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戴翔
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zhàn)幾人回。
將軍,著一身鎧甲,守一座城池,不問出處,留得身前身后名。而這“名”,便是國內(nèi)城市十之八九設(shè)有將軍路的緣由。
金華的將軍路,位于江北的古城區(qū)內(nèi),東起東市北街,西接馬路里,全長1328米,中間橫穿旌孝街、酒坊巷、勝利街、桂林街、明月街、后街。將軍路雖然不長,但是它卻承載著厚重的金華歷史。
人文薈萃
縱穿古今
古時候,百米即可成一路,將軍路也是如此。石獅子頭、后白塔、將軍路、凈渠頭、東岳殿、前街、塔下寺、上橫街,這些自西向東排列的分段地名,到了1983年才合并統(tǒng)稱為將軍路。至于為何叫將軍路,坊間也有幾種說法。
金華市地名辦的葉繼民,對于金華市區(qū)的地名,可謂如數(shù)家珍:“古時候在明月街將軍路十字路口這個地方,有個將軍廟和將軍井,這段路也就叫將軍路,后來在規(guī)劃地名的時候,就用了這個名字。”那將軍廟又是為何人而建呢?據(jù)《光緒金華縣志》載:徐將軍,晉人,名佚,督兵來婺,平賊有功,死后葬于此,郡為立祠。不過,可惜的是,因名已佚,將軍功名隨歲月流轉(zhuǎn)沉入史河,沒有沙場傳奇,只留得星點傳說。
民間對于將軍路的來由,有幾分臆測,又有幾分在理,F(xiàn)年78歲的徐大生,是一名老金華,他認為之所以叫將軍路,是因為如今122醫(yī)院一帶,自古都是部隊駐扎的營地,還走出過像李德勝、劉華清、張雄等多位將軍,將軍路可謂實至名歸。
將軍路東頭(122醫(yī)院舊址),有一段路原名塔下寺,路因寺而得名,然而,塔下寺并非寺廟之名,而是因為塔在其上,光芒萬丈,人們也便淡忘了它本來的名字——永福寺。
這塔自然就是萬佛塔。萬佛塔始建于北宋,原為九層八角樓閣式磚木結(jié)構(gòu)建筑,因其在塔身之外鑲嵌數(shù)以萬計的佛像磚雕,故俗稱“萬佛塔”。
“這塔很高、很大,我小的時候經(jīng)常到塔山上玩,萬佛塔是當時金華城最高的建筑,日本人打過來的時候拆掉了,真當可惜。”家住城東街道八詠樓社區(qū)的胡大爺,已年過九旬,萬佛塔是他為數(shù)不多能串起的兒時記憶。
1942年,抗日戰(zhàn)爭的炮火殃及金華。當時,國民黨浙江省主席黃紹纮、第三戰(zhàn)區(qū)司令長官顧祝同下令金華城防司令王鐵漢:“萬佛塔目標過大,易被日軍飛機轟炸,予以拆毀”。就這樣,矗立千年護佑一方的萬佛塔,以一種大義凜然的悲壯,告別時空,換得一城百姓安康。
告別萬佛塔,沿將軍路向西,是金華歷史上大名鼎鼎的“儒宗嶺”。婺州學派的兩位領(lǐng)軍人物唐仲友和呂祖謙,都曾寓居與此。
呂祖謙是金華學派的奠基人,并開南宋浙東學派之先聲。宋孝宗乾道、淳熙時期,呂祖謙與朱熹、張栻齊名,被稱為“東南三賢”。說起唐仲友,一個歷史上聚訟不已、至今亦難以辨清而又無法完全繞開的問題,就是朱熹何以要六上奏摺嚴辭彈劾他。如拋開個人情仇,政治爭斗,不以人廢學,唐仲友在中國儒學史上定然具有一定的歷史地位。后世也把唐仲友的經(jīng)世立治說、陳亮的帝霸事功說和呂祖謙兄弟的性命說,稱為婺州學派三大學說。
遙想當年,將軍路上,唐仲友的說齋精舍、呂祖謙的麗澤書堂,殷殷學子,熙熙往來,千年婺學,由此源遠流長。
政商云集
橫貫東西
歷史上,人文薈萃的地方,往往也伴隨著政商的云集,將軍路也是如此。它連接旌孝門蘭溪門,橫貫了東西,也串起了婺州古城的政治和經(jīng)濟。
67歲的孫潮榮退休之后,最大的愛好就是游走于城市街巷,感受滄海桑田的變換。作為一個在將軍路上土生土長的人,他對將軍路的記憶清晰而又豐滿!皩④娐,聽著名字就很威嚴,這也符合這條路的氣質(zhì),古時候各朝代的州府縣衙都在這條路上。”孫潮榮說,將軍路的歷史,在明代徐霞客的游記里,也可見一二。
徐霞客《浙游日記》記載:初九日,早起,天色如洗,與王敬川同入蘭溪西門,即過縣前?h前如水,蓋縣君初物故也。(為歙人項人龍,辛未進士·五日之內(nèi),與父與子三人俱死于痢)。又東上蘇坊嶺,嶺頗平,阛闠夾之。東下為四牌坊,自蘇坊至此,街肆頗盛,南去即郡治矣。
簡單翻譯過來就是:初九早起進入蘭溪門,一進蘭溪門,就是金華縣衙……往東走,就是蘇坊嶺(醋坊嶺)……再往東是四牌坊(四牌樓)……南面就是金華府衙了。
由此可見,當初徐霞客大概就是沿著如今的解放東路、將軍路橫穿了婺州古城。而400年后的今天,記者也打算和孫潮榮一起,沿著徐霞客的足跡,來尋找歷史的記憶。
“縣衙大概就在這個位置,古時叫獅子頭,唐、宋、元、明、清五個朝代的金華縣治都在這里!睂O潮榮指著銀泰天地后面的停車場說,“我們管這里叫老縣委,以前的金華縣政府就在這個地方辦公,我還進去過好幾次!崩峡h委是典型的中式園林建筑,兩層木結(jié)構(gòu),上世紀80年代拆除。
沿路向東,在明月街將軍路路口北側(cè),孫潮榮在電力局門口停了下來。“電力局這個位置,你們可能不知道了,以前是金華地委所在地,金華地區(qū)1968年設(shè)立,1985年撤地建市,這個徐霞客游記里可沒有。”孫潮榮依稀記得,金華地委的辦公用房也是斗拱雕梁的園林建筑,和老縣委一樣,沒留下一磚一瓦,非常可惜。
“將軍路上,還是這個千年府衙最有說頭。”來到將軍路東頭,瞅著天平天國侍王府,孫潮榮像是看到老朋友一樣侃侃而談,“侍王府這一塊地方,是古城中心,這在以前,就相當于是現(xiàn)在的金華市政府所在地!
據(jù)史料記載,侍王府原是金華古代郡、州、軍、路、道、司、府等官署所在地,最早在公元266年,三國東陽郡設(shè)官署于此,一直到明清,在這里設(shè)巡按御史行臺、察院行臺,屬于中央派出機構(gòu),級別非常高。
“侍王府是李世賢在清代官署和試士院的基礎(chǔ)上改建而來的!毕噍^于古建歷史的沿革,孫潮榮更感興趣的還是圍繞建筑發(fā)生的故事,“元末朱元璋起義,在金華駐軍半年,在這里設(shè)立官署,是他開創(chuàng)大明王朝基業(yè)的橋頭堡與政權(quán)副中心。1939年,周恩來總理視察浙江抗戰(zhàn)前線,也在侍王府大殿發(fā)表過抗戰(zhàn)演講!
“東下為四牌坊,自蘇坊(醋坊嶺)至此,街肆頗盛”。這是徐霞客《浙游日記》對醋坊嶺四牌樓一帶店鋪林立的描述。作為婺城古城的東西中軸,將軍路也確實閱盡了繁華。
今年84歲的周妙仙,20歲時便在蓮花井創(chuàng)辦了被服廠,對于將軍路附近的商業(yè)發(fā)展,她最有發(fā)言權(quán)。“以前,老縣委、老地委周邊最繁華了,新興飯店、大眾牛羊肉館,大眾煙絲廠、向陽照相館、人民理發(fā)館、祝隆裕布店很多都是老字號!
在眾多的老字號當中,周妙仙印象最深的就是糕餅房:“四牌樓有家叫‘升號’的糕餅房,老地委有家‘五味和’,蓮花井有家‘王啟源’,當時金華城的糕點就數(shù)這三家最有名。”周妙仙說,他們那個年代,要買糕點一般就會想到將軍路,對很多人來說,將軍路串起的還有他們甜蜜的回憶。
2019年9月23日,經(jīng)過13年的等待,婺城區(qū)成功打通因歷史遺留問題而出現(xiàn)腸梗阻的將軍路,交通瓶頸問題的解決,也為恢復(fù)古城歷史記憶,推動老城有機更新,夯實了基礎(chǔ)。
短短將軍路,串起了漫漫的金華歷史。如今,雖然眾多古跡已在城市的蛻變中化作紅塵,但是,一個個地名,依然躺在街巷角落,你輕喚一聲,須臾穿越了千年。
看婺城新聞,關(guān)注婺城新聞網(wǎng)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