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賈佳、實習生戴昊翔、陳誠
持續改善民生、增進民生福祉,從來都是黨委政府一切工作的出發點與落腳點。在“兩會”時間里,民生話題也一度成為代表委員們和百姓的熱議話題。如何讓百姓過得更幸福?一直以來,婺城上下眾志成城,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時刻以不斷增強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為使命,打出了一套又一套的民生“組合拳”,全方面持續增進民生福祉,全力打造幸福婺城。
然而,幸福與否,只有老百姓自己說了才算。近日,記者兵分四路走上街頭,將目光對準婺城的老百姓們。“你幸福嗎?”讓我們一起來聽聽他們的回答。
醫療衛生在婺城:
“家門口就有放心醫院,作為患者我幸福!”
在新獅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一幢四層高樓拔地而起,跟以前相比,這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干凈整潔的環境,優質的服務,過硬的技術,這都在不斷地吸引居民們前來就診,電瓶車、小轎車停滿了樓前的停車場。
“這棟老樓是90年代建造而成,年代久了,外表墻體脫落,里面滲水嚴重。下雨天上廁所的時候,衣服都要被淋濕。現在好了,經過改造,地面、墻面都貼上了瓷磚,外墻重新進行粉刷,面貌煥然一新,來就診的居民都夸好呢。”張主任說道,“雖然跑工程很不易,但新大樓能投入使用,為附近的居民們帶來醫療的便利,我還是很高興的。”
正值小孩接種疫苗的日子,新獅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里傳來了陣陣孩童們的哭聲。家長們抱著小孩,用盡方法哄著,小孩們眼角掛著淚珠子的模樣甚是令人憐愛。在一旁逗著小孩的吳女士說道:“我家小寶13個月大了,從滿月的時候就開始接種疫苗,一個月要接種一次。這里的護士們服務態度很好,打針的時候也很溫柔。小孩子都是怕疼的,你看我家的孩子,剛打完沒多久就不哭了,我很相信服務中心醫生們的技術。小孩、大人生病的時候,我們都會來這里,手續簡單,很快就能看上病,門口的醫院就是便利。而且旁邊的大樓已經造好了,里面很漂亮,我很期待它投入使用的時候。”
“康大爺,您身體好些了嗎?”“好些了,好些了。”面對護士的詢問,康大爺樂呵呵地回復到。今年72歲的康大爺,住在新獅街道康村社區,患有高血壓,每個月,他都要來服務中心就診取藥。“環境好了,其他醫院的專家們也都愿意來。你看里面的盛醫生,是人民醫院的主任呢,他每個星期四都到服務中心來,我就按時來找他問診。像我們這種年紀大的老人,最怕的就是坐車出門了,很不方便。這下子好了,專家們都直接上家門口的服務中心來,很感謝服務中心主任他們的努力,我們實在是太幸福啦!”說完,康大爺就跨上電瓶車,慢慢悠悠地騎回家中。
“這些年來,我們常年定期開展隨訪、義診、健康教育咨詢等活動,為新獅街道社區的居民們免費體檢,下沉到社區,提供上門服務,醫生們都很忙,但聽到居民們的感謝,疲勞就轉化為了動力。今后,我們也會繼續努力,心中裝著居民為新獅居民們做貢獻,創造一個良好的就醫環境,吸引更多的專家,讓居民們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優質的醫療服務。”張主任說道。
走在新造的大樓中,寬敞明亮的走廊,整潔的地面,完善的基礎設施,太陽透過玻璃射進房間,在這座充滿愛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里,不禁使人的心頭感到陣陣的溫暖。
學習教育在婺城:
“農村孩子讀上了公立幼兒園,作為家長我幸福!”
“以前我們這沒有公辦幼兒園,孩子學前教育問題可棘手了,現在我們這也有公辦中心幼兒園了,真是給我們解決了一個大麻煩!”對于竹馬鄉西宅村的老王而言,一所優質的幼兒園就是他孩子“成才的搖籃”。原來,在曾經的鄉鎮, “入園難”“入園貴”等問題困擾著每一戶居民。想讓孩子得到更好的學前教育?這也成了村民們心中幾乎不可能實現的夢。然而,這一難題,在婺城區竹馬小學附屬幼兒園開園后迎刃而解。
是怎樣的幼兒園讓老王有了這樣的感觸?日前,記者來到了婺城區竹馬小學附屬幼兒園一探究竟。剛邁入園區,只見那半圓形高墻環抱內,沙坑、滑梯錯落有致,仿佛可見孩子們下課后在此嬉鬧玩耍的樣子。每個教室內都擺放著一臺超大的教娛一體式電視,這是園內投入甚高的教育工具,支持人與電視的互動。樓梯上下,掛滿了孩子們自己設計的創意品:既有模仿現實的手機,也有天馬行空的繪畫,童真滿溢。此外,記者還發現在園內設有專門針對孩子們的衛生間,廁具也都是色調活潑的縮小版,非常貼心。整個園內的設備可謂是充足,并且在細節上充分體現了以孩子為中心的理念。“我們竹馬小學附屬幼兒園是公辦幼兒園,連我在內,園內共有7名教師,雖然人手不是那么多,但都是經驗豐富、有資歷的幼兒教師。”談到師資力量,園長驕傲地說。
“我覺得這個幼兒園還是不錯的,畢竟是公辦幼兒園,有政府管著,我們也放心許多。而且,這兒離我工作的地方也近,接送方便,照顧小孩也方便。”胡女士是外來務工人員,也是兩個孩子的媽媽。以前,因為竹馬沒有公辦幼兒園,無奈之下只能將大寶送往較遠處的私立幼兒園。兩年過去,眼瞅著小寶也要上學了,胡女士劃算著還是將兩個小孩送去師資更為強大的公立幼兒園:“剛好這公辦幼兒園開園了,環境好硬件好不說,連伙食都好了不少。來這兒以后,我家小寶都胖了不少呢!”胡女士還說,因為是公辦幼兒園,這兒的學費較私立幼兒園而言優惠不少,讓有二胎的她肩上的重擔輕了不少,實實在在地提升了他們一大家子的幸福指數呢!
然而,在婺城,像胡女士這樣幸福滿滿的遠不止他們一家。據了解,去年以來,婺城區不斷推進婺城學前教育發展,持續提升學前教育質量,優化辦園條件,提升辦園水平,辦好鄉鎮公辦中心幼兒園設施,要做到在區內“每個鄉鎮都有一所公辦幼兒園”,創造優質公平的學前教育環境,達到使人民滿意的學前教育,實現基礎教育全覆蓋,師資力量設施投入全面跟進,讓每一位適齡兒童都享有幸福充實的童年。
和諧宜居在婺城:
“老舊小區有了新面貌,作為居民我幸福!”
走進北苑小區,很難將它與90年代的老舊小區相聯系起來。恢弘氣派的大門,寬敞整潔的道路,整齊劃一的大樓外墻……都不禁給它添上幾分現代化社區的韻味。幾位買菜回來的阿姨,坐在新造好的亭子中休息,嘮著家常,臉上洋溢著微笑。“這都要感謝政府老舊小區小區改造工程啊,即使是雨天,我們也能在外面呼吸著新鮮空氣,聽著鳥鳴,有說有笑的。”
“吃我一個扣球!”在不遠處的運動場地上,陣陣地歡呼聲,打破了小區的寂靜。全新的塑膠場地,全新的鍛煉器械,加上防雨防曬棚,這成了北苑小區居民們鍛煉的首選之地。60多歲的譚阿姨,每天要在這里打2個多小時的乒乓球,切磋球技。“雨棚搭建為居民想的很很周到,不論刮風下雨,都能有場地鍛煉身體,讓我們老有所樂。”譚阿姨一邊說著,一邊打著球,一個扣球,絕殺了對手。
“以前路面坑坑洼洼的,下雨天就積水,夜里不小心還會被絆著,十分不便。現在好了,路面這么平坦,吃完晚飯在小區里散步,生活很是愜意。”孟大爺說道。自運動場地建成后,住在旁邊的孟大爺主動攬起了衛生與器材保管的責任。“現在小區改造的這么好,我也不忍心看它臟啊。居住環境好了,人的心情也會跟著變好,現在生活質量有了大提高,老人們的精神面貌都有了大改變呢。”
“你看,新建的充電樁與共享曬衣架,到處都體現著人文關懷。小區面貌煥然一新,居民們在這里生活的越發幸福,日子過得越來越有滋味呢。”北苑小區業委會副主任鄭開昌說道。
在常樂小區,雨水也是一種不能浪費的資源。“你看,這是我們新裝的雨水回收系統。通過管道,將雨水收集起來,日后可以灌溉草皮樹木,不必浪費過多的水資源。”業委會主任吳林仙說道。小區的改造,不僅僅是環境的提升,也是將環保理念融匯其中。作為老舊小區,安裝電梯的難度可不小,既要取得住戶的同意,又要有足夠的資金解決基礎設施問題。不到四個月,嶄新的電梯便在這兒落戶了。
“我們社區的老年人不少,電梯的安裝解決了上樓難的問題,住戶們都夸贊這措施給力呢。現在居住環境改善了,住戶們經常在中央公園聚會,小區里充滿了歡聲笑語。”吳仙林說。
居家養老在婺城:
“養老也有了著落,作為老人我幸福!”
“飯也不用自己做,來到這兒就能吃到好吃的,還營養健康。”汪大爺今年85歲,是地地道道的竹馬鄉汪山頭村人。每到中飯、晚飯的飯點,他都會準時來到村里的居家養老服務照料中心,吃上一份葷素搭配、熱氣騰騰的飯菜,順便和街坊鄰里話話家常,日子自然是過得有滋有味,“這樣有味的生活,以前哪敢想哦!”
李大伯是莘畈鄉大立元村的村民,和汪大爺一樣,在村里有了自己的居家養老服務照料中心之后,也打開了幸福生活新篇章:“之前老聽別的村的親戚說,現在很多村里都有這個居家養老服務照料中心,像我們這個歲數的老年人不需要花多少錢就可以吃到新鮮又可口的飯菜。剛開始我還不信,哪有這樣的好事!直到我們村的‘開張’,日子過得那叫個幸福哦!”
那么,是怎樣的居家養老服務照料中心讓汪大爺和李大伯都贊不絕口呢?近日,記者來到了莘畈鄉大立元村的居家養老服務照料中心一探究竟。走進一看,只見那整潔有序的餐廳,溫馨雅致的休息室,寧靜儒雅的閱覽室……干凈整潔不說,恍然間竟還有了一種誤入星級酒店的感覺。
記者從相關工作人員處了解到,莘畈鄉大立元村居家養老服務照料中心占地面積約150平,共兩層,使用面積在300平左右,配備了陽光廚房、餐廳、閱覽室、休息室等,功能性齊全,能夠為老年人提供日常清潔護理、文化娛樂、精神慰藉、營養配餐等多種服務。
“建造居家養老服務照料中心對于這里的老人來說,不僅是意味著可以有更加可口好吃的飯菜,更意味著熱鬧與陪伴。這一點,對于我們這兒的老人特別重要。”原來,隨著年輕人不斷外出務工,村里的留守老人越來越多。為滿足“老有所養、老有所樂”的生活需求,大立元村在拆除危房后原地建造了這所居家養老服務照料中心,“打造居家養老服務照料中心,也是想要為老年人打造另一個‘家’,讓他們的老年生活更幸福。”
然而,在婺城,像莘畈鄉大立元村這樣的居家養老服務照料中心絕不止一家。竹馬鄉姜衙村的王奶奶今年86歲了,因為是獨自居住,她在老年食堂不僅能夠吃到新鮮的飯菜,還能與眾多老人一起邊吃邊聊;城東街道青春路社區的居家養老服務中心儼然成為了老人們的“第二個家”,在這里,還會經常舉辦健康教育知識講座等有趣的活動……
據悉,當前,全區建成并運行的城鄉居家養老服務照料中心共計288家,解決了6500多名老人的吃飯問題,數萬名老人有了較好的活動場所。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