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蘇曉婕)日前,浙江省生態文化協會、省林業局聯合公布了2019年新命名的56個省生態文化基地。新增的56個生態文化基地中,金華市站前小學成為唯一入選的小學校園。下面,讓記者帶你走進這所“生態”校園,看看它如何獲評省生態文化基地。
12月,走進站前小學,還是能感受到大自然的氣息,學校內樹木花草生長茂盛,枝葉繁茂,植物多樣,各類綠籬長勢良好,修剪整齊美觀;地被植物很有觀賞價值;花壇、水景造型優美,意境深遠……一個景觀優美的綠色生態學校躍然眼前,成為師生學習、生活的最佳場所。
校長施益新告訴記者,等到了春天,走進校園,或是爛漫盛開的油菜花,或是剛剛萌芽的向日葵,或是絮如白雪的木棉,平時在田野中的場景在學校就能見到。長廊下,一盆盆石菖蒲蓬勃飄逸;教學樓邊,月季爬滿墻面,搖曳生姿;百合含苞待放,清香彌漫;小麥、芝麻、花生、豌豆等農作物正沐浴著陽光,茁壯成長。那時候的校園,儼然是一個現代城市里的植物園。這些不光是校園的景觀,更是寄寓了學校的教育理念。
“教育不是工業而是農業。植物的生長需要自由的環境,孩子的成長也一樣。”當提及為什么要在學校開展生態文化建設,施益新告訴記者,環境育人、立德樹人,深入人心。學校希望,通過提升綠化水平和檔次的方式,大力加強綠色生態園林學校建設,積極打造優質育人環境。
從2017年起,學校大膽采用“不假日色,不姿寸土”的菖蒲為主要綠化美化植物,建了菖蒲文化長廊,有菖蒲盆景近千;2018年,把農作物引進校園,建農業試驗基地,水稻、小麥、油菜、高粱、花生、向日葵等10多種農作物先后在學校落戶;2019年又建“百草園”,種有芍藥、蒲公英、何首烏等近百種中草藥。站前小學也被浙江省教育廳授予“最美校園”、綠色校園等稱號。
“校園里的花生終于從泥土里探出了頭,大豆已有了兩片葉子,玉米長勢很好,水稻漸漸粗壯起來,高粱顯得很苗條,向日葵儼然一個個衛士整齊排列,面向太陽升起的地方……”在施益新的帶頭下,站前小學的老師、孩子養成了寫觀察日記的習慣,孩子們也更積極地走入大自然,去親近各類植物、動物,去觸摸自然生態環境。
從養菖蒲、種茅草,再到引進水稻、番薯、高粱、向日葵,環境是一種無聲的教育,也是一種無形的教育力量,默默地激勵孩子們的成長。如今,站前小學生態教育蔚然成風,每個班都有自己的“一畝三分地”,每個班都有養綠護綠小隊和小動物,既豐富了孩子們的課余生活,又充實了孩子們的生命體驗。“讓‘綠色’充盈在校園中,也充盈在每一個師生的精神世界。”施益新表示,這是一種促進學生身心發展的教育,也是可持續發展的教育,讓學生真正地回歸自然,在浸潤式教育中茁壯成長。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