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育關乎社會和民族的進步,關乎每個家庭、每個孩子的發展。伴隨人們思想觀念的不斷變化,教育得到了社會大眾前所未有的重視。各方面因素造成的教育資源差距也引起了廣泛的關注。多年來,實現教育均衡化發展,成為各級教育部門工作的重中之重。婺城區不斷創新,通過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促進城鄉教育均衡、發展民辦教育、發展職業教育四大舉措,有效推進教育均衡。
名校擴建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
前不久,金華四中擴建的“婺城速度”刷爆了大家的朋友圈,原來,為了進一步優化婺城教育布局規劃,推進婺城教育發展現代化工作,婺城對金華四中北側部分國有土地上房屋實施征收,從而進一步擴大校區。
校長童桂恒談到擴建的必然因素時,這樣說道:“公平且有質量的教育應該惠及到更多的孩子。”他介紹,金華四中是一所擁有90多年辦學歷史的學校,校園坐落于市中心,地理位置優越,教學質量更是名列前茅。多年來,金華四中吸引著許許多多婺城學子來此求學。但是,校園在目前教學用地面積僅40.5畝的土地上,已經容納了42個班級,共計2300多名學生,每個班級都已處于飽和狀態。要充分發揮名校輻射作用,就必須將校園進行擴建。
記者了解到,金華四中擴建完成后,班級數將增加到48個,這意味著有更多的孩子可以享受到優質教育資源,也意味著婺城將通過優質教育,更好地帶動城市的發展進程,為社會作出新貢獻。
現如今,金華四中擴建項目已經進入騰空及拆除階段。金華四中擴建的藍圖已徐徐展開,這所婺城人引以為傲的學校在不久的將來就可以在教育硬件設施方面得以提升,更好地為婺城教育事業添磚加瓦,促進婺城教育再上巔峰。
而在金師附小,記者發現在其招生公告中也出現了中山校區、鳳山校區的稱謂。7月2日、3日,金師附小鳳山校區接受新生報名,金師附小正式開啟了“一校兩區”時代。
走進位于市區二七區塊解放西路與鳳山街交叉口的金師附小鳳山校區,教學樓、綜合樓、食堂體育館等已建成,縱觀整個校園,占地面積達40.5畝的鳳山校區建設即將完工。新校區的風格秉持了學校一貫倡導的樸素之美,不講究鋪排奢華,追求舒適宜學,這也將在未來由外而內影響著孩子的審美。此外,鳳山校區在建設時嚴格按照環保標準,孩子們將在一個健康又嶄新的校區開啟求學生涯。
針對“一校兩區”一體化辦學,區教育局局長李剛表示,鳳山校區的學區劃分按原婺城區實驗小學的學區不變,但在辦學主體上,探索的是金師附小中山校區、鳳山校區“合二為一”的新辦學模式,兩個校區辦學沒有界限,不同的只是兩個學區、兩個地點。根據招生計劃,今年金師附小中山校區、鳳山校區將各招收6個班的新生。
“鳳山校區空間開闊,設施一流,這將極大程度上彌補金師附小以往空間上的局限和硬件條件上的不足!毙iL俞正強說道,鳳山校區的建成,將使金師附小在辦學空間上得到建校以來最大的擴展,帶給全校師生非同尋常的意義。(記者胡艷)
城鄉教育均衡發展
“我們學校的特殊性在于,學生之中有很大一部分,來自于外來務工人員家庭。”采訪中,婺城中學校長徐貴龍說。他介紹,由于學校的選址位于臨江工業園區附近,所以只要是在周邊上班并且購買房子的外來務工者,其子女也有機會享受到與本地居民一樣的教育資源。
這幾年,婺城中學在深化課程改革、教育教學質量、教科研水平、學生競賽、特色化辦學、數字化校園建設以及教育品牌打造等方面均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和發展,教育教學質量穩居婺城區農村學校前列。學校在推進城鄉教育均衡發展上發揮了較大的作用。一方面,學校努力抓好教育教學質量,縮小與城區名校之間的差距;另一方面,學校在硬件設施配備上加大投入,打造出了環境一流、設施一流、質量一流的農村學校。在完成了本學期招生后,學校將有42個班級,共計近2100名在校學生!耙舱怯捎趯W校已取得的教學成果,我們學,F如今對于新城區聚集人氣、為企業引進人才也做出了一定的貢獻!毙熨F龍說道。
當談及下一步的發展設想時,徐貴龍認為,教育的發展更重要的是教師素質的提升,想要打造一所老百姓認可的農村品牌學校,就要注重教師隊伍的建設。要做到優化管理,把學校各項工作做細、做精、做實,向名?待R,培養一批業務精湛、師德高尚的老師。此外,學校還將全力打造自己的特色校園文化,營造一個擁有“和美環境”、“和善德育”、“和雅教師”、“和悅學生”、“和弦管理”的“五和”校園。
近年來,婺城區大力推進城鄉教育均衡。教育共同體、名校老師鄉村支教等創新模式推動農村基礎教育快速發展,如金華十中成為金華五中白沙校區、虹路小學成為環城小學虹路校區、仙源湖實驗學校與金華五中結成戰略合作學校。完善的基礎設施、先進的教育理念、系統的教學資源、常態化的培訓學習……紛紛從市區走進農村,讓農村孩子也能得到同樣的濡養。(記者胡艷)
民辦教育多元發展
婺城區虹路小學通過與金華市環城小學建立教育共同體,選調市區名校優質師資,以名校標準重構教學管理模式,倡導"把孩子放在學校的中心,把愛播種進孩子的心田"的教育理念,建立包括彩虹德育、彩虹研學、彩虹拓展、彩虹青年教師培訓等的辦學體系,提高了辦學實力,與臨江小學完成合并。
連日來,民辦學校臨江小學籌建工作正在緊鑼密鼓地進行中。6年后,這里將容納12個班,600多名學生小學段的學習生活。據了解,民辦學校臨江小學(籌)將落址于原臨江小學校區,距離婺城區虹路小學不足兩公里,將以"獨立民辦主體、委托虹路小學全權開展校園管理"的辦學方式,滿足附近工業園區新金華人子女的入學需求。
近期,榮光國際學校送出了第一批畢業生。短短幾年間,榮光國際學校以國際化辦學理念、現代化辦學設施、優質小班、中英雙語、多元體驗、移動教學和寄宿管理等為特色,致力于構建“一場館一課程”多元育人體系,通過“2場”(室外體育場、學生洗衣場)、“3廳”(綜合報告廳、國際文化廳、舞蹈排練廳)、“3園”(百草園、百果園、農作園)、“9館”(安全體驗館、少年科技館、天象館、陶藝館、射擊訓練館、游泳館、室內體育館、乒乓球訓練館、開放式圖書館)等多元場館建設,有效鏈接基礎知識和社會實踐,讓孩子在從書本上獲得知識的同時,通過體驗式的場館課程,在一個相對完整的知識體系里拓展課外知識,提升實踐探究能力,增強合作創新意識。學校積極培養孩子掌握“十個能”,即生活能自理、社交能行禮、下水能游泳、野外能生存、上臺能演講、才藝能展示、閱讀能表達、英語能交流、上網能學習、活動能組織。
近年來,婺城區實現公辦、民辦教育多元化、均衡化發展。榮光國際學校、新世紀學校、婺州外國語學校、中圣學校等均以其優質的辦學水平得到了社會各界的認可,為實現更優質、更均衡的全民教育提供了助力,為公辦教育作出了有效的補充。
(記者張苑)
普通教育與職業教育齊頭并進
近年來,婺城區積極推進職業教育,充分正視學生實際情況,貫徹“因材施教”教育理念,采用升學、就業“兩條腿走路”的辦學思路,開展“分層次教學”,鼓勵“多元化發展”,為中職學生搭建了一個茁壯成長的平臺,更為實現普高與職業教育均衡化發展探索出了一條新路。
據悉,金華實驗中學“走出去、引進來”,不斷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提升教學水平;引進專家指導,充分把握高職考升學機遇;加強與大專院校的合作,升學率逐年攀升。就在前不久的2018年浙江省單考單招中,金華實驗中學本科上線8人,其中藥學專業7人,工藝美術類專業1人。今年全省藥學本科計劃數為92人,工藝美術類本科計劃數為353人。自2006年以來,浙江省面向中職學校啟動單考單招,每年為每個學科門類的考生提供約100個進入省內本科名校的名額,打通中職、?、本科到研究生的通道。職業教育不再是“斷頭路”。由此,中考后升入中職學校,避開普高的“千軍萬馬”,另辟蹊徑,通過單考單招、“3+2”等方式升學,已然成為不少學生和家長的新選擇。
與此同時,金華實驗中學依托婺城職業教育白沙文化資源、“良工360”培養模式、校企合作框架,加強學生德育建設和職業指導,搭建技能節、文藝匯演、校園“值周”等平臺,幫助學生在多元化嘗試中發展多面手技能,找準職業定位。在此基礎上,金華實驗中學針對學生的專業成長,不斷夯實理論基礎,加強技能學習及操練;配套校友經驗分享會、校園招聘會等,做實產教融合,為學生提供優質的就業資源,為企業輸送優秀的“現代工匠”。在“雙創”背景下,金華實驗中學成立了創新創業工作室——翼創空間,“傳幫帶”鼓勵學生在實踐中提升職業基礎技能和創造力。學生小發明“急救精靈”、“五水共治之河道小精靈”、“超級生命守護包”、“井蓋守護衛士”等在省、市級創新創業大賽中頻頻斬獲大獎。
(記者張苑)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