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見習記者賈佳、陳俊)6月8日上午,婺城區竹馬鄉金店村文化禮堂前的小廣場可謂是熱鬧非凡。一群系著紅領巾、身著整齊校服的孩子們正圍坐在一張張小方桌前,認認真真地聽著村民奶奶講煮粽子葉、清洗糯米、泡糯米蠶豆、裝米、綁米、煮粽子等包粽子的小技巧。
據了解,這些小朋友都來自竹馬鄉中心小學二年級,他們參加的這場端午節主題文化活動由竹馬鄉黨委政府、竹馬鄉中心小學共同舉辦,主題為“書香金店,‘粽’孝傳承”。除包粽子外,同學們還參觀了金店村文化禮堂,聽了端午節文化的起源和發展講解,并動手和老奶奶們學習了做香袋、織手龍、編麥桿扇等端午節手工活動。
在編織手龍的老奶奶的指導下,不到一會兒,一條條用五彩繩編成的精美手龍就新鮮出爐了。竹馬鄉中心小學讀二年級的汪一琳介紹,這是她第一次自己動手編手龍、包粽子。“我覺得這樣的活動挺有趣的,編手龍、包粽子也不是很難!”她如是說。
最熱鬧的地方還是要數做香袋那兒了,除了小孩,還有很多來往的村民也好奇地圍著看一位老奶奶怎么將碎布做成精致的香袋。奶奶告訴記者,自己從17歲的時候就開始學做香袋,到目前為止已經做了70年了。香袋里主要放些艾草、茶葉、米和雄黃,掛在身上有驅趕蚊蟲蛇蟻的作用,也有長輩對小輩的祝福之意。
相關工作人員告訴記者,舉辦本次活動的目的不僅僅是為了慶祝節日的到來,更是為了在端午節來臨之際,通過傳統文化進課堂這樣的形式,讓孩子們可以更加深刻地了解傳統節日中蘊含的悠久的文化內涵,進一步增強民族文化自豪感,從而讓這些優秀的傳統文化得以發揚、得到傳承。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