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陳曉倩)“謝謝老師!”喊出這句話的并不是學校里的學生,而是白龍橋老年大學的學員們。從去年年底開始,白龍橋老年大學創新開展以興趣為主的小班制教學模式。今年三月,春季班共招收學員153名,而隨著春季班的結課,秋季班的招生也列入日程。“上半年以興趣為主的小班制教學非常受大家歡迎,截至目前,秋季班報名的學員已經有200多人了。”白龍橋老年大學的常務副校長包春女說。
據了解,白龍橋鎮的老年大學已有十余年歷史,依托金華市老年電大、金華市老年大學掛牌成立,以白龍橋鎮及周邊鄉鎮的廣大老年人為教學服務對象,豐富老年人的精神生活,激發老年人的學習興趣。
如今人口老齡化的不斷加劇,給養老服務、醫療衛生、社會治理等方面都帶來了許多壓力。而隨著物質生活的提高,老年人們在精神文化方面有了更多追求,“文化養老”作為新型養老觀念悄然興起。然而,就目前市、區兩級老年大學的辦學規模來看,供不應求。“許多人去報市老年大學都報不上,名額緊缺啊。”包春女說,“我們開辦老年大學能滿足周邊鄉鎮老年人們的需求。”
目前,白龍橋老年大學采用大學大班制教學和小班制教學相結合的形式。大班制教學模式已經運作多年,一年四次邀請專家從十九大精神學習、養老、隔代教育等方面進行授課。“但是,這幾年我們發現大班制教學模式效果并不理想,老人們難得有機會齊聚一堂,聊起家常來學習的時間就少了。”包春女告訴記者。為了提高辦學效果,進一步豐富老年人“文化養老”需求,白龍橋鎮黨委政府利用鎮文化綜合樓,以老年人的興趣愛好為主,創新開辦小班制教學。目前,老年大學內有舞蹈、二胡、聲樂、書法等4個教室,每個教室配齊相關專業器材,基本滿足教學需要。
6月份開始,白龍橋老年大學開始秋季班招生,記者發現,此次招生不僅增加了越劇唱腔班和太極拳班,同時,在前期春季班教學的基礎上,還將二胡班和舞蹈班分為提高班和基礎班,滿足了學員們的多樣化需求。
記者從婺城區老干部局了解到,目前,除了白龍橋,瑯琊、雅畈、蔣堂三鎮也都有成立老年大學。“從教學模式上來看,白龍橋的老年大學教學模式更具創新性。”區老干部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接下來,我們也將積極探索符合婺城區實際情況的辦學模式,進一步加大對各鄉鎮老年大學的辦學扶持力度,不斷提升鄉鎮老年大學辦學水平。”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