婺城區城東街道老舊小區較多,問題不少。如何讓居民積極參與社會公益事業的同時,又能享受到城市優越的公共服務?今年3月,城東街道黨工委推出更加貼近民心的“十小工作+四有服務”法,讓黨員+網格員+樓道長成為小區管理志愿者,串聯起小區-社區-部門,從而使網格內社會治理工作更加完善、順暢。
從“被動處理”變為“主動發現”
“李書記,我家嚴重漏水,家里都鬧水災了。樓上401的住戶常年不在家,這日子沒法過了!眹鴳c節期間,安居網格黨支部書記李寶蘭在巡查中遇到家住16幢301室的小楊。
李寶蘭馬上將小楊的情況通過“紅動婺城APP”發送給社區網格員。隨后,網格員在“民情檔案”找到401室住戶的聯系方式。不料,該住戶遠在東北工作,無法回來解決問題!拔沂蔷W格黨支部書記李寶蘭,我以黨員的身份擔保,請你把鑰匙寄回來,以便我們處理問題!崩顚毺m在電話里鄭重地說。沒過幾天,李寶蘭收到鑰匙,她馬上找來有修理特長的志愿者,順利幫助小楊解決了漏水問題。
無獨有偶。游園網格黨支部書記陳宗長在走訪時了解到,社區文體活動中心棋牌項目糾紛不斷。為此,他決定將棋牌項目更換為有益于身心健康的乒乓球項目。沒想到,網格內一大批乒乓球愛好者被帶動起來,還成功地舉辦了幾次乒乓球友誼賽。
這都是“十小四有”網格工作法的成效。所謂“十小工作”即:推進網格內各項政策小宣傳;排查網格內各類安全小隱患;化解網格內矛盾糾紛小苗頭;整治網格內樓院小環境;收集網格內民情小信息;發揮特長為網格內居民提供小服務;實現網格內貧困居民小心愿;豐富網格內居民小娛樂;對網格內不文明行為進行小勸導;為網格內行動不便居民辦理小事務!八挠蟹⻊铡奔矗河鍪掠腥宿k;說話有人聽;困難有人管;貧困有人幫。
城東街道黨工委負責人介紹,三級網格機制中,黨員干部認領自己的“責任田”,工作模式從“被動處理問題”變為“主動發現問題”。
從鄰里關系冷漠到社區親如一家
隨著城東街道“十小四有”網格工作法的穩步推進,鄰里不相往來的“城市病”也漸漸治愈。
退休教師林玉梅今年80多歲,是一名空巢老人。年輕的時候,她領養過一個女兒,F在女兒不在身邊,老伴去世后,她就覺得特別孤獨,前幾個月,林阿姨不小心摔了一跤,行動更是不便。游新網格黨支部書記凌炳炎走訪網格時了解了這一情況,便和支部委員何根林等黨員安排好時間,輪流上門探望,噓寒問暖,幫助林阿姨做一些更換燈管、修理洗手間水龍頭等力所能及的小事。這讓林阿姨心里暖暖的,人也開朗了很多。
重陽節期間,凌炳炎與其他黨員帶上長壽面等慰問品上門看望林阿姨。林阿姨感動之余,執意拉著凌炳炎等人到商店買水果表示感謝。拗不過她,大家便收下了。但轉眼之間,這些水果又在游園街單親家庭胡文彬的家里出現了。原來,凌炳炎等人以林阿姨的名義將水果送到了這戶單親困難家庭。
城東街道黨工委負責人表示,借金華創建全國文明城市之東風,城東街道將“十小工作+四有服務”的開展情況,納入社區黨員踐行“兩學一做”學習教育考核中。各網格黨支部結合每月“主題黨日”開展一次志愿活動,每名黨員每年至少做10件“十小工作”,明確了各網格的管理職責和服務范圍,增強了黨員干部的責任感。
如今,在黨員的引領下,城東街道多元參與的紅色網格治理模式正逐步形成,“我的網格,我的家”的氛圍已然呈現,融洽、良好的民心民風在社區蔚然成風,整個社會呈現一種健康向上、凝聚力強的和諧氛圍。
(轉載自11月1日《金華日報》A04版)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