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胡艷、通訊員陳黃優
連日來,在婺城各地的大街小巷,有一群身著紅馬甲的宣傳員不畏酷暑奔忙在百姓之間,他們時而高聲宣講展板上有關《慈善法》“六進”活動的相關內容,時而耐心解答來往群眾提出的疑問。所謂《慈善法》“六進”活動,即開展《慈善法》宣傳進機關、進學校、進社區、進企業、進農村和進社會組織。在他們的努力下,越來越多的人了解了什么是慈善,越來越多的人知道了怎么樣正確參與到慈善行動當中,還有越來越多的人也加入到宣傳的行列里,呼吁身邊的人都融入到這個正能量的團隊……
正確樹立慈善意識
“快看,那邊有人在宣講什么?”“我剛進菜場前看到展板上好像寫著《慈善法》宣傳,讓我們過去聽一聽。”近日,《慈善法》的宣講員們來到了長山鄉的菜市場旁,結合展板內容向村民們科學解讀了《慈善法》,并詳細地解說了《慈善法》定義和慈善相關組成內容。
《慈善法》在我國慈善事業發展歷程中具有重要地位和重大影響,重塑了現代慈善的觀念與價值。《慈善法》及其相關配套制度,為全省慈善事業的健康有序發展提供了依據與規制。根據上級部門關于組織開展《慈善法》宣傳“六進”活動的通知要求,婺城結合實際,積極開展了一系列的宣講活動。
“鄉鎮作為宣傳的重點,我們在場次安排上也特意多排了幾場。”區民政局相關工作人員介紹到,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以“人人心懷慈善、人人參與慈善”為主線,以全面推進慈善事業高水平發展為目標,婺城緊緊圍繞2018年慈善事業重點工作,進一步健全慈善宣傳機制,科學解讀《慈善法》在新時代的內涵和外延,充分發揮法制建設在慈善事業發展中的積極作用,努力開創“以法促善、依法行善”的慈善事業發展新局面。
展板剛被工作人員擺放好,村民們就開始圍了過來。“展板上這50多個《慈善法》的相關問題簡潔明了,讓人看后一目了然。”村民們邊看邊聽,還提出了自己關心的問題,宣傳員也為在場村民做了深入淺出的解說。
活動現場村民積極響應,有一位行動不便的老爺子令人印象深刻,只見他坐著輪椅把《慈善法》宣傳的展板內容仔仔細細地閱讀了一遍又一遍,并與宣傳員交流了自己的感想,他說道,他對民生十分關注,也看到了近幾年婺城的變化,十分感謝黨和政府讓大伙兒的生活越來越好,對于慈善事業,在當天了解過后,他也將盡自己的綿薄之力,貢獻一份光與熱。
在奉獻中收獲更多
在市區城西街道的沃爾瑪超市門口,宣講員們又忙碌了起來。宣傳小組為加強活動宣傳效果,通過與街道干部和城管部門的多方溝通協調,特意把《慈善法》宣傳城西街道站的舉辦時間定在了早晨八點的超市旁邊。
早上來超市購物的市民較多,展板前也人來人往,路過的市民紛紛被《慈善法》宣傳的展板吸引過來,宣傳員當即做了本次普法活動的宣傳,向廣大市民宣講了《慈善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慈善法是一部慈善事業的基本法。慈善法系統規定了基本的慈善法律制度,包括慈善概念、慈善機構、慈善政策等。慈善法是公益慈善,是公益事業法,是推動整個公益事業的,要變成人人有義務、人人有責任的法律。此次婺城進一步深入學習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及十九屆二中、三中全會對慈善事業發展的新要求,在全社會營造更好的慈善氛圍,推動全區慈善事業高水平發展,因地制宜組織多場宣講活動,得到了市民的一致好評。
在現場,有早起帶孩子的父親邊看邊與小朋友分享內容,也有從超市買完菜邊看展板邊與宣傳員互動的退休老人。整場活動中有還有多位市民與宣傳員長時間交流,就慈善事業分享了自己的見解和過往經歷。
《慈善法》宣傳城西街道站的活動夯實了《慈善法》在城區的貫徹實施,讓更多人民群眾深入解了《慈善法》,更多市民明白了要在有法可依,依法行善中把慈善事業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這次活動也進一步擴大了《慈善法》在婺城的社會影響和公眾效應。
從小種下善良種子
20塊嶄新的《慈善法》宣傳展板整齊地排列在婺城小學陳列室門前以及校園大門口前。六月底適逢孩子們期末考試結束,不少家長接到自家的寶貝后,都帶領孩子們駐足在展板前,聽宣傳員宣講《慈善法》的相關內容,有的孩子還現場詢問了自己心中的問題,宣傳員也一一耐心地為其解答。
宣傳員結合日常生活,向學生還有家長講解了法制建設對慈善事業帶來的促進作用,并依照《慈善法》就如何合法慈善依法行善等內容著重講解。與此同時,宣傳員緊扣活動主題科學解讀《慈善法》在新時代的內涵和外延,宣傳要通過“依法促善,依法行善”來開創慈善事業發展新局面。
“這樣的普法宣傳活動對于孩子們來說十分有意義,我希望讓宣傳走進高中,對那些已經開始形成自主價值觀、世界觀的高中生也普及普及慈善知識。”一位家長這樣說道,雖然短短幾十分鐘,但是他覺得此次宣講對于孩子的成長是極具教育意義的。
據悉,本次婺城小學的專場活動很好地將《慈善法》在教職工、學生及家長群體之中得到普及,在師生們學習《慈善法》精神實質的同時,推動了《慈善法》在校園內的貫徹實施,夯實了《慈善法》的宣傳效果,讓廣大師生和學生家長都深入了解了《慈善法》,普及了慈善知識,認識了慈善事業。
《慈善法》快問快答
1.什么人可以做慈善?
答:《慈善法》第二條規定,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組織開展慈善活動以及與慈善有關的活動。
2.參與慈善活動的范圍與內容是什么?
答:按照《慈善法》第二條規定有六項,(一)扶貧、濟困;(二)扶老、救孤、恤病、助殘、優撫;(三)救助自然災害、事故災難和公共衛生事件等突發事件造成的損害;(四)促進教育、科學、文化、衛生、體育等事業的發展;(五)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六)符合本法規定的其他公益活動。
3.參與慈善活動應遵守什么原則?
答:根據《慈善法》第四條規定,開展慈善活動,應當遵循合法、自愿、誠信、非營利的原則、不得違背社會公德、不得危害國家安全、損害社會公共利益和他人合法權益。
4.哪天是全國性的“慈善日”?
答:《慈善法》第七條規定,每年9月5日為“中華慈善日”。
5.什么是慈善組織?
答:慈善組織是依法成立,符合慈善法規定,以面向社會開展慈善活動為宗旨的非營利性組織。
6.慈善組織怎樣開展募捐活動?
答:慈善組織開展公開募捐,應當取得公開募捐資格。其條件是必須依法登記滿二年的慈善組織,可以向其登記的民政部門申請公開募捐資格(制定方案,包括募捐目的、起止時間、地域、負責人姓名、地點、捐贈方式、銀行賬戶等)。民政部門應當自受理申請之日起二十日內做出決定。慈善組織符合內部治理結構健全、運作規范的條件的,發給公開募捐資格證書。
對于法律、行政法規規定自登記之日起可以公開募捐的基金會和社會團體,由民政部門直接發給公開募捐資格證書。
7.慈善組織對慈善資金的使用有哪些規定?
答:具有公開募捐資格的基金會開展慈善活動的年度支出,不得低于上一年總收入的百分之七十或者前三年收入平均數額的百分之七十。這一標準作為年終考核的條件之一。
8.國家采取哪些措施弘揚慈善文化,培育公民慈善意識?
答:一是學校等教育機構應當將慈善文化納入教育教學內容,國家鼓勵高等學校培養慈善專業人才,支持高等學校和科研機構開展慈善理論研究;二是廣播、電視、報刊、互聯網等媒體應當積極開展慈善公益宣傳活動,普及慈善知識,傳播慈善文化;三是國家鼓勵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組織為開展慈善活動提供場所和其他便利條件。
9.如有發現慈善組織違法行為的應當怎么辦?
答:《慈善法》第十一章專門規定法律責任。對于違反《慈善法》規定,根據不同情節,分別責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的,吊銷登記證,罰款、警告、沒收、賠償,構成違法犯罪,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10.城鄉社區(村)組織、單位內部能否開展慈善救助活動?
答:城鄉社區(村)組織、單位可以在本社區(村)單位內部開展群眾性的互助互濟活動。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