婺星名片:劉云妹,1974年出生,中共黨員。1992年進入工作,2017年9月20日創辦婺城區首家民辦殘疾人托管機構——紅石榴愛心家園。
沿著西宅村盤溪邊行走,就能看到一幢擁有獨立小院的三層民房。一靠近,便能清晰聽見里頭傳來的歡笑聲:“劉老師,這個要怎么做?”“我最喜歡劉老師了!”“劉老師陪我一起看書吧。”……
孩子們口中的“劉老師”就是劉云妹。記者見到她的時候,她正在陪著年幼的祥祥(化名)看兒童讀物:“祥祥不怎么愛說話,但是很好學,很愛看書。”
劉云妹說,祥祥是個可憐的孩子。在祥祥還小的時候,他的爸爸媽媽只是覺得自家的孩子好像比別的孩子說話晚一些、慢一些,因而沒有重視,導致錯過了最佳的干預時間。后來,孩子開始上學,家長才發現問題并沒有解決,再進行干預的時候,效果已經微乎其微了,“孩子的媽媽無可奈何,只能將孩子關在家里寸步不離地看管。卻不料,讓這孩子的精神障礙更加的嚴重。”走投無路之下,孩子的媽媽只好求助新聞媒體,劉云妹與這個孩子的緣分也從此開始。
據劉云妹回憶,剛接觸到這個孩子的時候,就發現了這個孩子存在嚴重的自閉傾向,不愿意說話,更不愿意與人溝通,就連晚上睡覺的時候也不愿意獨立就寢。為了讓孩子打開封閉的內心,劉云妹花了不少的心思:“孩子必須要抱著媽媽才能睡,所以在來的第一天,我就讓我的丈夫去陪他,并不跟他進行肢體接觸,只是坐在另一張床上看著他。這樣一來,他既能獲得安全感,也能盡快習慣獨立生活……”在這樣的努力下,祥祥也漸漸發生了轉變,盡管還是不能說話,但是卻已經知道如何正確與別人相處,也變得開朗愛笑了起來。
像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正如劉云妹常說的,“上帝為他們關上了門,那我們就努力為他們開扇窗。”這一年多時間以來,劉云妹用一樣的細心、耐心與恒心對待紅石榴愛心家園里的每一位“家庭成員”。
“我做這些,是希望所有和我孩子一樣的人,都能快樂的生活。”原來,2002年5月,劉云妹的兒子出生了。原本滿懷欣喜的一家人,卻在五個月后孩子確診為“唐氏綜合征”后陷入了陰影。在查閱書籍后,劉云妹得出了一個結論:沒有藥物治療,只能靠后天教育。秉著對孩子負責的信念,劉云妹堅持教導孩子。14個月長了第一顆牙,24個月邁出了人生的第一步……直到現在,在她的照顧下,孩子長成了一個陽光、活潑、樂觀的少年。這也成為了劉云妹創辦紅石榴愛心家園的初衷。
“我要給他們的不僅僅是溫暖。更重要的是,我要讓他們重新感受到生命的價值,并且學會怎么去照顧自己,怎么與人溝通,怎么創造價值。”為了讓他們更好地融入社會,劉云妹多方聯系,特意找來了來料加工的活計給他們做。他們做的不好,劉云妹與社工們就耐心地教。來料加工賺來的錢,也會如數的全給他們。而這特殊的體驗,也讓他們找到了屬于自己的人生價值。
“我的力量很小,但是我會拼盡全力。”愛心守望家園,真心溫暖婺城。劉云妹用自己瘦弱的肩膀,扛起了助殘的重擔,也用自己的一片赤誠之心,點亮了這群特殊人士的美好明天。
(記者賈佳)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