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婺城迎來了大規模的城中村改造與老舊小區改造,拆遷過程中產生了大量建筑垃圾。與此同時,“無處可倒”、“到處亂倒”成為建筑垃圾處置的代名詞,也成為了影響城市揚塵污染的重要因素。
建筑垃圾主要來自于房屋拆遷、建筑施工、道路開挖以及房屋裝飾裝修,具體包括工程渣土、廢棄泥漿、工程垃圾、拆除垃圾和裝修垃圾等。“僅今年上半年,乾西鄉柵川村近60畝填埋場,已基本填滿。”婺城區綜合行政執法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如果1萬噸建筑垃圾露天堆放,堆高5米,就要占用約2.5畝土地。
急劇增長的建筑垃圾問題,給城市的發展建設提出了新的課題,做好建筑垃圾處理工作已“迫在眉睫”。那么,面對城市化發展中與日俱增的建筑垃圾,究竟該如何正確處置?最終去向何方?如何破解建筑垃圾“圍城”困局,婺城區進行了有效嘗試。
疏堵結合
助力源頭管控
這些天,乾西鄉鮑楊社區城中村改造項目,進入尾聲。與以往不同的是,這里的建筑垃圾不再是送往垃圾填埋場,而是分揀出鋼筋木頭后,被市政渣土運輸車,運送到金華市區建筑垃圾資源化處置場處理。
據悉,為進一步提高建筑垃圾減量化處理水平,去年12月浙江省出臺了《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技術導則》,明確了建筑垃圾資源循環利用工作的開展要求。該導則推出后,婺城區綜合行政執法局積極響應,引導建筑工地積極對接建筑垃圾資源化處置場,助力建筑垃圾變廢為寶,為垃圾減量添動力。
“建筑工地產生建筑垃圾后,一般有兩種處置途徑:一種是送至固定建筑垃圾填埋場,目前正在使用的是位于龍乾大橋附近的金華市渣土辦處置場;另一種是送至金華市區建筑垃圾資源化處置場。我們會為建筑工地推薦有資質的運輸車隊,并采取嚴密的運輸監管措施,要求運輸車輛覆蓋包扎到位,確保路上不出現拋灑滴漏問題。”婺城區綜合行政執法局相關負責人介紹,一旦發現任何污染路面、亂倒渣土行為,立即立案處理。
近日,城北的藍灣上林院小區,業主張先生家正忙著裝修施工。敲墻、鑿地、預埋管線……各種工序有條不紊開展。然而,裝修房四周不見有任何建筑垃圾的影子,不禁讓記者驚訝。原來,小區內專門設置了建筑垃圾堆放點,并聯系了運輸車隊定期清運。
“在日常監管中,我們把嚴管與疏導相結合,建議建筑企業、小區物業設置建筑垃圾堆放點,由具備資質的運輸車隊定期清運,從源頭上解決了建筑垃圾‘倒哪里’問題。”區綜合行政執法局相關負責人介紹,一直以來,建筑垃圾無處可倒、隨意亂倒成為城市治理痛點堵點,區綜合行政執法局積極創新思路,主動擔當作為,為企業、小區設置堆放點出謀劃策,贏得市民點贊。
在此,該負責人也想借助媒體向廣大市民作個提醒:市民家中產生的建筑垃圾,可按兩條途徑解決:一是可以打電話給行政執法部門推薦的專門運輸車隊清運,二是可以倒在街道社區劃定的建筑垃圾堆放點,由清運公司集中清運。“千萬不能亂倒偷倒建筑垃圾,否則將受到法律的懲處。”
嚴管重罰
守護綠水青山
今年5月11日,一輛大卡車在白龍橋鎮金竹園村鄭云龍砂場停下。車廂翻轉,剛準備把一車建筑垃圾傾瀉下去,就被蹲守在附近的區綜合行政執法局隊員抓個現行,并將其帶回局里進行處理。
原來,當天上午通過定期巡查獲息違法情況后,區綜合行政執法局當即召開工作布置會,抽調精兵強將成立專案組,對偷倒建筑垃圾違法行為開展了雷霆執法行動。
經查,5月10日,某建設公司在未經相關職能部門的審批下,擅自將環城西路熙悅府建筑工地的廢土垃圾傾倒在白龍橋鎮金竹園村鄭云龍砂場。10日下午運了20-30車,11日上午運了80余車,每車運土13方,總共1300余方。該行為已經違反《城市建筑垃圾管理規定》第十五條;依據《城市建筑垃圾管理規定》第二十六條及《金華市婺城區綜合行政執法局行政處罰自由裁量權細化標準》第【處罰-04942-000】項處罰標準之規定,該局對該公司給予警告,并處以人民幣5萬元的行政處罰。
事實上,雷霆行動僅僅是該局嚴管重罰執法的一個縮影。鑒于建筑垃圾偷倒具有較強的隱蔽性和流動性,事后證據采集比較困難,一直以來,該局都采取從源頭進行治理,蹲點守候,實時進行證據采集。經過前期摸排調查,該局發現白龍橋鎮金竹園村鄭云龍砂場、東俞村雨水管道回填工程、雅畈鎮原雅畈一村制砂場等地方時常有人偷倒建筑垃圾,執法隊員便在附近加強巡邏,并在沿路觀察可疑車輛,一經發現偷倒建筑垃圾行為,及時進行制止并拍照取證。
6月初,某環境建設有限公司在未經相關職能部門的審批下,擅自將二七區塊保利地產的建筑廢土垃圾也傾倒在白龍橋鎮金竹園村鄭云龍砂場,以及東俞村雨水管道回填工程,2天共倒了470余車,每車運土15方,共計7050余方。8月中旬,另一建設公司擅自將建筑垃圾傾倒在雅畈鎮原雅畈一村制砂場內。兩家公司均受到了嚴厲的行政處罰。此外,某土石方工程有限公司在被查處時,仍舊一意孤行,該局表示將采取強制措施予以取締。
“處罰不是目的,我們希望通過整治行動,起到打擊一例,震懾一片的效應,讓這些不法單位、當事人知道,對待偷倒建筑垃圾行為,我們發現一起、處理一起,絕不姑息。”通過嚴管重罰,建筑垃圾圍城污染環境的情況得到有效破解,受到周邊居民的高度認可。市民也積極參與,為該局提供線索。4月16日,該局收到白龍橋鎮金竹園村民舉報稱附近有人亂倒下水道淤泥。該信訪件交辦后第二天,該局就一舉破獲了該案,充分體現了執法鐵軍的高效、務實。
同時,該局為強化巡查處罰力度,采取執法車與便車結合、常規巡查與突擊整治結合的方式,對偷倒垃圾的行為重拳出擊,發現一起查處一起。截至目前,對建筑垃圾偷倒共出動執法人員300多次,暫扣運輸車輛56輛,立案處罰20多起,處罰金額達50萬元。
本著“源頭控制有力、運輸監管嚴密、處置規范有序、執法查處嚴厲”四個原則,該局堅持每月一例會,布置規范管理任務,落實查處責任;堅持每月一聯合執法,執法、環保、國土、水務等部門按各自職權對違法行為進行立案查處;堅持每周兩次以上突擊檢查,并及時通報檢查中存在的問題,制定整改清單,有針對性的落實整改措施,持續推進嚴管重罰,堅決為婺城守住綠水青山。
記者采訪手記:
良好生態環境是最公平的公共產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抓住薄弱環節集中攻堅,堅決打贏藍天保衛戰,扎實推進凈土保衛戰,著力打好碧水保衛戰,已成為各級政府及有關部門的首要任務。面對建筑垃圾“圍城”的困局,婺城鐵軍敢于沖鋒在前,直面困難信念如磐,遇到挫折撐得住,關鍵時刻頂得上,用責任與擔當守護了綠色家園。
向往天藍、地綠、水凈,是我們的共同追求。然而,某些企業和個人法律意識淡漠,為謀取一己私利,犧牲和破壞公共環境、公共利益,隨意亂倒偷倒建筑垃圾,成為城市管理的一道“頑疾”。不過,任何違法行為都有其法律后果,都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婺城區將堅決重拳出擊,嚴厲打擊破壞生態環境違法行為,讓任性的違法者付出法律的代價,使違法行為沒有滋生的土壤。
今年3月,為進一步優化人居環境,婺城區啟動了“智慧新城”建設,將市政、園林、交通、行政執法、公安等多個智慧城市管理成員單位有機融合,高效、快速地處理各項事務。隨著聯合執法行動的深入,城市管理這項事關民生福祉的工作必將穩步推進,“婺城藍”也將常伴左右。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