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還未到,在城東街道旌孝街社區的在職黨員微信群里,就發布了網格在職黨員志愿者的活動安排,內容涉及了活動安排,具體的人負責具體的工作事項……而這樣的消息,每個星期都可以在在職黨員社區群里看到。“實際上,除了在職黨員志愿者組織的活動外,每周我們都有來自各社會組織的志愿者來為我們社區的居民提供各式各樣的服務。如今,這樣的活動形式已經變得越來越常態化。”旌孝街道黨委書記唐群婷告訴記者。
據了解,旌孝街社區結合社區實際情況,根據屬地管理、地理布局、現狀管理等原則,將管轄地域劃分成9個網格狀的單元,每個網格對應一個黨支部,對每一網格實施動態、全方位管理。并以黨建工作為基礎開展工作,積極發揮黨員的示范引領作用,推行了“十小工作+四有服務”工作法,實現社會治理工作無縫隙銜接,同時還積極發揮各種社會力量和共建單位優勢參與社區管理工作。
凌炳炎是旌孝街社區游新網格的黨支部書記,只要有空,他都會積極參與到社區工作中來。他告訴記者,“現在網格內的居民在生活上有問題或者有什么矛盾,我們黨支部都會第一時間去幫忙解決,將糾紛矛盾化解在網格層面內。”
而隨著網格化工作的不斷開展,社區工作人員發現,推進“網格化管理、組團式服務”,就要充分挖掘網格資源、調動社會力量,讓居民參與到社區治理中來,這可以使社區管理工作更有著力點。因此,旌孝街社區以開放式的“共同參與、共同管理”的新思路,通過發揮社區積極向上的社會力量,培育社會組織,讓社會組織來共同參與社區建設。
在旌孝街社區,還有一支由一些老黨員、退休人員等組成的義務巡邏隊,巡邏隊人數固定在20多人,平均年齡在60歲左右,他們的職責是對小區內的不文明現象以及安全隱患及時進行排查。
今年60多歲的鄭芬芳已經參加這支巡邏隊伍20多年了,雖然年紀漸長,但她仍然堅守在這個沒有報酬的崗位上。問起原因,她說:“一方面可以發揮余熱,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另一方面看著自己居住的環境越來越好,就有一種由衷的幸福感。”說起巡邏隊的工作,居民們更是豎起大拇指說:“多虧他們每天在小區里巡邏,做好防火防盜工作和宣傳工作,讓我們感覺在這個社區住得安心又溫馨。”
“依托社會組織參與社區管理,可以大大提高居民自治管理的積極性。”唐群婷說,“社會組織來源于各居民的資源匯集。利用社會力量組織開展治安巡邏、法律宣傳等活動,為居民參與社區公共事務、社會治理提供了多元化渠道,發動居民自己管理自己的事務,最容易取得信任。”如今,生活在這里的居民紛紛加入到社區工作中來,而隨著與社區關系的越來越密切,居民的幸福感和歸屬感也越來越強。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