婺江北岸西側,雜草叢中的鐵軌幾乎被掩沒,幾棟磚木結構的二層樓房檐牙高啄、瓦縫參差,依稀保存著中西合璧的建筑風貌,這就是金華老火車站,屹立了87年,是浙贛線上保存最完整、形態最豐富的近現代文明遺存,被稱為“百年民國風”。不久的將來,這里將重聚人氣,成為承載市民對老鐵路、老火車站的記憶和情感的——金華鐵路文化公園。
近日,城西街道人大工委組織轄區各級人大代表視察了金華鐵路文化公園項目建設進展情況。活動中,代表們走訪了項目現場,聽取了相關情況介紹。代表們認為,金華鐵路文化公園的建設是二七新村拆遷改造功載千秋的一大碩果,十分令人期待。
據了解,金華老火車站始建于1931年,見證了民國浙江省政府遷移到金華的坎坷抗戰史,抗戰勝利后重修并擴建成當時浙江省最大的火車站,為浙贛線最重要的交通樞紐之一。毛澤東、周恩來、鄧小平等歷史偉人都在站臺留下了足跡,尤其是1992年鄧小平南巡途中在老站的逗留,改革開放春風拂面,它不僅承載了金華人的記憶,溫州、臺州、麗水等浙中、西、南人民的發展奮斗史,都曾經從這里啟程……
同時,它也是鐵路系統最具代表性的近現代歷史建筑集聚地。它從鐵路客運開始,逐步發展了貨運、倉儲、編組、機車維修養護,形成了一個產業鏈較為完備的傳統鐵路產業基地。
1996年,客運業務整體遷移至現在的新客站,老火車站雖“退居二線”,但還承擔了一部分貨場的功能,“退而不休”。直至2015年,二七新村區塊舊城拆遷完成后,地方政府與鐵路部門通過幾輪接洽,2017年貨場最終實現整體搬遷,老站才真正“光榮退休”。如今,金華鐵路文化公園的定位賦予了它新的使命與活力。
值得一提的是,為了加快金華鐵路文化公園建設,金華市政府將其列入市區城建“十大工程”之一加以重點推進。公園總用地面積225畝,建設內容包括園路、廣場、景觀構筑、綠化改造、停車場、基礎照明、休閑建筑以及8棟歷史保護建筑加固改造等。
目前,公園規劃已經完成,項目進入了正式實施階段。其中,8棟歷史保護建筑的加固改造工程正在落實當中。據介紹,這8棟建筑不僅是近現代鐵路工業文明的主要“承載者”和“見證者”,更將成為未來鐵路文化公園的標志性景觀。從功能上看,這些建筑可以分為三類:第一類是站房,包括金華老火車站、車站售票處;第二類是機車用房,包括機務段機修房、機務段蒸汽機房、機務段修理機房以及青磚水塔。第三類是倉儲類,包括金華面粉廠糧倉舊址、金華第一糧庫。
“預計到2020年,以八一北街為東西軸線,金華不僅有‘千年古子城’,還將有‘百年民國風’,金華將愈加顯現出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的風貌。”二七拆遷改造指揮部相關負責人表示。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