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到我桶里來!”“哈哈,抓住你了,你是菜葉,就應該來我的廚余垃圾桶。”……7月21日上午,新獅街道柳湖花園小區(qū)的湖邊小廣場一片歡聲笑語。只見一群十來歲的孩子正在奔跑追逐,熱熱鬧鬧地進行著“撕名牌”游戲。
“我們撕的是‘垃圾名牌’,剛才那一輪,其他三個組的隊員身上貼‘垃圾名牌’,我們組四個隊員當垃圾桶。我是廚余垃圾桶,他們幾個分別是可回收垃圾桶、有害垃圾桶和其他垃圾桶,我們必須找對應的‘垃圾名牌’才能撕,真是太好玩兒啦!”游戲間隙,一位小男孩興奮地告訴記者。
原來,在新獅街道柳湖社區(qū)的支持下,當天上午,浙師大附屬小學陽光伙伴中隊的隊員在這里開展了一場別開生面的垃圾分類暑期社會實踐活動。據(jù)領(lǐng)隊的范珊珊老師介紹,當天的活動以“文明心中裝、垃圾分類放”為主題,通過“游戲+競賽”的形式,讓孩子們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會準確分類四種垃圾。
活動分為三個環(huán)節(jié)進行,分別是問答環(huán)節(jié)、撲克牌分類環(huán)節(jié)和撕“垃圾名牌”環(huán)節(jié)。問答開始:“面包”“廚余垃圾”、“溫度計”“有害垃圾”……由家長充當?shù)乃慕M“考官”逐一考較著每位孩子,一問一答間,不僅孩子進一步掌握了垃圾分類“四分法”,也使家長和圍觀居民“學到了不少”。
“呀,原來花生殼和桃核是其他垃圾啊!我還一直以為是廚余垃圾呢。”
“木質(zhì)梳子是其他垃圾,塑料梳子是可回收垃圾,這回我可得記記牢!
……
這樣的聲音,在現(xiàn)場不時響起。
問答結(jié)束后,緊接著上場的是“抖音爆款”——四只迷你分類垃圾桶、兩付撲克牌和一本垃圾分類小冊子。如此有趣的玩具,令孩子們歡呼雀躍。“每張撲克上都印著一種垃圾,請把這些‘垃圾’扔進對應的垃圾桶,哪組速度最快,就是冠軍。好,比賽開始!”隨著“裁判”一聲令下,新一輪比拼再度開啟……
“這個活動真是太棒了!三個游戲都很有趣,孩子們玩得很開心,又反復學習了正確的垃圾分類‘四分法’,效果很好;顒咏Y(jié)束后,我女兒回到家就把家里的垃圾進行了分類,我看了真高興!被顒咏Y(jié)束后,陽光伙伴中隊隊員張子淇媽媽在微信群里點贊說。
看婺城新聞,關(guān)注婺城新聞網(wǎng)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