部分矛盾都可以在網格里化解,能為社區的和諧環境出一份力,我也感到很高興。
當好“餐桌上的守衛者”
網格員:城北街道鄭崗山社區倪小鴿
感言:網格員在工作過程中常常會碰到很多困難,有時不被理解,心里也挺難過的,但每次解決好問題后得到居民認可,那種滿足感又讓我覺得一切都值得。我相信,只要我們盡職盡力做好自己的工作,最終總會得到大家的理解。
手記:
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天。百姓的食品安全是民生大事,一直以來,我們都特別重視食品安全問題,每個月都會對轄區內的便利店和餐飲店巡查幾遍,查找衛生方面存在的不足,并且做好監督,盡最大能力為群眾帶去食品安全的保障。雖然工作中也經常會遇到不被理解的情況,但我們每一次都耐心相對。
有一次,我去某家便利店巡查,老板娘對我愛搭不理。我并沒有因此放棄,繼續耐心和她解釋我們工作的必要性,并宣傳了食品安全的重要性,結果老板娘來了句:“你們社區就只會做這種無用的活。”這話真的很傷人,網格員的工作繁雜瑣碎,但每項工作的初衷都是為了百姓,我們真的很需要大家的支持和配合。考慮到老板娘的態度,我也沒多說什么,心里帶著委屈默默走了,想著換個時間再來一趟。在一次巡邏中,看到店里只有老板娘的母親一個人在,我才進門把檢查工作做完了。
這樣的委屈雖然在工作中不可避免,但總的來說,業主對于食品安全檢查工作都是認可和支持的,通常都會主動配合我們完成巡查記錄。作為網格員,我們需要查看的內容包括:經營戶是否取得營業執照,從業人員健康證是否齊全,有無過期,是否放在顯眼處;餐飲用具是否有消毒保潔柜,是否有老鼠、蟑螂、蒼蠅等害蟲蹤跡。另外,對于沒有做好的衛生的店面,我們也會提醒他們進行整改,確保老百姓舌尖上的安全。
資深網民解“網憂”
網格員:蔣堂鎮蔣堂村陳紀祥
感言:雖然我們只是一名小小的網格員,但卻肩負多重“使命”。我們要時刻急群眾所急、想群眾所想、解群眾所難,迅速成長為推進社會管理創新的生力軍。
手記:
如今,越來越多的人通過網絡交流溝通、密切關系、成就事業、實現夢想,然而,網絡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應用在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的同時,也給廣大網民的信息安全和財產安全帶來帶來了巨大的安全隱患。
我是蔣堂鎮蔣堂村的專職網格員,同時也是一名資深網民,前段時間,我發現微信群里到處在轉發一條關于婺城“最美鄉村”網絡投票的鏈接。這場投票活動,得到了婺城廣大群眾的關注,參與者眾多,不少群眾都在賣力地為自己的家鄉所在村進行拉票。然而經過仔細甄別,我發現此活動并不是由官方發起的,而是由一個叫“浙江人最愛看”的個人公眾號發起的,目的應該是獲取個人信息。出于職業本能反應,我馬上截圖保存圖片,經“平安通”將這一情況上報到鎮綜合信息指揮室,同時向新聞機構反饋這個情況,利用新聞傳媒及時對民眾進行引導,防止信息泄露。
鎮綜合信息指揮室接到信息后,迅速流轉到綜治工作平臺處理,并立即向分管領導匯報相關情況,鎮領導高度重視并立即指示,在鎮政府工作群和農民信息發布通知,要求各聯村干部做好宣傳和引導工作。綜治工作平臺也聯合各聯村干部展開相關宣傳行動,在各村微信群發布通知,進行及時有效的引導,避免了居民大規模的信息泄露,保障了廣大民眾的切身利益。
D
小事、急事、難事 事事掛心
網格員:城中街道西市街社區程娟
感言:社區雖小,但卻是和老百姓聯系最緊密的政府服務窗口。有時看似一件平凡的小事,對社區居民來說也許就是迫切需要處理的難事,為社區居民處理好每一件小事、急事、難事,是我們社區每一個網格員的工作職責。
手記:
“你們網格員的工作真的辛苦啊,要多注意休息!”前幾天,當我走進文化路李奶奶的家中采集信息時,她拉著我的手不住地說。
李奶奶的話讓我感慨良多,要想保證網格化管理在社區真正發揮作用,社區各項數據的采集是必不可少的。這項任務,自然落在了網格員的身上。入戶調查,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網格員入戶調查走訪的是千家萬戶,會遇到形形色色的人,有的熱情接待,有的卻不予配合。
進門難是網格員入戶的第一難題。為了保證入戶調查順利開展,我有時只能站在樓道里“守株待兔”,看到上樓、下樓的居民便主動上前說明自己的身份,出示工作牌,然后詢問一些情況。對于一些白天經常碰不見的居民,我還得利用晚上時間上門調查,有時為了一戶居民的信息,常常要跑上好幾次。
整合社區人口、機關單位、黨員、志愿者、樓宇等各項基礎信息,最終,在大家的努力下,我們逐步把人、事、地、物、組織全部納入網格管理,形成“人在格中走、事在網中辦”的服務管理格局。
而網格化管理,也實實在在發揮著它的作用。今年,我在小碼頭網格巡查時遇到居民吳師傅反映,小碼頭連廊經過常年日曬雨淋,兩邊支柱和頂棚已經銹跡斑斑,部分支柱甚至已被鐵銹蝕空移位,存在極大安全隱患。經了解,4座連廊連接著兩棟居民樓,共涉及住戶120余戶、店面30余戶,這些居民每天都要在這種連廊上往來行走,一旦發生意外不堪設想。
接到反映后,我馬上整理相關材料向街道及區建設局匯報,經鑒定該連廊為D級危房,需立即拆除。得知鑒定結果后,街道第一時間成立專項工作組,一方面籌集拆除資金,另一方面組織轄區網格員對4座連廊張貼安全警示標志,并對連廊下的經營戶做好勸解工作,在經營戶的主動配合下,5天內4座連廊就被順利拆除,獲得了居民群眾的一致點贊。
本版整理酈莎 周玉南 陳凱倪霞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