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人間四月天,踏歌起舞醉畬鄉。4月20日,瑯琊鎮水竹蓬村畬民穿上盛裝,以悠揚的畬語山歌、歡快的竹竿舞、俏皮的攔路酒、熱情的請茶歌等多姿多彩的民俗文化活動,向遠方來客展示著濃郁的“畬鄉風情”。
畬鄉情“醉倒”游客
踏著暖春的節拍,穿過猶如玉帶的白沙溪,記者前往瑯琊鎮水竹蓬村尋訪畬鄉風情。
“貴客來到我家長,我唱山歌迎客人。”還未步入水竹蓬村,記者耳畔已傳來悅耳的畬語山歌,極具畬鄉特色的旋律別具一格。村入口牌樓處,熱情好客的畬女已為遠客設卡列隊,載歌載舞,攔路勸酒。眼前的她們,頭戴鳳冠身著鳳凰裝,衣裳、裙子上繡著五彩繽紛的花邊圖案,金色腰帶頭扎在腰后,佩于全身的銀飾叮當作響,甚是美麗動人。
喝過醇厚的攔路酒,和著音樂鼓點,畬女們跳起了韻律十足的竹竿舞。只見她們在竹竿一開一合之間有序跳躍,時而準確跳在竹竿空洞里,時而快速把腳拔出,靈巧的身姿、熟練的動作,讓游客看得如癡如醉。在她們的盛情邀請下,游客們紛紛加入嘗試,當然初跳者免不了被竹竿“吻”到的時候。盡管如此,畬族竹竿舞的韻味,依然令人陶醉。
隨后,一臺充滿濃郁畬鄉風情的民俗文藝匯演把本次文化節推向了高潮。原生態畬語山歌,嘹亮婉轉如天籟之聲;以反映畬民在高山上勞作的畬鄉舞蹈,質樸且帶有泥土的芳香、田園的韻味;古老而富有生命力的畬族斷頭龍表演,千姿百態、大氣磅礴;俏皮活潑的畬族情景舞蹈,把畬鄉女兒爽快的個性表現得淋漓盡致……精彩紛呈的節目讓游客看得直呼過癮。
此外,在農產品體驗區和手工藝品展示區,畬族的千層糕、麻糍、清明馃、玉米餅、高山有機茶等各色畬族特色美食吸引了一撥撥游客駐足品嘗;砂罐壺、竹編、草編、面塑、竹雕等手工藝制作技藝也是圈粉無數,不僅現場展示,還有傳承人與游客進行精彩互動。
民族村美麗“綻放”
瑯琊鎮水竹蓬村距金華城區23公里,北靠東方紅林場林地,2000年,全村實施下山脫貧,搬遷至現居地,是婺城區第一批實行異地搬遷下山脫貧的行政村。該村原址位于沙畈鄉境內、海拔1175米的竹蓬尖旁,村民與滿山古樹相伴了260余年。
水竹蓬村是婺城區4個少數民族村之一,全村生活著漢族、畬族、布依族等多個民族。其中,畬族的藍姓為村中兩個主姓之一,該村的畬族文化底蘊和文化內涵濃厚。近年來,在各級黨委政府的支持下,村里進行了一系列新農村建設,展現畬族風情、美化人居環境、完善設施設備,村容村貌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并陸續被評為省級文明村、省級民族團結小康村、區級秀美村……如今,一座漂亮整潔的少數民族特色村寨已在南山腳下“美麗綻放”。
水墨瑯琊添彩“花滿婺城”
“舉辦此次畬族民俗風情文化節旨在讓大家盡情領略春之美,感受畬鄉情。借此機會,看畬族歌舞,品畬族美食,賞畬族非遺,購生態農產,感受獨特的民族民間藝術和民俗文化魅力。”瑯琊鎮負責人吳祝芳表示,接下來,該鎮將圍繞高田塍精品村建設、水竹蓬少數民族村建設、楊塘下、浩仁及山后金美麗鄉村建設,結合白沙文化、畬鄉文化、清廉文化、仁義文化以及金蘭水庫風光,串點成線打造鄉村旅游觀光帶,做好“旅游+”文章,為“花滿婺城”增色添彩。
近年來,瑯琊鎮緊緊圍繞省、市、區的安排部署,深刻領會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大意義,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以高質量發展為主線,以推進農村環境綜合整治為著力點,以深化綜合改革為根本動力,加快推進農業農村建設,全面推行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推動了農業提質增效、農村文明進步、農民增收致富,在“花滿婺城”的號角中煥發新生。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