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別墅里的“愛心家園”
沿著西宅村盤溪邊行走,便能看到一幢擁有獨立小院的三層別墅,通過鐵柵欄望去,一派祥和的景象。大門旁有兩株碧綠的茶樹,門內一棵石榴樹引人注目,樹上結滿的石榴壓彎了樹枝,樹上的一個個紅石榴在風中輕輕搖擺。院子兩側種著一些月季和茶花,冒出的花朵為院子添了一份柔美。偶爾開過的貨運火車的汽笛聲,讓這兒幽靜中又不失一份喧囂。
室內,16位智力、精神殘疾人員正在忙碌著。有的聚在一起包裝創口貼、有的忙著制作點鉆畫、有的正在描繪著木刻畫、有的跑來跑去到處“添亂”、有的坐著看書……每個人都做著自己手頭的活。劉云妹則在一旁陪著,把關手工制品的活計、維持現場“秩序”、協調解決吵架糾紛。
劉云妹是大家的“主心骨”。平常遇到大大小小的事情,大家都喜歡叫著“劉老師”。因為有劉老師在,問題都能得到解決。今年20多歲的豪豪剛剛加入這個“大家庭”一個月時間,患有自閉癥的他剛開始不愛搭理人,喜歡不停地跑來跑去摸別人的腦袋。這一行為受到了不少人的不滿,甚至雙方發生爭吵打架。每每出現這一狀況,劉云妹總能及時出現協調,使雙方化干戈為玉帛。因豪豪不愛說話,只會說兩個字的語言,導致了劉云妹與豪豪的溝通不暢。為此,劉云妹花了大量時間去觀察豪豪的行為,了解豪豪的喜好,不厭其煩地與其交流溝通。時間久了,豪豪越來越適應在紅石榴的生活,在劉云妹的教導下,知道了不能打擾別人,在其他人做來料加工的時候,會安靜地坐在一旁看著;小伙伴在院子里面打羽毛球,也會在一旁為其加油鼓勁;更是學會了語句擴展,會說三個字以上的話了。
劉云妹還教豪豪讀書,跟著她一起讀故事書,教會了豪豪認自己的名字。“豪豪現在乖了很多,懂事了很多,有的時候也愿意和我說話了。”豪豪媽媽感嘆道,周末來接豪豪回家的時候,豪豪也會主動叫“媽媽”了。
紅石榴里的每一個人,劉云妹都給予了同樣的耐心、細心和恒心。她因材施教,根據每個人不同的特性安排不同的內容,展示他們的優點。今年50余歲的小郭患有精神殘疾,有著畏難情緒的她缺少自信心,不敢嘗試很多事物。在劉云妹的鼓勵下,小郭還學會了獨立制作點鉆畫,也學會了如何專注做事情。30多歲的小軍喜歡看書,劉云妹就讓他負責整理書架,給他機會去嘗試做事情。
2
扛起責任,不向命運低頭
因紅石榴愛心家園接收的主要是智力、精神殘疾人員,他們有的會像小孩子一樣發脾氣,亦或是難以像正常人一樣溝通。但這些對于有著15年幼師生涯的劉云妹來說都不是事,面對這群“大朋友”,劉云妹總是有著用不完的耐心。除了豐富的幼師經驗外,劉云妹還有著一位患有唐氏綜合征的兒子,與兒子多年的相處讓她更加懂得了如何與智力、精神殘疾人員之間的共處,也更能明白他們的內心以及家長的心情。
2002年5月,劉云妹的兒子昊昊出生了。原本滿懷欣喜的一家人,在三四個月后發現昊昊的腦袋無法立起來,本想著等大點就好了,等到昊昊五個月的時候,他的腦袋還是只會左右搖擺。劉云妹夫妻帶著孩子到市人民醫院做檢查,才得知兒子染色體異常,是位“唐寶寶”。在得知檢查結果后,劉云妹感覺全身力氣都被抽光了,但還是第一時間去書店購買有關唐氏綜合征的書籍。在查閱圖書后,劉云妹得出一個結論:沒有藥物治療,只能靠后天教育。
看著孩子躺在床上,沒法像正常孩子一樣咿咿呀呀地學說話,查到的有關唐氏綜合征的信息,更是讓劉云妹對孩子的未來充滿擔憂。必須得對孩子負責,劉云妹本著這樣的信念,堅持自己教導孩子,14個月長了第一顆牙,24個月邁出了人生第一步……劉云妹通過自己在竹馬鄉里梅村創辦幼兒園的優勢,從小就帶著昊昊與同齡人相處,漸漸地從小體弱多病、每個月跑醫院的昊昊已經長成了一位活潑、樂觀、壯壯的少年了。
2008年,昊昊到金華啟明學校(現金華市特殊學校)讀書。2017年,因學校師資力量不足等各類因素,職高班不招生了。完成9年義務教育的昊昊沒地方繼續念書,只能回家待著。因昊昊的原因,劉云妹成為了竹馬鄉殘疾人專職委員,在走訪殘疾人的時候了解到了東東的情況。在同所學校畢業的東東,在家待了三年后,原本在學校養成的好習慣漸漸改變了,受周圍環境的影響,東東的性格越發孤僻了,還時常會做一些故意踢翻垃圾桶、把東西丟入溪里之類的行為,成為了街坊鄰居口中“不受歡迎的人”。
如果昊昊待在家里,時間久了,會不會變得和東東一樣?在得知愛心家園的項目后,劉云妹堅定了想法,自己創辦愛心家園,為自己的孩子和更多像昊昊一樣的“大朋友”們提供一個“棲身”場所。交通便利、環境優美的場所難找,再加上有的戶主對殘疾人存在歧視或不愿租房子,在大家的幫助下,劉云妹才找到了現在的房子。
3
“在我眼里,他們都是孩子”
租的房子有獨立小院,層次結構分明,整體裝修已經完成,只需要布置場景進行軟裝即可。因有著8年開辦幼兒園、7年在羅店鎮和竹馬鄉中心幼兒園任教的經歷,劉云妹自己動手布置愛心家園非常嫻熟,剪手工紙裝飾、在墻上畫畫,經過一番修飾的愛心家園儼然成為了一家溫馨的“幼兒園”。在前往休息室的樓道上,更是畫著各類卡通人物,還寫著簡單易懂的《弟子規》部分內容以及“對不起”“沒關系”等日常用語。劉云妹在領著大家上樓休息時,還會邊走邊現場教學。
除了各種溫馨、充滿童趣的小場景,紅石榴愛心家園總占地面積約350平方米,室內活動場所150平方米左右,擁有獨立廚房、閱覽室、公共活動室等,配備生活照料、醫療康復、體育健身、文化娛樂、教育培訓等設備設施。
籌備好一切后,對于紅石榴開園的日子,劉云妹特地選在了9月20日。“920就愛你”,劉云妹像關心愛護兒子昊昊一樣,關愛每一位入園的殘疾人,帶給他們家人的溫暖。“因為,在我眼里,他們都是孩子。”劉云妹以實際行動來表達對大家的呵護。
在這里,入園的殘疾人不但免費托管,還有免費午餐。今天是紅燒雞腿、肉絲炒茭白、炒豇豆、西紅柿蛋湯,一葷兩素一湯,明天的菜色又不相同,都是一些當季的蔬菜。劉云妹把關廚房,菜都是早上臨時在菜市場購買的,有時候也讓大家“點餐”,想吃什么就吃什么,盡量滿足大家的需要。下午時,還會有西瓜、桃子等水果。
紅石榴按照學校作息時間管理,讓智力殘疾人士動手來料加工、參與娛樂生活,延續他們的基礎教育,讓他們通過自己的勞動獲得相應的報酬,真正做到自強自立。在大教室的展示區,整整齊齊地擺放著大家的勞動成果。精美的點鉆畫、可愛精致的木刻畫,一件件手工藝品讓人為之驚嘆。展示區是劉云妹特意收拾出來的,“這些手工藝品是大家辛苦制作好的,看著它們,大家更有成就感,干勁也更足了。”劉云妹說,等過段時間準備帶大家到市區人流量大的地方去開展義賣,讓大家參與活動、展示成果,更好地融入社會。
智力三級的小杰在金華市特殊教育學校畢業后,就來到了紅石榴愛心家園,每天跳操、閱讀、木刻畫、點鉆畫、架子鼓,日子過得異常充實。小軍精神二級殘疾,曾有過不少過激行為,在愛心家園待了一段時間后,不僅精神狀態穩定了,自以為腿腳不便的他還丟掉了拐杖自己走路。每一位在此的殘疾人都找到了“家”,他們還學會了做來料加工,包裝創口貼、安裝圓珠筆、串珠,手腳雖慢,一邊干活一邊聊天也是其樂融融。“因為紅石榴里殘疾人的特殊性,不少來料加工的活沒法做,希望能有人能夠提供一些輕巧、簡單、無毒無味、不趕時間的來料加工訂單,為大家提高點收入。”劉云妹說道。
大家在紅石榴學到的一些技能,讓家長們欣喜不已,紛紛為愛心家園點贊。葉女士是愛心家園里一名殘障孩子的家長,她的孩子二十多歲,自理能力特別差,每天都需要有一人寸步不離的照顧。“愛心家園對我們家庭來說真是一場及時雨,要不然照顧這個孩子我們一點業余生活都沒有。”葉女士動情地說道,“有了這個愛心家園,白天我可以正常去上班了,孩子在那里也不會孤獨。現在,孩子的性格也開朗了,脾氣也比以前好了很多。”
在此,劉云妹呼吁更多的社會各界愛心人士、志愿者能夠加入到紅石榴,幫助智力、精神殘疾人員,讓他們通過在“愛心家園”的心理疏導、娛樂康復、簡單勞動等訓練,逐步做到適應社會、融入社會、回歸家庭、回歸社區。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