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是退休工人,我領養老金要開一個‘生存證明’。”4月3日一大早,蔣堂鎮村民洪大伯來到鄉鎮服務大廳,找到工作人員想開具一個生存證明。工作人員接待后,告訴洪大伯說:“大伯,從今年2月23日開始,金華市全面實施了‘無證明城市’改革,現在已經不需要再開具‘生存證明’了。”聽到這個消息,可把洪大伯高興壞了,他說:“這個政策真實在,以后我只要拿著身份證、社保卡和戶口本去領取養老金就好了!”
據了解,自“無證明城市”改革工作開展以來,蔣堂鎮作為婺城區第一批6家“無證明城市”改革示范創建單位之一,不斷強化隊伍建設,積極推進機制運行,同時,進一步探索“1205”便民服務工作法——一窗受理、雙崗并行、零距離服務、五天清零,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讓“微笑辦、暖心辦、我來辦、馬上辦”落到實處。
一窗受理更便民
在蔣堂鎮365便民服務大廳,村民周某在工作人員的指導下填好資料后,便坐在大廳休息區等候。“一進來,不用問要交給誰辦,只要直接把資料給工作人員就行了。復印證件這些事情工作人員都會幫忙辦理,以前還要去外面自己弄,現在真是既方便又省心!”周到的服務,讓周某很是滿意,這不,說話間,就有工作人員通知他業務辦理成功。
據了解,為系統推進改革工作,蔣堂鎮專門組建“無證明城市”工作領導小組,由鎮長張秋富統籌,進一步規范制度落實,明確職責分工,推進機制運行,強化問題攻堅,以“蔣堂鐵軍”的精氣神為創建無證明城市示范鄉鎮工作凝練蔣堂經驗。
雙崗并行更利民
以往,鄉鎮的一個服務窗口只有一個工作人員,這就造成了群眾到鄉鎮服務中心辦事,有時候該窗口的工作人員忙于其他事務,沒辦法及時辦理;又或者,工作人員因事出差,導致群眾白跑一趟。
為解決這一問題,切實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蔣堂鎮在無證明服務窗口實行AB崗制度,一方面,在遇到急事或重要工作時,AB崗協同辦理;另一方面,一崗位的工作人員如因出差、開會、培訓、請假等原因而離崗,將會由明確的備崗責任人代替其履行職責,實行無縫對接,避免出現無人頂崗現象。“這項制度既可以確保‘無證明城市’改革工作有序有效常態推進,更能讓服務無盲區、無滯后,讓群眾不再‘撲空’、‘白等‘。”張秋富告訴記者。
同時,為提高窗口工作人員服務效率,蔣堂鎮特抽調業務素質高、辦事干練、親和耐心的年輕干部作為服務窗口的工作人員,并組織進行“無證明”工作專項培訓,為村民提供熱情、優質、高效的服務,讓群眾少跑腿快辦事。
零距離服務更親民
根據全區“無證明城市”改革推進會工作部署要求,蔣堂鎮積極配齊配強鎮、村兩級工作人員,扎實推進改革工作。由鎮機關民政、計生、司法、國土、規劃、社保等20位窗口工作線干部組建“無證明”工作專班,成立蔣堂鎮代辦聯絡服務小組;擇優選擇32位年紀較輕、熟悉手機和電腦工作的村干部、村會計或者村出納作為村級代辦聯絡員,并由鎮政府工作專班牽頭,圍繞新辦事流程開展業務培訓,做到常規問題村內辦結,特殊問題及時轉交,提供“一站式”辦理、“一條龍”服務,讓企業和群眾在少跑腿、零跑腿的基礎上再優化、簡化辦事流程,切實提高辦事效率。
五天清零更惠民
“無證明”不等于“一刀切”,在處理群眾的證明需求工作中,蔣堂鎮始終以便民服務為根本宗旨。對于類似死亡證明、生存證明等原先由第三方權威機構開具的證明,嚴格按照“六個一律取消”標準,統一不再開具,而是通過“釘釘”系統與有關單位進行核證,讓“群眾跑”變成“部門跑”;對于一些跨省跨市證明材料依舊給予開具;對于一些鄉鎮無法立即辦理,或需與上級部門或其他單位進一步協調溝通的材料,則由窗口人員做好信息登記,承諾五日內給予回復,讓百姓的訴求件件有回音,事事有反饋,切實提高獲得感和幸福感。
(記者胡敏霞、通訊員吳若貽)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