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這里環境衛生差、交通秩序亂,生活在這里,總感覺有種臨時和將就的意味。如今,這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環境變好了,交通更便利了。生活在這里,很舒適,很幸福。”日前,在婺城區竹馬鄉上班多年的外來務工者李大哥見證了小城鎮整治前后竹馬面貌的巨大改變后表示,“日子越來越有奔頭了,明年我想把家人都接過來一起生活!
時間是小城鎮華麗蛻變的見證者,考核“成績單”能說明一切。過去一年,婺城區竹馬、長山、蔣堂、乾西4個鄉鎮全部通過省級考核驗收,其中竹馬、長山兩個鄉鎮還被評為2018年度省級樣板鄉鎮。這是婺城區繼2017年4個鄉鎮(莘畈鄉、塔石鄉、沙畈鄉、箬陽鄉)達標后,又一次實現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滿堂紅”。此外,婺城區省級衛生鄉鎮已實現全覆蓋,5個國家級衛生鄉鎮通過了市級評估。優秀答卷的背后,離不開政府重視,全民參與;規劃先行,項目引路;創新舉措,保障要素;建管并重,科技支撐;黨建引領,干部有為。
晴朗的早晨,家住竹馬集鎮的李豪像往常一樣發動汽車準備去上班!艾F在每天去上班心情都很好,行駛在這樣的道路上別有一番風情。”他感慨地對記者說。得益于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通往竹馬的道路變得寬敞且平坦,在竹馬通往市區的二環匝道口山水景觀墻上更是設置了茶花剪紙雕刻,道路兩側花壇文化宣傳牌中也融入了茶花圖案。在李豪的身后,白墻上描繪的茶花形態嬌艷百變,在陽光的照耀下,醒目而別致,再配上白墻灰瓦、碧水藍天,竹馬茶花產業的品牌推廣與美麗鄉村建設相得益彰,組合成了一幅美麗鄉村畫卷。
“特色是小城鎮的生命,文化是小城鎮的靈魂。在整治中,我們鼓勵各鄉鎮充分挖掘本地特色文化,勇于實踐,大膽創新。力求打造一批有特色有亮點的‘婺城招牌’特色小鎮!眳^整治辦相關負責人介紹。
除了竹馬緊緊抓牢茶花這一獨特文化元素,婺城其他鄉鎮也積極致力于挖掘地方特色,打造整治樣板。如長山鄉小城鎮環境整治本著“從長山鄉里來,回到長山鄉里去”的原則,提取長山鄉斯地、斯景、斯人、斯情的文化印記,轉化成精心設計的符號、文字、彩繪與景觀,融入到各個景觀節點之中。長山鄉的古長線入口景觀,就結合現狀擋墻用影片膠卷的設計語言,將長山鄉的影像與文化片段記錄于景墻之上,巧妙利用綠化景觀,打造長山入鄉口的文化長廊綠道;蔣堂鎮充分利用“竹片、瓦片、木片”以及廢棄舊物進行景觀節點改造,將傳統文化、黨建元素、風土人情融入其中,既節約了成本又保留了濃郁的“鄉土風味”;乾西鄉充分利用“十里長湖”資源,積極融入“濱水城市”元素,沿長湖打造四個主題公園,串點成線構建濱水景觀帶。
一直以來,婺城區整治辦結合各鄉鎮實際,“量身定制”整治方案,不僅有力改善了生態環境,更助推當地將山水優勢轉化為經濟效益。其中,長山鄉在小城鎮整治中,不斷將“人文長山”品牌建設和產業發展、業態培育相融合,充分挖掘長山良好的生態環境資源,大力發展休閑旅游業。
目前,該鄉已完成鄉旅游總體規劃編制工作,接下來將以浙江省第三批“坡地村鎮”試點項目(總投資5億元的旅游綜合開發項目),以及浙中現代農業休閑旅游項目(總投資7.68億元的婺城區連片土地綜合開發項目)為重點,大力培育特色民宿,打造以濕地、苗木、森林為核心,以桐溪、漪溪為軸線,以“靈秀桐溪、人文長山”為品牌,集濕地體驗、田園休閑、度假體驗、戶外騎游等功能為一體的城郊型休閑度假基地。
“今年是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的收官之年,全區上下不僅要高質量完成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工作,更要在此基礎上高站位啟動美麗城鎮建設,做好鄉村振興!眳^整治辦的相關負責人表示,“我們將繼續不斷推動小城鎮在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和生態文明的協同發展,加快建設宜居宜業宜游的美麗城鎮,形成城鄉融合、全域美麗新格局,全力打造小城鎮建設婺城樣板!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