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酈莎)“小李,你的硬板紙別扔,疊起來,多湊些就可以賣掉換錢嘞。”
“老吳,上次教你的廚余垃圾會分了嗎?讓我看看有沒有分好。”
每天早上7點鐘,城中街道明月樓社區機關大院的居民汪秋菊,就會早早地守在垃圾房旁邊。自從當上小區的垃圾分撿員,她每天風雨無阻地在小區內宣傳垃圾分類知識,指導居民正確分類垃圾,為城市環境貢獻著自己的力量。
讓垃圾分撿員助推垃圾分類進家門,是婺城區針對城鎮居民探索的“互聯網三維溯源垃圾分類”模式中的重要舉措之一。自去年下半年起,婺城區便積極打造垃圾分類智慧平臺系統,以科技化推動垃圾分類工作開展。經過大半年的實踐,目前“婺城區互聯網三維溯源垃圾分類”模式已經形成較為完善的運維體系,11個試點小區垃圾分類工作基本到位。
“你看,這個二維碼,只要通過手機掃一掃,就能查詢到垃圾桶的戶主信息,垃圾分類的情況等!辨某菂^城市管理委員會辦公室相關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婺城區互聯網三維溯源垃圾分類系統”是依托當前最先進的物聯網、云計算等技術,通過信息化的手段,建立起高效的綜合性垃圾分類管理體系。一方面,對分揀和巡檢工作軌跡進行記錄分析,根據分析結果分配相應區域的宣傳和執法力量;另一方面,通過掃描二維碼,實現垃圾桶的實名制發放、垃圾分撿員工作情況考核、監督考核員的巡查結果反饋,以及居民、企業分類效果等數據的統計。
有了這些“大數據”的支持,通過平臺結合垃圾分類巡檢員,利用經濟杠桿和正確的獎懲規則,不僅可以引導居民自主進行垃圾分類,提高垃圾分類投放效率,還能根據視頻分析結果和二維碼信息,及時依法予以打擊懲罰不分類、亂傾倒等違規行為,有效破解城鎮垃圾分類實施難、落地難的瓶頸。
為了讓該系統切實發揮作用,前期,相關部門在各試點小區逐戶發放印有“二維碼實名制”的分類垃圾桶,并積極組建垃圾分撿員和監督考核員兩支隊伍建設。其中,垃圾分撿員隊伍在試點小區原有保潔力量的基礎上組建;監督考核員隊伍由第三方公司組織安排。
垃圾分撿員負責每日上門對戶外垃圾桶進行二次分揀工作,通過掃碼實現對居民垃圾分類情況的監管,尤其對分類不到位的居民進行指導督促并記錄反饋。監督考核員則通過對垃圾房內分類狀況的巡查和督導,對垃圾分撿員的工作和分類成效進行日常考核,同時配合垃圾分類宣傳活動。
婺城區特色分類模式的優勢在于依托強大的執法手段。除了對垃圾分撿員和監督考核員工作的考核,對個人、企業等違規現象也進行教育處罰,督促清運公司分類清運處置,更好地服務于垃圾分類工作。此外,針對11個試點小區,區城管辦聯合執法部門與物業服務企業共同下發了垃圾分類處罰提醒告知書,共計2萬冊;落實共計7200戶業主簽字存檔,在試點小區范圍內先行開展垃圾分類。
垃圾分類工作是百年大計,不管何時都不應懈怠。下一步,婺城區將堅持推行“利引導+依法督導+互聯網三維溯源系統+宣傳造勢”的婺城特色分類模式,加快建立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和分類處理的垃圾處置系統,以最新印發的《2018年度婺城區城市管理暨城鎮生活垃圾分類工作責任制考核辦法》為抓手,咬定目標、精準發力,狠抓落實,直面熱點難點瓶頸,強化督查考核工作力度,落實各項長效機制,全面推進城區垃圾分類工作,切實打好垃圾分類攻堅戰。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