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日上午,在婺城區莘畈鄉吳村至龍游縣湖鎮大公殿村的崇山峻嶺間,一群特殊的尋訪者翻山越嶺,穿越荊棘茅叢,對這條金華至龍游的“太末古道”進行探訪。這是莘畈鄉開展的“走太末古道、探姑篾源頭”文化尋訪活動中的一項內容。
金華市政協文史委主任吳遠龍、金華市少兒圖書館館長、艾青紀念館館長、金華市婺文化研究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周國良、金華職業技術學院副研究員林勝華,以及莘畈鄉政府,祝村、學齡頭等村的第一書記共20多位專家和研究者參加了本次探訪活動。
莘畈鄉地處金華南山山麓,距金華城區40公里,擁有豐富的植被資源,東鄰嶺上鄉,南連塔石鄉,西毗龍游縣,北與湯溪鎮接壤。行政區域面積73平方公里,山林面積82118畝,山清水秀、空氣清新、風景秀麗,保留了良好的自然生態環境。森林覆蓋率達88%,是名副其實的“天然氧吧”。
近年來,莘畈鄉通過“山水莘畈、體旅之鄉”的打造,鄉村面貌發生了巨大變化。2007年被評為省級生態鄉,2010年被評為全國環境優美鄉鎮,首批國家級生態鄉,2017年被評為浙江省第二批重要濕地。而莘畈水庫作為婺城區重要的水源涵養區,水質清澈,群山環繞,如明珠般璀璨。作為首批國家級生態鄉,莘畈除了優越的自然生態環境,還有著濃厚的文化底蘊,依托九峰山,仙舟湖,自古就有眾多文人雅士到此隱居講學;鄉內明清民居、老祠堂、高墻大宅自今保留完好。
隨著九峰姑篾文化的挖掘,太末古治與湯溪、莘畈有著不可分割的淵緣。莘畈鄉作為姑篾溪流域的源頭,歷史人文厚重,挖掘潛力巨大。莘畈鄉在打造鄉村旅游業時,將姑篾文化融入了鄉村文化之中,利用兩千多年前的姑篾古國文化,全力挖掘各相關村與太末古治的信息元素,并將之融入鄉村文化范疇。
莘畈鄉與毗鄰的龍游縣隔著仙霞嶺余脈,兩地先民全憑幾條穿越叢林的古道交接,在山村公路沒有修通之前,這也是莘畈人與龍游縣政治、經濟、文化之間的重要通道。隨著農村公路村村通的建設,原先曾經發揮過重要作用的“太末古道”,便荒廢于山林之中,成了無人問津的山間野徑。
作為太末古治時期的重要通道,在當前的鄉村文化挖掘中具有非常厚重的歷史淵緣。莘畈鄉決定重新挖掘這些古道,使之成為人們懷念鄉愁、尋訪遠古文化的重要基石。當天參與尋訪古道遺址的各位專家學者,穿叢林,攀巖石,翻山越嶺,從荊棘茅叢間,探尋莘畈先民曾經走過的“官道”。由于古道荒廢已久,柴草荊棘布滿了古道中,已經分辨不清古道的影蹤。人們在這條不足五公里的山道上,整整攀爬了兩個多小時。
在隨后召開的座談會上,相關專家學者紛紛暢所欲言,為莘畈鄉開展的“走太末古道、探姑篾源頭”活動點贊。專家們認為,山水莘畈、體旅之鄉,首先就要挖掘與之配套的悠久文化元素,要把鄉愁融入到每個鄉村建設之中。要有頂層設計,編制好文化旅游版圖,標注每個點位的特點、特色、特產,把莘畈打造成鄉村慢生活的樣板。要讓文化和旅游達到點、線、面的有機融合,讓游客走得來、站得住、坐得牢、住得下,從而使莘畈的體旅之鄉品牌打得更響,傳得更廣,助力鄉村振興。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