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馬曉芬)隆冬時節,在婺城區長山鄉望山新村,阡陌縱橫、溝渠通達,到處呈現出生機盎然的農業景象。
“旱能灌、澇能排,水土留得住,農機能進出,農業生產變得更高效了!”沿著寬闊平坦的機耕路行走,記者不止聽到一位村民這樣興奮地說,“就連農田租金也隨之上漲,這可是大好事!
那么,是什么事讓村民如此高興?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陳桂余給出了答案。去年6月開始,望山新村開展高標準農田建設,修建機耕路、生產便道、灌溉設施、灌排渠道等,打通了農田路網、水網,并按產業要求,大力發展蔬菜、漁業等生態產業,為農業高質量發展注入動能。截至目前,各級農業農村部門已投入450余萬元專項資金用于該村高標準農田建設。
據了解,近年來,長山鄉高標準農田建設走在全區前列,共建成面積3111畝,涉及長山鄉長山一村、二村、三村、望山新村、邵村和石道畈村6個行政村,總投資1452余萬元。其中建設田間道路43條,總長15773米;建設節水灌溉面積1235畝;建設灌排渠道48條,總長12947米;設置下田坡道30處,極大提高了農業綜合生產能力。
一葉知秋,窺一斑而知全豹,長山鄉只是婺城區大力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的縮影。
近年來,婺城區在推進農業現代化的進程中,始終堅持把加快建設高標準農田、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作為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舉措,積極按照土地平整、土壤肥沃、路渠配套的要求,建設旱澇保收、高產穩產的高標準農田。同時,構建了集中統一的高效的管理新體制,對全區高標準農田建設工作實行統一規劃布局、統一建設標準、統一組織實施、統一驗收考核和統一上圖入庫。據統計,全區13個涉農鄉鎮累計建設高標準農田面積19.88萬畝。通過高標準農田建設,使相應項目區田成方、路成框、渠成網,進一步夯實了農業現代化的基礎。
如今,在婺城希望的田野上,以高標準農田激活鄉村振興內生動力,已經成為普遍共識。“去年我們對下方自然村440畝農田進行提標改造,讓農業機械直接開到了農田,極大調動了農民的農業生產積極性。”蔣堂鎮下尹村支書、村委會主任徐潔峰說,今年,他們還將繼續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推進農業發展造福村民。
區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接下來,婺城區將緊扣“花滿婺城”建設要求,加快編制《婺城區“十四五”高標準農田建設規劃》,結合國土空間規劃、農業產業布局,深挖建設潛力,高標準建設高標準農田,助推“雙城”戰略迭代升級,讓高標準農田成為鄉村振興的一枚“金鑰匙”。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