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金華曲藝界的知名人士,從農村文化站到區文化館,從農村小晚會到金華曲藝盛會,從草根道情到央視大舞臺……年逾古稀的章竹林見證了改革開放四十年帶給婺城文化界的強大推動力。而他的四十年文藝生涯便是最好的佐證。
改革之風
將草根文化人“吹”進城市
1978年,改革春風吹遍中華大地,鄧小平提出“改革是全面的改革”,黨中央各項政策陸續下達。1979年,章竹林被借用到金華縣電影管理站工作,創作小快板、順口溜、小演唱等,由各電影隊安排人員在電影放映前說唱宣傳。于是,計劃生育、科學種田、新人新事、批評賭博等內容成了他當時創作的主要素材。
“大哥大哥,你吃好喝好真是幸福。”“老弟老弟,你有所不知,我們生產隊是把我承包給一戶家庭里養了呢!”一段由他和鄭土華合作的道情《賀新房》從村里唱到了北京,節目歌頌農村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成果,讓臺下觀眾在嬉笑之余倍受鼓舞。推行改革開放任務最艱巨的時期也正是章竹林文藝創作的巔峰期,用他自己的話說,就是“改革開放給了文化人施展才華的機會,文化人也應當為改革開放奉獻自己的智慧”。
因為工作出色,當時的金華縣文化館館長王風想把章竹林要到文化館工作,并打報告要求把他的戶口從農村遷入城市。對此,人事部門十分為難,“一不是知青回城,二不是給父母頂職,三不是右派平反,這戶口要遷有難度啊”。隨后,人事部門把報告轉到了省里。惜才的王風又跑到省里去爭取,還讓章竹林把自己發表、得獎的作品目錄一一羅列出來讓他帶去。1980年最后一天的清晨,半夢半醒的章竹林迎來了人生中一大喜訊:“當時我還沒起床,只聽見王風老遠地就開始喊我的名字,說我喜事來了,破格特招報告批下來了,讓我上午先到他那兒拿批文,當天就回家遷戶口,把購糧證的事情辦了。”
初到文化館,章竹林主要從事曲藝和民間文學工作,兼協助編印《婺江文藝》報,每期報紙須寄往全國各地。當時沒有打印機,信封靠手寫,白天工作忙不完,晚飯后,章竹林就把妻子和一雙兒女叫到辦公室,自己寫信封,妻子裝信封,女兒、兒子糊信封。他似乎在用這種方式默默表達著感激,“我一個農村出身的人,又只有小學文化,領導把我們家三個人的戶口遷到了城里。那時城里戶口貴啊,一萬多塊錢才能買一個。我喜歡寫作,我想寫快板,領導就讓我寫快板;我想寫新民歌,領導就讓我寫新民歌;我喜歡曲藝,領導就讓我從事曲藝……能把工作和愛好統一起來,這是特別難得的事。而且周圍那么多有才的人,王風剪紙,章偉文寫小說,倪祥慶、方康明搞音樂,洪愛琴舞蹈,諸葛棟畫畫,張經華攝影……能在這里工作真是太幸福了!”于是,章竹林便在文化館勤勤懇懇工作了23年,其中還兼任了18年的金華市曲藝家協會主席,直至退休。
改革之風
吹來文青生活新方式
1969年的兒童節,章竹林邂逅了初戀。
如往常一樣,章竹林守在金蘭水庫修建工地廣播站,在播放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新聞前,先架上菜盤子一般大的舊式唱片(又叫留聲機),工地各處的高音喇叭里霎時間歌聲嘹亮,“太陽啊,霞光萬丈;雄鷹啊,展翅飛翔……”他還清晰地記得那是才旦卓瑪的歌,來自西域的天籟遼遠而純凈,恰似那天的萬里晴空。章竹林心下無比舒暢,欣欣然坐在門檻上看起了報紙。這時,忽見一美麗女子姍姍而來,手里捧著一卷紅紙。那女子是城里下放的知青,在附近村小當老師。當天,她是挑著草鞋帶著學生來工地慰問的,想借廣播站讀一封慰問信。在章竹林招呼間,女知青很快認出了他,并告知,她是他的忠實讀者。隨即,兩人開始切磋起寫作。之后,她盛情邀請他到她家去玩,還兩次寄來了邀請信。
章竹林終于坐在了女知青家的桌前,隨手翻開桌上的備課錄,“一看,我整張臉就紅了,心里‘撲騰撲騰’地跳”。原來,女知青把自己的名字和章竹林的名字緊挨著寫在一起,一組組密密麻麻寫滿了三頁備課紙。章竹林心下慌亂,端起桌上女知青泡的糖水喝起來,“那天她泡的糖水很甜,我一直甜到了現在。但是,當時我是農村人,個子又小,很自卑,就婉拒說已經有家室。”如今的章竹林這樣說。十年乃至半個世紀以后,他們仍是朋友,還互相來往。當然,當年的女知青后來也有了自己的一番天地。
如今,咖啡館、西餐廳、大街小巷……隨處可見雙雙對對的戀人。文化多元、個性張揚的年代,各色示愛方式層出不窮,再不是幾頁備課紙配一杯糖水那般含蓄。自行車上的婚禮、草原上的婚俗、教堂里的婚約……融合多元文化的婚慶儀式,亦不似1971年章竹林婚禮上歌唱《毛主席語錄歌》那般千篇一律。
改革之風
吹來文化傳承新動力
上世紀70年代,章竹林還在鄉村從事過電影放映工作。家門口就是一條大路,只要他背著影片箱出門,就會有人過來打聽:“什么片子?在哪里放?”聽到章竹林答話,旁人就會歡呼著吆喝起來。這時,往往就有路過的騎自行車的人捎帶他到目的地。
不過,從來都是望著場上人擠人的章竹林,也曾放映過一場只有兩個人看的電影。于他而言,那段塵封的故事已由最初的震撼轉為古稀之年鮮有的深刻回想。那次,章竹林正趕赴某村放電影,臨近村時卻被一位小姑娘攔下。姑娘要求章竹林到她家放一場電影。章竹林想是小年輕胡鬧,本想拒絕,卻見姑娘央求起來:“她說奶奶已經78歲了,癱瘓在床,這些年只聽過電影的聲音,沒法看電影。希望奶奶在有生之年能真正看一場電影。我聽了特別感動。”章竹林思量著時間還早,就搬來設備,圓了祖孫倆的夢。
黨的十六大提出“順應時代發展,深化文化體制改革,促進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全國各級文化媒體逐漸實現事業轉企業改制,文化市場日漸繁榮,線上一部《喜洋洋與灰太狼》走紅,線下成百上千款的喜洋洋文化衍生品隨之熱賣,文化產品越來越明顯地展現出經濟帶動力。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重點討論“解放和發展文化生產力,促進文化產業發展”,鼓舞著全國無數如章竹林一般的文化工作者積極奮進。
這不,年逾古稀的章竹林依然沒有閑著。目前,他已經與女兒“花花”共同編輯出版了國家級“非遺”叢書之《金華道情》、《鄉音金華》等6本著作,還培養了許多曲藝文化傳承人,將金華曲藝送上了央視大舞臺。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