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日昨上23點15分,隨著最后一戶被征收戶在房屋搬遷補償協議上簽下名字。至此,城中街道全面完成通園路99號國有土地房屋征遷簽約工作,比原計劃提前了10天,簽約率達到了100%。
據了解,為進一步優化婺城區交通布局規劃,提高道路通行率,婺城區委區政府于2018年6月22日對通園路(新華街以東至警民巷)國有土地上房屋作出房屋征收決定,此次拆遷共涉及征收戶30戶,建筑面積約1600平方米。
城中街道黨工委、辦事處接到區委區政府指令后,馬上成立征收工作指揮部,黨工委、辦事處主要領導靠前指揮,各個工作組深入一線,按照征收與補償方案,耐心細致做好征收戶的思想工作。
面對時間緊、任務重、困難大等實際,征收組工作人員上下一心、提前謀劃、合力攻堅、加班加點,用行動和戰果向黨組織交上合格答卷的同時,也演繹了一個又一個動人的征收故事。
1
以人為本,破解征收難題
“真是謝謝你們,沒有你們的關心,我的房子也沒有那么快有著落。”8月3日一早,80多歲的金師傅特意趕到了城中街道辦事處,拉著街道黨工委副書記、主任陳軼材的手不住地表達感謝。
金師傅是此次通園路99號國有土地房屋的被征收戶之一,由于子女長期不在身邊,多年來一直獨居。征遷工作啟動伊始,擔心房子征收后自己無處落腳,金師傅意見不斷,社區工作人員幾次上門做思想工作都做不通,陳軼材知道后,便主動找到金師傅了解情況。
“不是我不想簽約,你說,我今年都80多歲了,再去租房子誰會租給我這個老頭子?”見到街道主任親自上門,金師傅將心里話和盤托出。得知金師傅確實有困難,陳軼材在宣傳政策的同時,積極主動地幫助金師傅聯系公租房,在炎熱的7月陪著金師傅到金華市住房保障管理處來回跑了三四趟,雖然最后因不符合要求,金師傅并沒有申請成功,但陳軼材的行為卻讓他的心一點點融化了。
“方案一不成功,我們就實施方案二,一定要給金老找個‘安心’的家。”隨后,陳軼材又和楊思嶺社區工作人員張羅著幫金師傅找房源,辦理各種手續,終于讓金師傅有了一個頤養天年的新家,也讓他心甘情愿地在房屋搬遷補償協議上簽下了自己名字。
陳軼材說,一直以來,征收工作有“天下第一難”之稱。面對房屋征收,有的群眾出于念舊不愿搬,有的群眾由于困難害怕搬,有的群眾想為自己多爭取一些利益再搬……如何做到在堅守政策底線的同時,強有力的推進征地拆遷工作?曾參與過二七區塊征收的陳軼材認為,最好的方法就是以人為本。“多站在群眾的角度,換位思考,只要你把服務做到位了,群眾自然會理解、配合你的工作。”因此,工作組的在堅決按照方案執行標準的前提下,都會盡可能幫助被征收戶爭取利益最大化,同時解決各種困難和訴求,讓被征收戶沒了后顧之憂。
“自從7月14日簽約開始,我們這段時間一直在加班加點,為的就是趕在8月2日這個時間節點之前盡量讓大家都簽約。不然過了這個節點,房屋簽約獎的補償獎勵就會減少。這不,昨天一直加班到12點,終于把最后5戶成功簽約了,心里特別高興。”陳軼材說,也正是這把以人為本,利民惠民“金鑰匙”,打開了被征收戶的“心鎖”,破解了通園路房屋征收的難題。
2
陽光征收,提高群眾滿意度
“滿意,滿意,還是滿意。我們想到的,政府都想到了,我們沒有想到的,政府也都幫我們想到了。”說起這次的房屋征收工作,第一個簽約的被征收戶袁師傅頻頻點頭。
房屋征收,關系群眾的切身利益,更關系到黨和政府在群眾心中的形象。袁師傅說,一開始他和鄰居們也都擔心,征收是不是公平公正啊,會不會有什么貓膩啊,“現在看來,一切都很公開、公平、公正,我們很放心。”
據了解,自征收工作啟動以來,城中街道便注重政策執行的嚴肅性和科學性,加強組織協調,嚴格審核程序,堅持“陽光征收”,讓被征收群眾了解征收、理解征收、支持征收。
街道相關負責人介紹,簽約前,他們就根據政府信息公開條例規定,對項目執行標準、補償方案等政策性文件全部公示,再通過工作組一對一的解讀,使絕大多數被征收戶都能夠自行“對號入座”,面對洽談不再“一頭霧水”。7月2日,在金華市公信公證處公證下,數十名居民代表通過票選,見證了評估機構的產生,他們的話說出了很多人的心聲,“希望居民選出的評估機構能夠公平、公開、公正,為我們的房子給出合理的評估價格。”
除了讓居民代表全程參與征收方案的制定,全面監督整個補償過程,針對梳理出的一些問題,工作人員也從“人性化征收”角度出發,認真研究,拿出穩妥的解決方案,保障每一戶被征收戶的合法權益。同時,丈量結果、評估結果、認定結果、補償結果等信息也在各階段及時公示,使每一戶被征遷戶不僅對自家的補償情況知根知底,還能夠了解其他戶的補償情況。“通過橫向對比,被征遷戶心中自然就有了一桿秤,秤平了,也就放心的簽字了。”工作人員說。
宣傳工作是輿論的風向標和凝聚正能量的重要途徑,決定著簽約效果。為此,在征收工作中,工作組成員還廣泛宣傳征收法律法規知識,不管白天還是晚上,工作日還是休息日,只要被征收戶一個電話打過來,他們就上門去給被征收戶講政策,讓每個被征收戶懂政策、能算賬、會選擇。讓征收政策家喻戶曉、人人皆知,為簽約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礎,也加速了房屋征收推進。
得益于陽光征收,許多被征收戶在工作組的說服下,紛紛轉變態度,成功簽約。
3
忘我工作贏得群眾贊譽
姜磊是城中街道楊思嶺社區居委會委員,也是此次通園路房屋征收區塊的網格員。雖然是第一次參與征收工作,但她的表現卻得到了領導和同事的一致認可。
姜磊介紹,此次涉及的30套住宅,既有公租房,又有房改房和出讓土地,業主大多是七八十歲的老人,征收難度相對較大。為了順利推行工作,4月初,姜磊和同事就開始入戶調查,給每家每戶建立檔案。“得益于網格員的工作,我對他們的情況比較了解,入戶做工作相比其他人也更容易一些。”發揮長處,補足短處,對于征收政策不懂的地方,姜磊也會虛心請教老干部。
在姜磊看來,征收工作最重要的就是用心,每次出門,她都會帶上一個筆記本,筆記本里,密密麻麻記載著被征收戶的信息。“用心”這兩個字,是她對自己的要求,也是她對群眾工作的要求。一次,一個被征收戶找到姜磊反應自家的評估價格偏低,考慮到對方家庭經濟困難,評估結果對他們來說很重要。姜磊二話沒說就帶著評估公司再次入戶,并幫忙現場監督評估過程,雖然最后價格仍然維持“原判”,但姜磊的認真負責卻讓被征收戶感動不已。
7月14日簽約開始,姜磊的工作更忙了。除了上門做征收戶的思想工作外,她還要匯總一天的工作情況、梳理群眾的意見和問題、做好各部門的對接和協調,還有資料和照片的收集等等,基本上每天都是指揮部最后一個走的人。
姜磊的丈夫是名軍人,多數時間都在部隊,無暇顧及家庭。這段時間由于參與征收,家里5歲的女兒,只能讓父母親代勞。對此,姜磊尤其感謝父母,“他們都特別理解我的工作,沒有他們的支持,我也不會堅持到現在。”
每天,等姜磊回家,女兒往往已經睡著。只有在女兒早上的上學路上,母女倆有這么一點點短暫的相處時間。“女兒已經跟我抱怨過很多次了,可工作太忙了,真的沒時間陪她。”說起女兒,姜磊又心疼又愧疚。“本來每天晚上要給她講睡前故事,可現在已經很久沒講了。”
而在征收工作中,像姜磊這樣忘我工作,無暇顧及家庭的工作人員還有很多,“沒有他們的付出和努力,我們的簽約工作不可能那么快完成。”城中街道黨工委副書記、主任陳軼材說,通園路的征收,是為了進一步優化婺城區交通布局規劃,提高道路通行率,最后受益的還是老百姓。接下來。城中街道將繼續做好征收后續的騰空、拆除工作,為婺城發展助力。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