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膠糕、茯苓餅、龜苓膏、薄荷糖、酸梅湯等,很多中藥零食一直受到人們的喜愛,認為多少都會有些養生作用。但中藥零食本身也承載了中藥的性質,要根據體質、環境等有選擇地食用。今天,婺城區市場監管局工作人員來為大家科普,中藥零食要如何選擇性地吃。
阿膠糕
阿膠味甘性平,可滋陰潤燥,對血虛、面色萎黃、眩暈、心悸、心煩不眠、肺燥咳嗽等病癥有很好的滋補效果。但阿膠屬于滋膩食物,吃之前應辨別體質,比如大便不成形的脾虛患者、口苦口臭的濕熱人群、血液黏稠度高者、經期女性、感冒發熱者不宜服用。
茯苓餅
茯苓味甘、淡,性平,入心、脾、腎經,有健脾和中、寧心安神的作用。平時適量吃點茯苓餅可增強食欲、助消化,對腎虛所致四肢水腫、小便不利也有食療效果,但不可過量食用。另外,茯苓餅中含有蜂蜜、白砂糖等,血糖偏高者應盡量少吃或不吃。
龜苓膏
龜苓膏具有清熱解毒、滋陰補腎、潤腸通便的功效。不過,龜苓膏有清熱排毒作用,偏寒涼,胃寒和脾胃虛弱的人建議少吃。另外,龜苓膏中的龜板有興奮子宮、活血化瘀的作用,所以孕婦最好不要吃。
薄荷糖
薄荷是臨床常用的中草藥,驅風、消炎、鎮痛、止癢效果顯著。大家常吃的薄荷糖里含有少量薄荷提取物,有發散風熱、清利咽喉的作用,清涼的口感使得很多嗓子不舒服的人都喜歡含上一顆。但薄荷糖藥性寒涼,脾胃虛寒、容易腹瀉及消化不良的人不宜服用。
酸梅湯
酸梅湯由烏梅、山楂、甘草煎煮而成,可開胃消食,健康人群可適量喝一些。但市面上銷售的酸梅湯含有大量糖,而且通常是冰鎮的,所以不建議糖尿病患者、脾胃功能差、經常燒心及濕氣重的人飲用。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