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線-婺城新聞網記者胡敏霞、見習記者包恒益、實習生戴昊翔
當下,全國文明城市創建工作正如火如荼地進行著。當然,創建過程中,少不了這么一群人的努力——公共交通人。他們穿梭在這個城市的大街小巷,各司其職,為這個城市的文明奉獻著自己的一份力量;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他們見證著這座城市文明的進步,也感受著這座城市的人情冷暖,他們說,文明城市人人有責。
公共自行車站管員:請把公共自行車放回站點
早上7點,橘子自行車站管工作人員馬寶如就在站點忙碌起來了,檢查每一輛自行車使用是否正常、看需不需要增加車輛數……“過會到了上班高峰期,用車的人就會多起來,所以我必須趕在他們上班前把各項工作都做好。”
2014年,金華的街頭出現了一輛輛橘黃色公共自行車。自那時起,馬寶如成為了橘子自行車站點的一位管理員。
投入使用4年來,這些橘黃色的公共自行車正改變著金華人的出行方式,市民們都說:“有了公共自行車以后,出行方便多了,路途近的地方,騎個自行車就到了。”
作為自行車的管理人員,4年來,馬寶如見證著人們是如何一步步改變對公共自行車的“態度”。
馬寶如清楚地記得,橘子自行車剛成立時,每月單車破壞數達1000輛之多,公司每月找回被盜、亂停的單車數就高達2000多輛,“那時候,每天的工作更多的是在找車、把找回的自行車停放回站點……”
為了管理好站管的自行車,每天早晨,馬寶如都會提前半個小時前往站點,打掃垃圾,清洗自行車,將亂停亂放的車重新歸置在規定范圍內。其他站管只需要備一輛電瓶車,而她卻要備兩輛,時時刻刻穿梭于各個站點間,解決亂停亂放現象,一天下來,她至少要跑上十幾二十趟。
干站管這一工作,辛苦是其次,最重要的是得不到用戶的理解。有一次,馬寶如提醒用戶不能將小孩放在樁位上的自行車上的,卻遭來她的威脅:“我讓你怎么死都不知道”。馬寶如是又好氣又好笑,但她也不能多說什么,只能是以禮相待,耐心勸說,希望用戶能夠理解。還有一位站管人員,向用戶討要未歸還的自行車,頭被砍了幾刀,鼻子都差點掉下來。說起這些,馬寶如仍心有余悸。
“現在的工作可不像以前那么難了,得益于文明城市創建工作的開展,用戶們的素質提高了不少,會積極配合我們的工作了呢!”馬寶如表示,現在,用戶對自行車不再那么暴力了,他們基本都能聽從站管的勸說,將車子放于規定的區域內,單車擁堵街道的現象也不明顯了。不僅如此,用戶們還積極地反饋問題,指出車子故障,為站管們提供相關信息。據了解,目前,金華橘子自行車共有站點501個,單車數量達一萬多輛。站點多了,自行車的破壞與被盜數量反而減少了,每月只有幾十輛車被破壞。
“其實啊,我們的自行車管理的這么好,不僅僅只是靠站管們的努力。”橘子自行車服務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技術部主要負責檢修鎖止器、中控機和LED顯示屏問題,優化服務質量;車輛調度人員負責各站點之間車輛的調度,保障市民“有車可接”、“有樁可還”。運營部主要負責雨棚的清洗工作,讓站點整體看起來整潔;各部門各司其職,積極配合,共同營造一個干凈整潔,井然有序的環境。
“作為一名公共自行車管理者,我希望越來越多的市民能夠理解我們的工作,做到不破壞公共自行車,把使用過的自行車放回站點,不要將其他車輛停進站點,影響正常的借還車,讓我們共同助力文明城市創建。”馬寶如說道。
公交人:請文明乘車共同營造文明乘車環境
前不久,市公交集團營運二公司在市區推出了第一條“環保號”線路——K28路公交車,倡導市民保護環境,綠色出行,助力全國文明城市創建。
走上28路公交車,一眼就能看見各種綠色宣傳欄,宣傳欄里寫著很多涉及家庭、交通、文明用語等各方面的綠色環保標語“用手絹代替面巾紙,少砍一棵樹,造福子孫”、“使用可降解、用量少的洗滌用品,減少對江河和海洋的污染”……除了環保標語,車上還時不時地會播放環保倡議書,鼓勵乘客“多乘公交車、少用私家車”。
“環保號”專線的推出,讓作為28路公交班長的朱妙娟感覺自己肩上的責任更加大了,她說:“如今,我不僅只是一名公交司機,更是一名文明城市創建的宣傳者。”
自2002年加入公交人隊伍以來,朱妙娟親眼見證著金華這座文明城市的變化。“以前,市民們乘坐公交車都喜歡在車上吃東西,一路下來,車上到處都是紙屑、牛奶瓶、水瓶……但是現在變化可大了,市民們上車以后會自覺地不吃食物,垃圾自然也少了很多。”
作為一名“老公交人”,朱妙娟既是文明城市變化的見證者,更是創建文明城市的參與者。2007年,朱妙娟開始負責28路公交車線路,這條公交線路起點為公交東站,終點是金華一中,沿途設有26個站點,全程28.6公里,途經學校、商業區、小區等人員密集之地。一直以來朱妙娟都用心做好服務,看到老人推著裝滿蔬菜的車子,艱難地準備上車,她就會馬上幫忙;看到老人、孕婦等需要幫助的乘客沒有位置,她就會提醒乘客讓座……
當公交司機這么多年,朱妙娟深知哺乳媽媽的不易,2013年,經過她與其他公交人的努力,28路公交線路首推了哺乳專座,深受哺乳媽媽的歡迎。如今,K8路、28路兩條公交線路都設有哺乳專座,為成千上萬的哺乳媽媽們提供了方便。
……
小小的車廂盡顯城市文明點滴。如今,在每一輛公交車上,都能看到創建文明城市的宣傳標語,時時刻刻提醒著司機和乘客文明乘車,讓文明成為一種習慣和常態。
城市公交是一座城市的交通脊梁、一張城市名片、一道流動風景線。為把這張城市名片擦亮,無數的公交人都在努力著。
記者從市公交集團營運二公司了解到,為助力文明城市創建,營運二公司對公交車身及車容車貌整改、燈具整修和安防設施整改65臺次,規范車內滅火器190只,更換車廂玻璃6塊,整修電子路牌18塊;更換服務標識312張。修復車身油漆共計33余臺。與此同時,該公司還對3個場站的綠化帶、便民服務站、廁所、停車棚設施等進行了規范提升,加裝車廂整體公益廣告牌95臺次,加裝場站大公益廣告牌38塊。
“一輛公交車雖小,但它卻承載著一座城市的文明,作為公交人,我們會努力為創建全國文明城市添磚加瓦,同時,也希望市民們能夠愛護車廂環境,共同營造文明的乘車秩序。”該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
出租車司機:請多一份理解,文明出行靠大家
花白的頭發,濃密的眉毛,炯炯有神的眼睛,憨厚淳樸的笑容,這是姜啟兵給記者留下的第一印象。“我開出租車已經13年了,這些年來,隨著城市的變化和發展,金華人的素質提高了不少,文明現象越來越普遍。尤其是創建文明城市以來,這些變化就更加顯著了。”他告訴記者。
姜啟兵是一位地地道道的金華人,2005年他和朋友共同承包下一輛出租車,從此他便開始每天早出晚歸,穿梭在城市的大街小巷。當了十幾年的出租車司機,對文明城市創建姜啟兵有著自己的理解, “我覺得現在文明城市創建最明顯的一個變化就是禮讓斑馬線。以前雖然有時也會讓,但很多司機普遍都沒有這種意識,更多的還是以信號燈為主,現在禮讓行人的舉動讓城市變得有溫度許多。”他感慨道。
同樣讓他感受到城市在進步的還有一點就是乘客遺失物品的處理。“現在我們公司每月開會,都會有同事上交一些乘客遺留在車內的物品,而且平時很多同事發現乘客有遺落的東西時,也都會幫忙保管好,有些同事還會試圖聯系乘客主動歸還物品。”姜啟兵告訴記者。
不僅僅是身邊的同事,平時工作中接觸的乘客,姜啟兵也能明顯地感受到他們的素質在不斷提升。有一天早上六七點鐘,姜啟兵像往常一樣開始接送乘客,當他行駛到一個小區門口時,一位女乘客帶著七八歲的孩子上了車。可能是因為時間緊張,女乘客隨手買了一個粽子當作早餐帶到車上吃,吃完了粽子,這名乘客將粽葉還有塑料袋握在手里,由于粽葉黏得她的手很不舒服,女乘客隨口抱怨了一句,這時,孩子連忙說:“媽媽,我們老師說不能亂扔垃圾,等我們下車,找個垃圾桶就可以扔了。”女乘客笑著點了點頭。“現在乘客的素質明顯要比以前高很多,像在車里脫鞋、抽煙、亂扔果皮、往窗外扔垃圾的現象都沒有了,以前一個早高峰就可以看到很多乘客吃完早餐將包裝往車外扔,現在一個月也碰不到一個這樣的人。”姜啟兵說道“如今在行車過程中,電動車行駛在機動車道的現象也有了明顯改善,這對于我們出租車司機來說,行車也更加安全了。”
據姜啟兵介紹,除了市民,出租車公司為了響應文明城市創建也做出了一系列措施。比如在公司內部群,每天都會發布關于創衛的要求。同時,公司也作出規定,要求車輛每周必須回爐一次,由專業人員對車內衛生環境及車輛脫漆和凹陷情況進行檢查。此外,公司還針對每一輛出租車發放了三套汽車座椅枕套,并要求司機定期換洗以保持車內衛生整潔。在出租車內,記者也看到了關于禁煙的標志和乘客須知。
“作為一名出租車司機,我會積極做好服務,文明出行。但文明需要大家共同努力,也希望每一位坐車的乘客能夠理解我們的工作,多一份理解,多一點微笑,為文明創建添彩。”姜啟兵說道。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