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婺城區發改局機關辦公區域里,各辦公職能設置與大多數單位部門大同小異,唯一不同的是多了一個以“老查”命名的服務工作室,工作室里就一人坐班,但卻是人員來往最頻繁的辦公室。
“老查服務工作室”的“一扇門”背后是發改局的服務升級。 2019年4月份,婺城區開展機構改革,讓各機關部門相關職能及辦事流程有所變化,婺城區發改局也是機構改革的其中一員。考慮到改革后,辦事人員對職能部門分工的不明確,發改局積極響應“三服務·婺城家服務”號召,成立了“老查服務工作室”。
工作室主要提供辦事引導服務,對前來辦理事項的人說明流程,幫助聯系有關科室或具體人員,減少辦事時間、暢通辦事渠道、弄清辦事程序。針對一些不方便的辦事人員,則從實際出發,幫助代辦事務,并由相關科室辦理結束后通知交辦人員,有效避免多次跑、跑多次,同時,公布QQ、微信、電話等多種聯系方式,提供線上和非工作日全天候代辦服務。
日前,婺城區經商局招商投資服務中心由于項目審批辦理事項需要發改部門提供政策出臺依據,便走進了“老查服務工作室”的大門。由于相關負責人在外辦公,無法立即提供政策依據,考慮到重大項目審批事關婺城發展,工作室立即接手部門訴求,并在第一時間聯系到相關負責人,隔天就將政策出臺依據送到經商局招商投資服務中心,確保項目能以最快速度落地。
工作室的服務不僅是從無到有,更是從淺到深。“老查服務工作室”在全程代辦的基礎上,兼職處理業務難題,全方位實現工作日全程、周末不打烊貼心服務,打出了“到發改,找老查,全程服務幫到家”的口號。
今年以來,“老查服務工作室”已為30余名來辦事的人員提供服務,滿意率100%,共收集合理化意見建議20余條,已全部采納并落實到位。
工作室能將服務做到位,與“坐班人”密不可分。“老查”是區發改局年過五旬的老干部查金如,他有10余年的入局工作經驗,同時先后在糧儲、行政法規科、局辦公室等科室工作,熟悉各科室相關流程,加上做過長期的老干部和來訪接待工作,擅長跨科室溝通與協調,被局里選為專職做服務工作的“專班者”。
“不管是辦事的還是信訪的,我就是要把握好‘第一站’。”聚焦群眾辦事找不到人,訴求尋不到門的痛點,作為坐班人老查面對群眾和辦事人員總是笑臉相迎,對于群眾提出的問題,老查也有自己的“竅門”,就是他保留了40多年的日記資料。
1980年到2006年的26年間,老查扎根基層,如何與群眾溝通交流成為了他的“專長”。不管是人民公社的改制還是后續發改工作的總結,老查都詳細地記錄在他的日記本當中。“就機構改革來說,年輕干部無法回答歷史遺留問題,我就能從日記本中翻出類似案例。”老查告訴記者,群眾無非就是希望訴求的問題有回復、有解決方法,作為服務群眾的第一道關口,他勵志成為一名優秀的群眾“百事通”,為后續服務打好工作基礎。
為積極深化“三服務·婺城家服務”,以全新的思維想工作、干事業,今年以來,婺城區發改局認真開展調查研究,精心撰寫經濟形勢分析、調研報告和專題匯報。同時,抓好深化企業投資項目“最多80天”改革,實現了從備案到施工證申領平均審批時間縮減至11.19天。優化了投資審批流程,行政服務效能大幅提高,強化了事中事后監管,履行好投資主管職能,為穩投資、穩增長服好務,積極送服務、解難題,確保了婺城區各大項目順利推進。
此外,按照“隨叫隨到、服務周到”原則,發改局開展了無死角點單服務,并創新服務形式,依托大數據,結合基層實際,錄制業務教學視頻,組織“授講班”,培養小骨干。(記者唐艷霞)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