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齊的平頭,挺拔的身姿,不論是說話還是做事都顯得格外干凈利落,雖然再過幾年就要退休,在林炳朝的身上依舊能夠看到當年在部隊生活的影子!半m然只有短暫的三年軍旅生活,但是這段經歷讓我受益匪淺!闭f起當兵時的場景,林炳朝瞬間打開了話匣子,時間流轉仿佛回到了37年前。
1981年,剛滿18周歲的林炳朝應召入伍,帶著滿腔的期待和些許的忐忑來到了南京湯山。到部隊時已經是11月底,寒風刺骨,陽光雖溫暖,長時間暴露在陽光中訓練,皮膚也會被紫外線灼得刺痛。艱苦的環境,繁重的訓練任務,讓很多在家中養尊處優、從未干過重活的年輕人連連叫苦,都說“男兒有淚不輕彈”,在這里,哭鼻子也成了家常便飯,“有一些城里的年輕人開始來的時候經?薇亲,覺得任務太重沒法承受,但是后來也都習慣了!绷直f道,正是這樣艱苦的訓練,讓他養成了吃苦耐勞的性格,當時的困難和辛苦,現在回顧起來別有一番風味。
在新兵連訓練的3個月時間,成為了林炳朝印象最深的一段光陰,“我記得在新兵連的時候讓我們挑泥巴做河道,一趟就要挑80斤,回去以后很多人肩膀都磨破了!卑滋煨量嗔艘惶,有時夜晚也需要加班加點工作,低溫之下,汗液蒸發到帽檐都能迅速形成冰晶凝固在上面。結束新兵連的訓練后,林炳朝成為了一名偵察兵,訓練任務較新兵連有所減少卻依舊艱巨。為了鍛煉士兵的膽量和良好心態,部隊深夜時分專門選取在墳場進行訓練,夜黑風高,再伴隨著貓頭鷹的叫聲,不禁讓人頭皮發麻,“肯定害怕,沒辦法也要硬著頭皮上,訓練多了也習慣了,膽子不知不覺就大了。”林炳朝表示,很多在部隊訓練時養成的習慣、形成的性格一直沿用至今,也更多地體現在了工作當中。
1984年退伍回鄉后,林炳朝輾轉做過很多工作,1987年開啟了在鄉鎮三十余年的工作生涯,先后在沙畈鄉、瑯琊鎮任職,并于2007年6月來到目前的工作地——蔣堂鎮。鄉鎮的工作瑣碎而復雜,在這里,林炳朝身兼數職,司法、人民調解、公路養護站、聯村……雖然工作多,他卻一樣也不曾怠慢,事情如果沒有做完,甚至晚上睡覺都會想著,睡不著。如今,蔣堂鎮正在進行小城鎮整治,林炳朝所聯系的蔣堂村是一戶一宅的試點,為了保證工作進度,他幾乎每天都會到村里去,其他線上的工作再見縫插針地完成。
雖然還有4年就要退休,但對于林炳朝來說,只要還在工作崗位一天,就不會放下自己身上的責任,當初剛接手司法工作時,他也是個門外漢,專業的知識幾乎為零,就這樣靠著自學和實踐經驗的積累,現在的林炳朝也成了司法工作的“專家”!艾F在我們司法工作招收的都是相關專業畢業的人,他們專業知識比我們多,我們的經驗又比他們豐富,希望能在退休之前以這樣‘傳幫帶’的形式把自己的工作經驗多傳授給年輕人。”幾十年如一日始終以兢兢業業的態度堅守在基層一線工作,林炳朝以實際行動展現了軍人的擔當和作為。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