臘月時節,寒風凜冽,對于大多數農民來說,農忙時節已接近尾聲。然而,在婺城區塔石鄉銀嶺村,忙活的日子才剛剛開始。近日,記者走進銀嶺村,只聽一陣陣歡聲笑語從農家庭院里傳來,村民吳永鋒一家正在趕制紅薯干,一屋子的紅薯堆成了“小金山”,家人們圍坐一旁,洗紅薯、切薯條、烘薯干,動作嫻熟、井然有序,忙碌的小小庭院里透出一派暖意融融的景象。
“我們家種紅薯已經有10多年了,每年10月份紅薯成熟后,就是我們最忙的時候,將這一屋子的紅薯全部加工成紅薯干,要忙到農歷春節。”吳永鋒一邊翻曬著番薯干,一邊樂呵呵地告訴記者,今年家里26畝紅薯地的收成十分不錯,預計可以加工3000-4000斤紅薯干,價格可以賣到25元一斤,僅靠紅薯干,就可為家庭創造近10萬元的收入。
紅薯干不僅是老少皆宜的健康零食,更是人們念念不忘的一抹鄉愁。銀嶺村海拔高、溫差大、土壤肥,種植紅心番薯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出產的紅心番薯異常甘甜。銀嶺紅薯干以本地紅心番薯為原料,采用傳統技術純手工精制而成,薯味濃郁、自然香甜、口感軟糯,比起工廠機器的大批量生產,更多了一份“溫情”。入冬以來,慕名來銀嶺村購買紅薯干的客人絡繹不絕,吳永鋒一家老少就圍著紅薯干轉悠,忙碌且幸福著。
“自從村里為村民們打造了紅薯干的統一品牌‘霧峰牌’,現在我們村的紅薯干已經名聲在外,客人上門一買就是一兩百斤,我們忙都忙不過來。”吳永鋒笑著說道。據了解,在銀嶺村,像吳永鋒一樣從事紅薯干加工的農戶就有三四十戶,全村種植紅薯面積超過400畝。銀嶺村黨支部書記華文彬介紹,銀嶺村紅薯干廣受好評,吸引了眾多媒體報道,更是將紅薯干賣到了海內外,紅薯干產業不僅成了村民的主要經濟來源之一,也成了塔石鄉的一張金名片。
近年來,塔石鄉立足特色農業,圍繞林下經濟新形態,以綠色有機農產品為載體,搭建“塔石農業產業紅盟”平臺,專注于農產品推廣和銷售。麻糍、紅薯干、山茶油、土蜂蜜、高山茶葉等特色農產品逐漸走上了品牌化、高端化道路,為農民開辟了就業增收新渠道,為塔石的經濟發展添磚加瓦。
下一步,塔石鄉將繼續創新發展模式,不斷激發群眾內生動力,立足特色農業,推動農業產業發展,帶動一方百姓致富。(記者張紅星)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