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3日,婺城區正式進入“兩會”時間,來自婺城各行各業的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們紛紛帶來自己精心準備的議案、建議意見和提案,為婺城區的蓬勃發展鼓與呼。從垃圾分類到文明創建,從教育均衡到生態環境,從新農村建設到“雙城”戰略……這些議案、建議意見和提案關乎婺城經濟發展和社會民生的方方面面,字里行間彰顯出代表、委員們對婺城發展的信心。
1以“種”代“送”,進一步豐富文化下鄉內容
采訪對象:代表鄭素春
代表鄭素春認為,隨著鄉村經濟快速發展,村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村民對文化生活的需求也更為迫切,對精神糧食的要求也更高了。然而,當前文化服務下鄉往往“送”多“種”少、“舊”多“新”少、“俗”多“雅”少。
“以電影為例。送文化下鄉中電影占了較大比重,可現在農村看電影的人卻已經很少了。”為此,鄭素春認為,送文化下鄉應該讓文化服務的“遙控器”真正握在群眾手中,“先了解群眾需要什么,再給他們提供多樣化、個性化的公共文化服務,從而真正提高基層群眾的文化享受,開啟身心愉悅、健康美好的幸福生活。”
2優化村莊規劃體系,加快推進新農村建設
采訪對象:代表周建軍
作為一名村干部,代表周建軍對村莊規劃建設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周建軍說,村莊規劃是落實鄉村振興戰略最具體的基層設計藍圖,加強村莊規劃是助力鄉村振興戰略的基礎性工程。然而,在調研中,周建軍發現,目前村莊規劃普遍存在規劃編制滯后、經費不足、調整難度大等問題。
對此,周建軍建議,要優化村莊規劃體系,切實發揮規劃引領的作用,加快推進新農村建設步伐。
3保護歷史建筑,保留歷史風貌
采訪對象:代表戴維平
今年“兩會”,來自湯溪鎮寺平村的代表戴維平把目光聚焦到了新農村建設中的傳統古建筑保護問題上。
“我發現,有些地方的古村落、古鎮老街等歷史建筑,由于年久失修,隨時都有倒塌的可能;古祠堂、古涼亭等,由于缺乏有效的保護,有不少在拆舊建新時被拆除;有的古建筑被‘改造’,正在失去原汁原味的歷史風貌,非常可惜。”戴維平說。為此,他建議相關部門認真做好農村古建筑普查,在此基礎上編制保護規劃、嚴格保護措施,更好地保留和傳承村莊的歷史文化。
4構建良好交通運輸條件,滿足城鄉居民出行需求
采訪對象:代表詹素娟
詹素娟是來自羅店鎮羅店村的一名人大代表。作為村兩委成員,她在平時工作中發現,大部分市民在綠色出行時愿意將BRT作為首選。但是,BRT線路的限制,往往又制約了市民的選擇:“比如,目前的BRT終點站是羅店鎮對岳村,市民到尖峰山、雙龍景區游玩,若從對岳村步行至景點,距離太遠。而若是私家車前往,又極易出現停車難、交通堵塞等問題。”
為此,詹素娟建議,將BRT線路延伸至羅店鎮羅店村,滿足城鄉居民的出行需求,進一步提升交通運輸公共服務的能力。
5發展“飛地經濟”,開啟招商新模式
采訪對象:委員張志軍
張志軍認為,招商引資是推動區域經濟快速發展的重要手段和有效途徑,直接關系到婺城未來經濟發展的走向。近年來,全市各地招商引資成績連攀新高,可隨著此項工作深入推進,很可能會面臨更多挑戰。
張志軍建議,婺城可以學習外地發展經濟的“創新”經驗,在招商引資中嘗試發展“飛地經濟”,建立一些具有特色的科技型孵化園,為婺城經濟持續快速發展注入新的動能。
6深化“一村一委員”,助推鄉村振興
采訪對象:委員林艷
今年“兩會”,林艷將目標聚焦在“一村一委員”工作機制上。林艷說,“一村一委員”工作機制,是助推當前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的有效載體和平臺。經過兩年多的探索實踐,各級結對委員按照要求,深入結對村,查民情、解民憂、惠民生,解決了一大批困難和問題,取得了明顯實效。
林艷建議,下一步,我們應該在深化機制、落實平臺上下功夫,進一步對“一村一委員”機制進行深化,切實達到幫助鄉村發展、促進社會穩定的目的,助力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
7規范民辦教育提升教育環境
采訪對象:委員王芯育
作為來自教育線上的委員,王芯育對民辦教育培訓機構管理提出了自己的看法。王芯育說,近年來,民辦教育機構如雨后春筍般出現,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消費者的多元化需求,使現行教育體制得到了有益補充。但是,民辦教育機構良莠不齊,缺乏有效管理,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長。目前,全市正在多部門聯合執法,開展違規補課、有償家教,以及民辦教育培訓機構專項整治,但清理整治后的長效管理問題更要引起各界重視,需要提前謀劃。
王芯育建議,相關部門應盡快將教育管理方面的行政處罰權及相關行政監督檢查、行政強制職權移交給區綜合行政執法局,加強日常巡查管理。
8推進老舊小區改造,提高百姓生活
采訪對象:委員項連坤
與百姓生活息息相關的民生事業,是項連坤關注的焦點。他表示:“隨著城市化進程加快,金華老舊小區數量逐漸增多,加之老齡化現象突出,更需要完善小區基礎設施。因此,給老舊小區加裝電梯,對業主生活質量提高、社區環境改善都具有積極意義。”他認為,目前市區已有加裝試點,但缺乏相應的操作規范,進程推動不夠理想。
項連坤建議,政府能完善相關文件、政策,設計研發切實可行的舊樓加裝電梯方案,加大扶持和推廣力度,讓百姓共享發展成果。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