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闊步邁進新時代,擘畫未來新藍圖。正在進行的市“兩會”,吹響了我們當好新時代金華答卷人,為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高水平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高水平全面建設現代化都市區而不懈奮斗的新號角!婺城代表團各位代表認真審議政府工作報告,為金華高質量發展貢獻著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錢世茂代表
弘揚茶文化
振興茶產業
錢世茂代表表示,市政府工作報告“很實、很重、很高”,總結去年工作實事求是,分析精辟到位,提出今年工作任務繁重,并強調要高要求抓好落實,是一份提振精氣神的報告。
錢世茂認為,茶和茶文化是中華優秀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金華茶文化源遠流長,茶產量居全省前列。為弘揚茶文化,提升茶產業,振興茶經濟,建議市政府在金華經濟技術開發區擬作公園建設的地塊,規劃建設茶文化主題公園及茶文化博物館。(見習記者包恒益)
潘善忠代表
加強小區規劃
破解停車難題
潘善忠代表提出,由于汽車保有量急劇增長,停車難成了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對于很多老舊小區來說,停車難問題也嚴重影響了小區環境和住戶的便捷。
潘善忠建議,政府部門應當牽頭抓總,合理規劃小區用地,對于部分小區可采取減少低矮灌木色塊綠化苗,保留高桿喬木綠化樹的做法,在不影響小區綠化的前提下,增加停車泊位。同時,有關部門和開發商在新小區建設方面應深謀遠慮,為后期停車位的增加預留科學合理的空間。此外,針對農村農田現有問題,政府及相關部門應當提高新增、新造農田的質量,大幅度增加旱澇保收的優質農田數量,并且擴大對農田水利設施的投入范圍和力度,盡可能保留、保證農田的灌溉、排澇、種植等基本屬性功能。(見習記者包恒益)
鄭松有代表
打造城市平臺
提升都市能級
鄭松有代表認為,市政府工作報告全面客觀地回顧了2018年工作情況,展望了2019年發展前景,重點突出,布局高遠,圍繞全面打好“九場硬戰”,成效顯著,極大地提高了人民的獲得感和幸福感。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的完善平臺建設,提升城市品位,事關婺城“都市經濟創新城、美好生活幸福城”建設,應盡快將以高鐵新城所在的城西區塊開發提上政府工作日程。
對此,鄭松有建議,一要盡快啟動高鐵新城以西區塊開發建設,明確規劃內容和開發主體,籌備開發資金,在開發的同時借鑒城北區塊特別是二七區塊開發經驗;二要加強實體經濟,打好實體經濟翻身戰,打通行政審批內部“最多跑一次”,堅持問題導向,從問題源頭分析原因,進一步解決企業資金、審批、土地和用工等問題,為企業發展掃清障礙。(見習記者王新宇)
陳夢蝶代表
簡化辦事流程
提升辦事效率
陳夢蝶代表認為,市政府工作報告振奮人心,通篇報告始終把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政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把更多的資源向民生領域傾斜,使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得到了顯著提升。
陳夢蝶建議,一要加大扶持力度幫助企業理清勞資關系,解決企業“用工荒”、“用工難”問題;二要在土地手續辦理方面為企業打開“方便之門”“特事特辦”,幫助企業辦理未完善的土地手續;三要在涉及老舊小區雨污工程改造、開挖市政道路時簡化審批手續,出臺惠民政策,推進老舊小區雨污網管進度,加快綠色城市、美麗金華建設。
(記者賈佳)
何志鋒代表
積極主動作為
發展都市經濟
何志鋒代表建議,一要加大對中小規模企業的招商引資力度,加大對未來成長性強的企業的投資力度,提升投資回報率和抗風險能力;二要由市級部門做好產業規劃,發展都市經濟,推進錯位競爭;三要發揮政府牽線引導作用,發展“飛地經濟”,打造經濟“飛地”,實現就近利用人才的目的;四要推進高校建設,打造“高校園區”,為婺城建設“都市經濟創新城”夯實人才基礎。
(見習記者王新宇)
沈建軍代表
發展實體經濟
保障改善民生
沈建軍代表認為,市政府工作報告中在民生方面的投入,充分體現了為人民服務的思想。而大力發展實體經濟,提高百姓收入和生活水平,是保障和改善民生,增進人民福祉的必然要求。
沈建軍建議,政府一要關注實體經濟發展,加大對實體經濟的投資力度;二要加大對中小規模企業的招商引資力度,推行“專線、專人、專崗、專服務”模式,徹底把招商引資工作落到實處;三要做好鄉村振興產業規劃,通過政府規劃引導,因地制宜發展鄉村特色經濟,打造鄉村產業振興“金名片”。(見習記者王新宇)
陸國勝代表
減輕企業負擔
助企輕裝上陣
陸國勝代表說,實體經濟翻身戰是“九場硬戰”的關鍵之戰。當前,嚴峻復雜的外部環境,加之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和高企的生產成本,令實體經濟背負著很大的壓力。
他建議,政府部門要在政策允許的范圍內,減免部分稅費,或延緩征收部分稅費,切實減輕中小微企業負擔,讓企業輕裝上陣。要提升政府服務效能,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續加大“最多跑一次”改革力度,積極推進網上受理、網上辦理。要加強政府引導產業轉型,讓企業走上高質量發展之路。(記者傅偉炎)
朱國勇代表
咬定目標不放松
提升百姓獲得感
朱國勇代表說,市政府工作報告對2018年的工作回顧,全面客觀。謀劃部署2019年工作思路清晰,目標明確,舉措得當,提綱挈領,令人振奮。其中的婺城元素,充分體現了市委市政府對婺城工作的重視和期望。
朱國勇建議,2019年,政府工作要以咬定打贏“九場硬戰”為目標,以七個“聚焦”(聚焦高質量發展、聚焦高起點改革、聚焦高水平開發、聚焦高能級都市、聚焦高標準生態、聚焦高品質生活、聚焦高效能治理)為抓手,統籌抓好經濟社會發展各項工作,提高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記者傅偉炎)
李英昌代表
傳承非遺文化
振興文創產業
李英昌代表建議,為了更好地傳承非遺文化,振興文創產業,一要設立金華市婺州窯研究院,設立事業編制,負責婺州窯制作技藝、文化研究及創意推廣;二要明確研究院的工作任務,制訂婺州窯事業長期中期近期研究規劃及年度計劃;協調組織婺州窯重大研究課題攻關,邀請國內外知名專家加盟研究,負責承擔上級部門下達的研究課題、創作婺州窯精品、指導婺州窯文創事業,并完成上級單位交辦的相關工作。
(見習記者王新宇)
陳靜代表
打造核心產業鏈
打響金華行業品牌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求真務實、思路清晰,是一份好報告。2019年,政府還把新能源汽車的發展作為重要工作,我很興奮,也深感期待!”作為一名來自金華華科汽車工業有限公司的企業代表,這次“兩會”,陳靜把目光聚焦到了實體經濟發展。
陳靜說,站在全市角度看,金華新能源汽車產業完整,擁有許多具有影響力的新能源汽車品牌,但是依然面臨著產業分散、人才引進困難、研發能力不足等問題。對此,陳靜建議,應由政府牽頭,扶持、引導企業打造以新能源汽車為紐帶的核心產業鏈,并強化宣傳,擴大行業影響力,打響金華產業品牌。此外,希望政府還可以加大對重點企業和項目的扶持力度,由市政府牽頭,設立產業基金等,為新能源汽車的產業發展保駕護航。(記者賈 佳)
汪燕飛代表
推進“一社一品”
提高城市品位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最讓人感同身受的要數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成果了。”汪燕飛代表說,“道路寬敞了,環境也美起來了。最值得一提的是,每個鄉鎮都有了自己的特色,更有品位了!如果社區也能這樣就更好了!”
汪燕飛說,自金華開展全國文明城市創建以來,社區環境有了很大的改善,居民素質也普遍得到了提高。然而,大同小異的公益廣告等讓這樣的“美麗”顯得有點千篇一律。對此,她建議,在創建過程中,要堅持特色、彰顯風格,爭取做出“一社一品”,提高城市品位。(記者賈佳)
葉麗青代表
加大人才引進力度
提升基層醫療“造血”功能
葉麗青代表表示,在認真聽取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后,她深刻地感受到了老百姓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提升。尤其是新農村改造、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后,農村環境得到了很大的改善提升,是實實在在的惠民工程。
作為一名醫療衛生界的代表,此次“兩會”,葉麗青把目光聚焦到了基層醫療衛生問題上。她說,作為婺城唯一一所縣級綜合性醫院,婺城區第一人民醫院2015年起全面托管于市中心醫院。這幾年來,醫院各項能力提升見效快,完成了從“被動輸血”到“主動造血”的轉變,有了質的飛躍。然而,四年過去,醫院的發展也遇到了瓶頸:“醫療衛生人才培養周期長。人才短缺制約了醫院的發展。”對此,葉麗青建議,政府可以加大針對醫療衛生人才引進的政策支持,吸引更多專業人才。
(記者賈佳)
吳月肖代表
加強扶持民營企業
助推實體經濟發展
吳月肖代表認為,政府工作報告內容豐富,數據詳實,回顧總結去年工作客觀實在,對未來發展定位明確,是一份求真務實、催人奮進的好報告。過去一年,金華市民深切地感受到了“15分鐘生活圈”帶來的便利,“最多跑一次”改革釋放的“紅利”,綠水青山帶來的生態福利,這一切說明政府工作卓有成效。作為企業代表,她就助推實體經濟發展提出建議,要制定“一企一策”“一項一策”優先為企業解決發展難題;要優化人才發展環境,構建“吸引、留住、用好”人才的體制機制;要制定切實可行的措施,幫助企業減輕成本上漲的壓力。同時,建議建設“火腿小鎮”,挖掘和發展火腿文化,助推火腿產業發展。(記者馬曉芬)
吳美蘭代表
實施聯村道路建設
推進新村和諧發展
吳美蘭代表認為,近年來,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婺城區開展了行政村規模調整,實現了各村之間的資源整合,鄉村的各項基礎設施不斷完善,老百姓的收入水平顯著提高。然而,在山區鄉鎮,行政村調整后,行政村與自然村之間道路交通仍有些許不便,村與村之間道路各自為陣,不能聯網,一定程度上制約了新村的和諧發展。為此,她建議,按照“先易后難、先通后暢”的原則,實施聯村道路建設,因地制宜對原有道路進行拓寬改造,逐步實現山區鄉鎮道路的全面優化,以實現區域真正融合,推進新村和諧發展。
(記者馬曉芬)
徐錦生代表
促進民辦教育發展
打造“優學婺城·幸福城”
徐錦生代表認為,近年來,民辦教育獲得長足發展,已經成為教育事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成為教育發展的重要增長點。然而,在發展中,民辦教育也存在一些辦學不規范、師資不穩定等不容忽視的問題。就推動民辦教育可持續發展,他建議,要制約少數民辦學校違規辦學行為,營造民辦教育發展的良好環境;要進一步扶持和促進民辦教育發展,在職稱評定、評優評先上適當向民辦學校傾斜;要把民辦教育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著力打造“優學婺城·幸福城”,帶動金華經濟社會發展。(記者馬曉芬)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