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根松
夸家鄉,愛家鄉,
六旬老漢走上臺。
人人都說小康好,
莘畈真是大變樣。
莘畈的土,莘畈的田,
出產的食品純天然。
莘畈的空氣更是優,
云白天藍陽光溫柔。
莘畈的山,莘畈的水,
莘畈的山青水秀美。
莘畈的花,莘畈的草,
莘畈的環境宜養老。
我居住在婺城南部莘畈鄉,64歲的我,外貌卻像74歲的老頭,白發蒼蒼、牙齒掉光,口齒不清,朗誦無能,故事演講,重在參與。大家可以叫我根叔。可能有些人會覺得我有點眼熟,前段時間,我啊,一不小心就賣水果玉米“出名”了,用現在年輕人的話來說,就是成“網紅”了,現在大家都叫我“水果玉米大叔”。
說到直播賣玉米,要從疫情開始說起。今年我們村里引進了水果玉米新品種,可是因為疫情的原因,這些玉米都斷了銷路,眼看著就要爛在地里,我心里那個心疼啊,這可都是鄉親們的血和汗呀!就在這個時候,鄉里找到了我,問我愿不愿意直播賣玉米,正好老頭子我平時就喜歡趕趕年輕人的潮流,這里插一句,抖音我也會拍噢!于是我就一口答應下來,鄉里給我找來了老師,手把手教我們幾個鄉親怎么直播,就這樣,莘畈生態水果玉米的牌子打響了,大家都很熱情,短短兩個星期,幾千斤水果玉米銷售一空。在直播里,我驕傲地舉著它們,它們照亮了我的笑臉,也照亮了我們山區老百姓的致富路。
我們莘畈是“全國環境優美鄉鎮”、“首批國家級生態鄉”,水都是一級水源飲用水,但是以前,我們山區山多田少,年輕人都選擇到外面打工,留在家里的都是老頭老太太,沒有勞動力,也就不能創造經濟效益,天天還為吃穿住行發愁。
近幾年家鄉的變化真的非常大,特別是近兩年啟動小城鎮和美麗城鎮建設以來,我真切地感受到舊貌換新顏。原本記憶中擁擠的街道變寬了,空中蜘蛛網沒有了,整個村子變得干凈整潔,文明程度也有了很大的提高。特別是“廁所改革”“污水處理”,讓農民在農村也能享受到和城里一樣的生活。
以前我們村里有很多露天旱廁,大家都一直延續著用糞水澆地的老習慣,有的村民就連家中還保留著這種老式廁所。經過鄉里、村里的干部多次上門勸說,才簽定了同意書。現在大家的院子都大變樣了,院門口擺上了一盆盆綠植;角落里,原來的旱廁填上了,新的衛生間墻壁、地面都鋪了白色的瓷磚,水沖馬桶、熱水器等一應俱全。屋里屋外,干干凈凈。看著村里一天天變美了,我心里真覺得爽快!我在外打工多年,看到自己的家鄉比外面的大城市還要漂亮,心里非常高興。我們全家也從城市重新搬回了老家居住,現在家鄉的生活給我的感覺是每天住在花園里、景區中!
環境變好了,來我們村里旅游的人也變多了,2017年—2020年,我親眼見證了毅行道、騎行道、體育館、露營基地,旅游設施不斷增加;精致有趣的廊橋、涼亭慢慢變多,特別是連續三年舉行的毅行活動,讓莘畈這個深山也變得前所未有地熱鬧起來,路上的車變多了,農家樂的生意也變好了!省級體育特色村、省級旅游特色村、省級農家樂特色村等一系列美譽也落戶我們莘畈。在外面打工的人愿意返鄉,年輕人愿意留下,外面的人才也被吸引過來了。
村里的農家樂民宿越開越多,大家都不去外面打工了,都想留在家鄉,為建設家鄉出一份力。現在旅游旺季時每天都有200多人來鄉里游玩。鄉村美了,不僅引來了人流,還吸引了資本。接下去我們村里還要建集農事體驗、垂釣休閑、住宿度假于一體的農村風情姑篾文化藝術館,對于未來的好日子,我們所有村民都信心十足。
最后,以一首小詩結尾:
迷你長征路,蘭源小瀑布。
美麗姑蔑溪,故事宣德堂。
毅行步行街,秀美仙舟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