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唐艷霞、 攝影田雙雙
2月20日完成復工審批以來,婺城區安居工程城中村改造(鮑楊)項目駛入復工快車道。在項目施工過程中,項目部除了堅決落實《婺城區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礎設施工程疫情防控指南十六法》和《婺城區服務人才企業復工復產十項舉措》外,還“量身定制”了一套防疫措施,為項目提供安全有序的復工環境。
婺城區安居工程城中村改造(鮑楊)項目位于金華市婺城區人民西路西延北側,婺州街北延西側,總用地面積97139㎡,總建筑面積288774.45㎡,項目建設安置房共1700套,總投資約127190萬元。工程包括25幢高層住宅以及物業用房、文化禮堂等配套用房,幼兒園、人防地下室及6個配電房等。目前,項目一區塊已完成地下室的施工任務,二區塊建設正在有序進行。為保證防疫、復工兩手抓,項目部在人員上花精力,在施工上下功夫。
“點對點”包車接回,做好防疫工作“最初一公里”
婺城區安居工程城中村改造(鮑楊)項目目前共有施工人員115名,加上新輸入員工和管理人員,項目員工達到了157名。“除了政府專列和住建局幫我們接回一部分員工外,我們自己也安排車輛接回了部分員工。”婺城區安居工程城中村改造(鮑楊)項目施工單位負責人孫海華告訴記者,為確保復工員工“回婺之行”的安全,抓好防疫工作的“源頭”,企業對接部分未趕上政府專列的員工,將他們接回返工。
“政府專列和住建局大巴來的時候,我們鎮班車還未開通,我們這批人趕不上。”四川省瀘州市古藺縣大村鎮的村民張洪飛是項目的鋼筋工,作為小組長,張洪飛的6位同村小工在他的介紹下也成為了項目的員工。因為疫情原因,大村鎮實行封閉管理,導致這個“鋼筋小分隊”無法第一時間趕上專列。“項目目前是最需要鋼筋工的時候,所以我們也很著急。”為能夠盡早復工,張洪飛一行打算購買最快的高鐵前往婺城。但考慮到小分隊人員多,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風險大,項目部立即要求張洪飛退掉車票,并安排車輛將其接回。
“我們的專車一直開到了他們鎮上,就是為了減少他們的行程風險。”為了讓這支“鋼筋小分隊”能夠及時復工,項目部特地安排了大巴車,從婺城區開往四川省古藺縣大村鎮,以“點對點”的形式將復工員工接回。目前,項目部核心崗位員工基本都已到崗,為增加復工率,打通防疫的“最初一公里”,項目部還將陸續接回員工,確保他們的“回婺之行”有最大程度的安全保障。
拉開人員“面對面”距離,減少密集型施工
鋼筋綁扎工程是個密集型的施工工程,按照十五公分鋼筋人員互相協助的情況來算,一個樓面的鋼筋捆扎工程大概需要20個人同時作業6天。為減少工程施工的員工聚集性,婺城區安居工程城中村改造(鮑楊)項目部在施工現場采取分組施工,將密集的施工人員分散開。
“我們很多工序原本都需要同時進行,但現在基本都是一道道進行。”柏崇良是項目的鋼筋工,原先跟他同時進行鋼筋綁扎施工的有20多個人,但由于項目指揮部在疫情防控期間實施分組施工,柏崇良負責的樓面施工人員減少了將近一半。“每天還有專門的人員來監督我們的施工情況,確保我們施工保持距離。”柏崇良告訴記者,為了確保人員之間存在一定的施工距離,在項目部人員安排下,施工小組不會出現重疊施工的現象。不少需要同時進行的工序也被實施穿插式施工。
除了減少項目上的密集型施工,婺城區安居工程城中村改造(鮑楊)項目還嚴格落實員工錯時分餐,按照分批次就餐和就餐人員間隔兩米的要求,對員工聚集性就餐實施嚴格管理。記者看到,在項目施工現場的食堂內,餐桌設置間隔大,每位就餐員工都是一人一桌就餐。
設立應急隔離區,確保緊急情況人員“有去處”
在婺城區安居工程城中村改造(鮑楊)項目部,記者發現,施工周圍封攔了一塊區域,這個原本用于員工住宿的地方,在疫情防控期間,被項目部設置成了臨時應急隔離區。
“我們項目復工后,第一時間就設置了這個隔離區。”孫海華透露,項目施工人員多,雖然復工人員基本都是乘坐專列回到婺城,但出于員工的安全考慮,項目部在正式復工前就將一部分員工宿舍劃分出來,作為緊急人員的臨時應急隔離區。“要是遇到有發熱的員工,我們就第一時間送到隔離區,然后聯系醫療單位。”項目部的臨時隔離區是從項目部140個員工宿舍中安排出來的,共有14個房間。隔離區的設置,是為了確保突發事件發生后,疑似人員有地方安置,降低交叉感染的風險,確保緊急情況人員“有去處”。
“目前為止,我們沒有發現過一位發熱員工,隔離區未住過一位疑似人員。”孫海華說,婺城區安居工程城中村改造(鮑楊)項目指揮部將一切可能性都充分考慮,雖然隔離區的設置不一定用得上,但指揮部未雨綢繆做好一切防控工作,第一時間做好規劃,設置隔離區,并對其進行每日兩次的消殺。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