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婺城區政協四屆三次會議駐地的會議廳里燈火通明,委員們帶著自己精心準備的建議提案齊聚一堂,圍繞著婺城高質量建設都市經濟創新城共同獻計出智,就如何壯大實體經濟、如何促進民營經濟的發展、如何抓好品牌建設等問題上坦誠己見。
現在,就由記者帶領著大家走進這場專題協商會現場,聽聽他們怎么說。
政協委員陳小玲:
優化人才結構,助力產業發展
陳小玲認為,在高質量建設都市經濟創新城的進程中,人才是重要緊急的事情。任何一個產業的發展都離不開掌握先進科學技術的人才的支撐。人才結構的優化,是提升產業結構的重要前提,人才結構是否合理,直接決定了產業結構的發展腳步。近幾年來,政府也充分意識到了人才工作的重要性,人才引進工作也取得了重大成效,但仍然存在高端人才稀缺,人才結構缺乏系統化的問題。
對此,陳小玲建議,政府有關部門應著手“摸清家底”,完善人才考評機制,建立起人才大數據庫,優化人才結構,助力產業發展。
(記者賈佳)
政協委員陳慶華:
發揮橋梁紐帶作用,聚力婺城“雙城”建設
陳慶華認為,婺城作為長三角一體化城市,需融入G60科創走廊國家戰略,開創并探索一條符合婺城發展的全新的發展路徑。上海作為長三角都市經濟圈的龍頭地區,婺城要乘上海之船宜出海,攀上海之梯利登高,借上海之力求發展。
陳慶華建議,婺城可以與上海商會積極聯系,充分利用商會資源,著力加強與上海全方位、寬領域、多層次對接,推進婺城和上海方面展開多項合作與推介,著眼于筑巢引鳳,構筑科技創新高地。
(實習生戴昊翔)
政協委員席璟彤:
推進婺城數字貿易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
席璟彤認為,“都市經濟創新城美好生活幸福城”需要數字經濟貢獻更多的力量。然而,由于區域競爭加劇,婺城數字經濟出現了產業特色淡化、產值規模止步、稅收貢獻下降、優質企業外流等現象。
為了更好更快的實現婺城趕超,席璟彤建議,婺城應加強組織領導,配齊配強工作隊伍,營造良好營商環境;加快高層次人才在婺城集聚,重視新生代創業者的群體,營造適宜年輕人的創業就業環境;重視平臺建設,推進數字貿易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助力數字經濟發展;建設數字經濟科創飛地,助推婺城產業轉型發展。
(記者賈佳)
政協委員唐金花:
擁抱G60科創廊道,加快建設科技創新體系
唐金花認為,G60科創走廊沿線是中國經濟最具活力、城鎮化水平最高的區域之一。婺城文化底蘊深厚,商品市場繁榮發展,產業發展特色鮮明,開發樞紐地位突出。加入60科創走廊,融入長三角經濟區一體化發展軌道,為婺城站位更高水平推進金義科創廊道建設奠定了基礎,因此,對婺城來說,這不僅是一次戰略契機,更是偉大革命。
對此,唐金花建議,規劃對接,融入長三角區域產業鏈創新鏈價值鏈一體化布局;戰略協同,全力配合科技創新、制度創新、資源一體化配置;專題合作,協同推動長三角創新攻關實現高質量發展一體化;產業承接,借力“外部輸血”實現本土產業更新換代。
(記者賈佳)
政協委員沈曉蓉:
復興千年小碼頭,打造最美城市名片
沈曉蓉將目光聚焦到了小碼頭。她認為,與杭州的河坊街、成都的寬窄巷一樣,小碼頭是屬于婺城的城市故事。然而,隨著城市的發展、歷史的變遷,如今的小碼頭早已不復當年的繁盛,更與它在金華城的歷史文化地位極不匹配。因此,在文化復興與城市發展的大背景下,小碼頭的街區復興計劃已刻不容緩。
“打造小碼頭,需要全區上下的高度重視與統一,也需要用高標準高規格來建設。”對此,沈曉蓉建議,要通過調動各方力量,組建一流團隊,深入挖掘文化,加強業態提升,以“打造城市名片,獻給金華城的禮物”的高度來復興千年小碼頭。沈曉蓉說:“復興后的千年小碼頭,是最美城市名片,是市民休閑體驗的目的地,是游客賞婺的打卡點,也會是我們這代人獻給金華城的禮物。” (記者賈佳)
政協委員金圓圓:
發展都市農業,推進農業區域品牌創建
金圓圓認為,要大力發展都市農業,著力推進農業區域品牌建設尤為關鍵。婺城區是典型的“六山一水三分田”的傳統農業大區,在農業品牌建設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還存在一些問題,如缺乏宏觀指導,品牌資源難以整合;農業標準化工作推廣力度有待加強;產品同質化,品牌沒特色,缺乏叫得響的優勢品牌;存在重創建,輕運用與宣傳推廣等問題。
金圓圓建議,婺城要根據婺城區農業資源優勢、產業發展現狀和地域文化特色,深挖特色資源,培養核心品牌;壯大經營主體,共享共創品牌;提升品質創優,打造優質品牌;加強品牌營銷,深延品牌內涵,從而推進農業區域品牌建設,推動都市農業發展。 (記者胡敏霞)
政協委員韋國忠:
夯實原有企業,加強招商引資
針對目前經濟風險急劇上升,經濟大環境不容樂觀,招商環境不夠優化,基礎工作不夠扎實的情況,委員韋國忠認為,如何積極有效地吸引和利用外來資金助推婺城經濟快速發展是需要政府高度重視和積極探索的課題。
對此,他建議,應進一步拓展思路,樹立外商內商都是客商的新服務觀、招商引資是推動發展的重要抓手的新發展觀、“你發財、我發展”的新經濟價值評價觀。此外,還需進一步增強招商吸引力,牢牢把握提高預期收益、優化服務環境、凸顯地方優勢、完善惠企政策四個關鍵點。另外,還應該加強招商隊伍建設,適應開放新形勢,多措并舉,提高招商工作能力。
(記者賈佳)
政協委員李文鴻:
建浙江特色花鎮,興婺城花茶產業
李文鴻認為,茶產業是婺城特色農業,隨著市場需求變革,產品競爭日益激烈,婺城區茶產業需要通過全方位轉型,優化調整茶產品結構,恢復開發茉莉花茶,促進都市農業經濟發展。雖然目前金華生產的茉莉花茶很少,但是其品牌仍具有較大影響力,婺城茶商利用加工技能,移師南下到廣西窨制茉莉花茶,早已成了全國花茶市場一支主力軍,目前全國花茶銷售量居前列茶商大部分還是婺城人。
李文鴻建議:整合資源,抱團發展,共推“茉莉花茶”品牌;依托茉莉花茶產業基礎,發展茉莉花種植;以花為媒、主動對接婺城在外茶商,招引婺茶商回歸投資,發展都市農業經濟;推進綠色、優質、特色的農業經濟新產品,培育新業態,加快茶葉全產業鏈的都市經濟建設,實現花滿婺城、茶香萬里!(記者蘇曉婕)
政協委員孔愛華:
大力發展都市農業,助推“雙城”戰略實施
孔愛華認為,都市農業是都市經濟的基礎,是現代農業和鄉村振興的重要組成部分,肩負著服務城市、繁榮農村、富裕農民的使命,都市農業是實現服務城市多元功能訴求、助推城鄉一體化發展的重要載體。
孔愛華建議,婺城區相關部門要不斷加大支持力度,提高規劃建設水平以及政策支持水平,從而加快都市現代農業發展步伐。與此同時,要做好農業經營體系改革、農業產業體系升級、農業生產體系提檔三篇文章,在深化農村土地制度和激活農業經營主體上下功夫,以互聯網+現代農業”,強化設施裝備,加強技術推廣等為手段,從而做優特色產業,發展休閑農業,更好地發展都市農業!(記者胡敏霞)
政協委員王國強:
用服務釋放金融溫度,助推婺城“雙城”建設
王國強是來自銀行金融機構的委員。這次專題協商,王國強基于區委區政府提出的“雙城”戰略,就銀行金融機構如何更好地服務好婺城經濟社會發展帶來了自己的意見和建議。
他認為,作為銀行,支持當地經濟社會發展,不僅是履行社會責任的必須選擇,也是推動自身發展的必由之路。因此,銀行應把牢“服務地方經濟、服務中小企業”的市場定位,加大對政府投資項目、民營企業的支持力度,幫助解決發展中的困難,支持改革發展,讓經濟創新源泉充分涌流,讓經濟創新活力充分出發,“對此,他建議,應找準服務切入點,加快服務軟件開發推廣,助力民營實體經濟發展,加強發展項目的溝通對接。銀行也將積極支持政府項目,支持為婺城做出貢獻的千萬家企業!
(記者賈佳)
政協委員李中天:
解決民營企業困境,振興婺城實體經濟
李中天認為,民營企業作為婺城區經濟一大主體,是經濟增長的主要力量,事關民生與穩定,引導、幫扶民營企業面對眼下的難關是振興婺城區實體經濟的關鍵所在。但目前婺城區產業園區,產業小鎮的產業結構單一,小微企業和中小房企仍然是婺城區企業數量中的絕大多數,但相關部門缺乏服務小微企業的工作思路。
李中天建議,讓小微企業抱團取暖形成規模優勢,降低采購成本;以竹馬站為起點,向蘭溪,龍游方向發展大型物流倉儲產業園區,打造物流產業鏈,切實降低婺城區企業的物流成本和物流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促進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提供在婺的中小企業創造與銀行或者其他金融機構溝通的機會;匯編各類優惠政策,在梳理相關政策的基礎上,根據實際做好優惠政策;明確各項政策細則規定。
(記者蘇曉婕)
政協委員李曉強:
激勵創新、提振信心,做好做優民營經濟
“近年來國內國際經濟環境發生了重大變化,產業發展轉型升級,現在民營企業在生產經營中遇到了不少困難和問題。”李曉強說,目前,民營經濟遇到的問題主要體現在經營成本上升、創新能力不足、融資難融資貴上面。
然而,民營企業的興衰關乎國計民生、關系大眾就業,針對這三個問題,李曉強建議,應大力落實民營企業減負政策;多渠道多途徑引導民營企業增強創新思維,開闊眼界和思路,并激勵他們發展創新;通過鼓勵金融機構增加民營企業信貸投放等措施,破解民營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難題!(記者賈佳)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