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線記者賈佳、 攝影 陳俊
轉眼間,七月已至中旬,連日來的高溫晴熱天氣使得婺城的地表溫度不斷攀升。烈日當頭,酷熱難耐,高溫烘烤著忙碌工作著的建筑工人們。鋼筋水泥間熱浪滾滾,但他們依然堅守陣地。
作為城市發展的奠基人,他們為婺城的建設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本報“迎酷暑、戰高溫,致敬高溫下的勞動者”專欄的第二期,記者走進婺城區部分重點工程施工現場,用手中的鏡頭記錄這群可敬的勞動者……
10:00
48歲的工人余師傅:
“每天暴曬9小時,已無皮可脫”
“我們最近要改造的這面墻正好向陽,工作的九個小時多都能被太陽曬著,不一會兒就給曬得背疼手疼,晚上回去洗臉也會感受到火辣辣的刺痛感。”上午10:00,記者在雙龍北街區域建筑立面施工現場見到了正在粉刷建筑外立面的老余。
經過交談記者得知,老余今年已經48歲了,1年多前從江西來到婺城,家里有一個孩子如今正在老家念書。“其實誰也不想離家離孩子那么遠,一出工就得一年兩年的見不著面,前腳剛出門他才那么丁點高,回家的時候他都比你還長了,”談到孩子,老余憨厚的笑容里平添了一絲溫情,“不過也沒有辦法,我們那邊窮,我也不想讓孩子過像我一樣辛苦的生活。所以我們努力努力,給孩子減輕點負擔……”
老余皮膚黝黑,經過長時間的暴曬后,本來就有皺紋了的臉上更是多了星星點點的斑。老余告訴記者,剛進工地干活的時候,太陽曬得久了,皮膚就會發紅,然后就會脫皮,現在干得時間久了,早就習慣了。“哈哈,我覺得我這是‘無皮可脫’了!”老余調侃道,“不過皮膚黑點好,看著健康,我們大男人不需要白白凈凈的。你看我們工地上,有哪個人是白的?”烈日當頭,陽光也帶著灼人的溫度,黝黑的皮膚也早已成為了工地上工人們的標配。問及辛苦與否,老余笑嘻嘻地告訴記者,辛苦是必然的,但是看到改造后的墻面煥然一新,內心的成就感也是滿的。
雙龍北街是金華城市“三橫三縱”框架性道路中的重要“一縱,也是鐵路金華站與城市聯系的最主要道路,更是城市對外聯系和展示城市形象的重要窗口。據中環監理公司監理員介紹,本次改造范圍北起迪耳路,東到五一路,南到人民西路,西至鳳山街兩側的沿街建筑及雙龍北街兩側的沿街建筑,包括建筑外墻立面、沿街廣告位、空調遮擋、綜合管線改造等內容,共設計60幢建筑、2800戶住戶,總計建筑面積約50萬平方米。改造完成后,將進一步提升城市軸線景觀和城市品位,打造精品城市形象。
記者手記:
走進工地現場,才能真正體會一線工人的苦與累。到達施工現場的時候才上午10:00,不是正午,但從記者隨身攜帶的溫度計上看到溫度已經直逼37攝氏度。溫度高,太陽直射更是顯得炎熱,僅僅只是帶上安全帽,穿戴好正規安全護具這樣簡單的步驟就已經讓記者大汗淋漓,更別說還得攀爬高處的腳手架了。因為墻面向陽,在操作欄上的短短15分鐘,背部就被曬到生疼……
然而這一切,只不過是他們一天工作的開始而已。他們很平凡,也很堅韌,他們或許只是為了生計而勞作,但也為我們婺城的發展貢獻了自己全部的力量,這些人值得被尊敬!
11:00
40歲的工人劉師傅:
“地表溫度得有50℃,地面經常晃到頭暈”
“天氣這么熱,我們既盼著下雨,又盼著不下雨,下雨雖然能涼快一些,但是整個工程就停下來了。工期延誤會多很多的麻煩,下雨也會帶來很多問題。”上午11:00,記者在婺江西路優化改造工程現場見到了40歲的劉師傅,只見他正在來來回回地搬運建筑材料。由于工地地勢空曠,沒有高大建筑或樹木蔭蔽,面對近40℃的高溫和烈日暴曬,劉師傅的衣服濕了干、干了濕,被汗水反復浸透,留下了密密麻麻的白色鹽漬。
“溫度高,太陽又大,我們這白晃晃的路面看久了實在容易頭暈,也傷眼睛,所以你看我們每個人戴了副墨鏡,帥不帥!”臨近下班,忙碌了一上午的劉師傅終于可以休息一會兒,坐在路邊“咕咚咕咚”的喝起水來,他笑著告訴記者,每天的氣溫看起來只有36、37℃,但是地表溫度可能50℃都不止。整個工地像極了蒸籠,而他們就像里頭的包子,“實在是太熱了,就連休息會兒都像免費蒸了個‘桑拿’,汗就跟水一樣嘩啦啦地流!”
問及辛苦與否,劉師傅卻笑著說一點都不辛苦,相比較以前,自己現在已經非常滿足。很久以前的條件不好,工地里還容易停水。經過了一整天的辛苦工作,身上早已黏答答,遇到停水根本就洗不了澡。以前宿舍沒有空調,在床上翻來覆去地睡不著覺,第二天就特別勞累,“還好現在施工單位比較人性化,給大家的宿舍里裝了空調,這樣我們每天都能睡好覺了。覺睡得好干活也更加有勁,我們現在啊就希望這個工程能夠又快又好的結束!”
據項目相關負責人介紹,婺江西路優化改造工程,西起規劃婺州街,東至八一北街,沿線分別與現狀雙龍南街、規劃二七路、金虹街和現狀八一南街相交,道路全長約1.86公里。建設標準為雙向四車道城市次干路,設計車速每小時40公里。該工程按施工特點分為新建段、隧道段、改造段三部分,其中隧道工程是整個項目的關鍵部分。于雙龍大橋節點設置一座下穿隧道,隧道長520米,其中敞開段長300米,暗埋段長220米。
目前,在所有工人們的不懈努力下,該項工程已完成了總工程量的43%。據悉,婺江西路優化改造工程完工后,婺江西路的道路綜合承載力、綠化景觀覆蓋率和市民出行舒適度將得到大幅提升,二七區塊的綜合道路條件也將更加優越。
記者手記:
11:00左右,記者來到了婺江西路優化改造工程施工現場。正午將至,陽光直射到地面上,經過水泥地反射來的光不到三分鐘就讓記者有了暈眩感。放眼望去,因為是道路優化改造工程,整個施工現場全部暴露在陽光下,除了施工單位特意搭建的遮陽棚外沒有一點遮陽處,這些工人們就在陽光下進行著所有工作……
天氣炎熱,地面溫度更是令人不適,但他們卻能夠笑對,因為一瓶水一支防暑藥就可以讓他們深感滿足,一副墨鏡就可以讓他們開心一天。他們淳樸又幽默,勤勞又堅韌,是我們城市建設當中真正的英雄。
15:00
47歲的工人賀師傅:
“鋼筋曬得燙手,每天得喝8升水”
進入七月也就進入了真正意義上的盛夏,這兩天持續的高溫天氣,讓人更是感覺酷暑難耐。下午15:00,記者在45省道婺城至蘭溪段改建工程龍乾大橋段的施工現場見到了正在下鋼筋蓋梁的賀師傅。皮膚黝黑,個子瘦小,但賀師傅的笑容卻十分憨厚,笑起來眼角就出現深深的皺紋。經過交談記者得知,賀師傅來自山西,今年47歲的他來婺城已經半年多了。
“天氣預報里的溫度可能只有37℃,我們這邊上最起碼也得到50℃、60℃。特別是我們站在鋼筋水泥上面,溫度只會更高。”整天暴曬在陽光之下,為了防止曬傷,工人們都穿著厚厚的長外套。地表溫度高,穿著厚外套更是難熬,不一會兒,賀師傅額頭上就有了豆大的汗珠滴下。因為正在施工,賀師傅也騰不出手擦一擦汗,只能任憑汗水滴進眼睛,“因為汗流得多,我一天喝大概8升多水也不需要上幾次廁所。說實話,這確實是個累活,而且工程上面的事也容不得一點馬虎,尤其和鋼筋有關的更加。鋼筋就像人的骨架一樣,鋼筋沒搞好,一定會影響工程質量!”
伴隨著溫度的不斷升高,曬了一天的工地上的鋼筋跟鐵棍子的溫度更高,早已變得十分燙手。“有時候不小心碰到一下,都會被燙得趕緊縮回來。”作為一名鋼筋工人,鋼筋的燙手感受對于賀師傅來說尤為真切,施工單位發給他們的手套也讓他倍感開心,“只是天太熱了,有時候即使戴著手套都能夠感覺到鋼筋的溫度……”盡管工作辛苦,但賀師傅卻堅持以保質保量為工作原則,他直言,作為一個平凡人,可能做不了什么驚天動地的大事,但作為工人,保證自己所做的工作做好,就是自己的“幕后英雄”!
45省道婺城段改建起點位于金華火車站和汽車西站附近,終點位于蘭溪汽車北站,其中婺城區段主線全長8.72公里,總投資13.48億元。據項目負責人介紹,項目的建設也將有力地緩解金華至蘭溪交通壓力,由原來地30分鐘車程縮短到15-20分鐘,方便金華和蘭溪市民出行,同時加快金蘭一體化發展,能夠將婺城片區與蘭溪片區緊密地聯系到一起,形成產業聯動發展,產業功能互補格局。
記者手記:
到達45省道婺城至蘭溪段改建工程龍乾大橋段的施工現場的時候已經是下午15:00,工地的工人們剛結束午休回到工作崗位繼續施工。盡管有灑水降溫,但不一會兒地面又回到了干裂狀態。記者前往采訪賀師傅的時候,不小心觸碰到邊上的鋼筋,立馬傳來了灼燙感,然而這些,對于像賀師傅這樣的鋼筋工人來說早已是習以為常的事情了。高溫炙烤,在這樣的“烤”驗下,這些平凡又辛苦的人卻依然堅守原則,保證“安全”當先。他們雖然不是真的英雄,甚至也沒能多認識幾個字,但他們總是默默的讓我們的城市變得更加美好。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