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2月3日在金華市婺城區第九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上)
金華市婺城區人民法院院長 鮑大兵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區人民法院向大會報告工作,請予審議,并請區政協委員和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一、2020年工作回顧
過去一年,區法院在區委、區人大及其常委會、區政府、區政協和社會各界的領導、監督、關心和支持下,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緊扣“雙城”戰略走深走實、奮力打造“重要窗口”主題主線,忠實履行憲法和法律賦予的職責,堅持服務大局、司法為民、公正司法,為統籌推進常態化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有力的司法服務和保障,各項工作取得新成效。全年新收各類案件26777件,辦結28706件,同比分別下降9.1%、10.2%,涉案標的額58億元,一線法官人均結案480件,主要辦案質量、效率、效果指標繼續保持在全省前列。
(一)以大局為導向,服務保障婺城高質量發展
圍繞區委中心工作,堅持疫情防控常態化,充分發揮司法職能,為全方位推動“雙城”戰略和“六大幸福城”建設,實現婺城高質量發展貢獻司法智慧和力量。
高質落實兩戰兩贏。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迅速貫徹中央、省、市、區委和上級法院決策部署,第一時間采取疫情防控系列舉措。堅持疫情防控與執法辦案并抓、管控風險與服務發展并重,馳援乾西鄉參與聯防聯控1597人次。以法治助力復工復產,出臺系列穩企助企措施辦法,編印發放涉疫情相關糾紛系列解答500余冊。開展依法助企、精準幫企活動,寬限金華晟博工具有限公司十五天騰空廠房,保住千萬元外貿訂單,獲評全省“十佳執行典型案例”。針對疫情帶來的打官司難題,采取線上聯動“無接觸”辦案模式,廣泛運用互聯網法庭、移動微法院辦案,線上立案14350件、開庭230件、調解1176件,網絡查控32萬條,司法網拍成交額9億元,做到疫情防控期間訴訟服務不停歇、司法辦案不松勁。
高位推動掃黑除惡。圍繞“六清”目標,決戰決勝掃黑除惡專項斗爭,助力基層維穩治亂。全力開展“打財斷血”專項執行行動,創新“黑財清底”執行模式,開通涉案財物司法網拍平臺,實行“一元起拍,一次拍定”競價規則,最大限度追贓挽損,黑惡案件財產刑執行到位率95.6%,到位金額180萬元。2018年以來,審結尋釁滋事、故意傷害、“套路貸”等涉黑惡案件18件93人,判處五年以上有期徒刑52人。突出社會效益,強化“一案一建議”機制,提出加強監管等司法建議32件。
高標打造營商環境。依法平等保護各類市場主體權益,促進完善公平競爭的法治環境,積極投身“實把力”強企、“金護秋”護企行動。認真落實中央依法保護民營經濟發展精神,做好《浙江省民營企業發展促進條例》的宣傳貫徹落實,出臺服務和保障民營經濟健康發展專項意見28條。注重發揮破產審判促進市場主體優勝劣汰的作用,受理破產案件53件,結案49件,申報債權總額6.9億元;成功拍賣萊恩系列破產清算案主要資產,盤活土地378畝,價值2.9億元;建立破產重整企業健康管理檔案、信用修復機制,盤活龍灣置業公司、三聯系列公司房產面積24萬平方米,創造稅收6152萬元。強化涉企案件善意執行,活封活扣為12家政府幫扶清單企業辦理查封財產臨時解封轉貸3.7億元,緩解涉困企業的融資難題。促成相關部門出臺《金華市區工礦倉儲用地流轉處置實施細則》,有效盤活低效閑置工業用地5.5萬平方米。
高昂推進綠色司法。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堅持生態綜合治理觀,當好“花滿婺城·幸福城”“婺城水·幸福城”的捍衛者,支持婺城綠色事業發展。實行環境資源類案件“三審合一”制度,審結環境污染、非法獵捕、殺害珍貴、瀕危野生動物案件13件38人。貫徹落實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引入生態環境修復性程序,生態放養環境凈化魚苗80余萬尾,救護野生動物13次。促進全社會形成環境保護廣泛共識,邀請婺城人大代表、在校學生200余人旁聽破壞環境資源案件庭審,到塔石鄉、瑯琊鎮向涉野生動物犯罪社區矯正人員、村干部及群眾進行環境資源保護現場宣講。
(二)以人民為中心,扎實推進平安婺城建設
忠誠履行司法職責,扎實服務“六穩”“六保”,主動融入社會治理大格局,推進“平安婺城·幸福城”建設,不斷提升人民群眾司法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依法懲治各類犯罪。新收刑事案件942件,舊存235件,審結1020件1777人,其中判處五年以上有期徒刑231人。嚴懲危害社會安全犯罪,審結故意傷害、“兩搶一盜”等嚴重暴力犯罪案件204件256人。守護放心消費,審結制售假冒偽劣商品、危害食品安全案件8件30人。嚴厲打擊涉眾型經濟犯罪,審結非法吸收公眾存款、電信詐騙、網絡賭博等案件32件167人,涉案金額3.2億元。依法打擊非法鬧訪,以尋釁滋事、破壞生產經營罪追究刑事責任3件3人。貫徹寬嚴相濟刑事政策,對591名被告人判處非監禁刑。實行律師辯護全覆蓋,為1135名被告人指定法律援助律師。
努力推進訴源治理。主動融入區委領導下的社會治理體系,堅持把非訴訟糾紛解決機制挺在前面,推動訴調銜接工作走深走實,助力縣域治理現代化建設,全年民商事收案同比減少2536件。積極完善源頭預防機制,充分發揮基層群眾主體作用,加強基層法治宣傳教育、推動基層依法民主管理、加強糾紛科學防控,開展“法在身邊·五十百千”服務工程,法庭派員作為轄區鄉鎮聯絡員,就地開展巡回審判、調解,對14個社區的人民調解員開展調解技能培訓,夯實聯片調解常態長效基礎。助力上浮橋區塊拆遷工作,提供法律咨詢服務,協助老娘舅、駐村干部解決糾紛41件。開展訴訟前調解8000余場次,化解糾紛4305件,為1000余名員工追薪2700余萬元。
助力法治政府建設。著力化解行政爭議,發揮行政審判職能,監督支持行政機關依法行政。加強司法與行政良性互動,召開府院聯席會議3次,針對審判實踐中發現的問題,向各級黨委政府通報行政執法的不足,并發送司法建議4件,促進法治政府建設,行政機關負責人出庭應訴率99.5%。主動對接行政爭議化解中心,府院聯動多元化解糾紛,行政訴訟收案332件,同比下降55.6%。落實行政案件管轄機制改革,成功有效化解154名村民與永康市政府房屋拆遷安置補償協議系列案。建立行政案件跨域立案與訴前協調銜接機制,主動參與轄區內行政機關為被告的糾紛化解,參與協調212件。
推進切實解決執行難。健全“自動履行為主、強制執行為輔”的執行長效工作機制,加強失信懲戒,發布失信被執行人名單3403人次,發布限制高消費名單7180人次,罰款4579人次687萬元,以拒執罪判處14件18人;民商事案件自動履行率51.2%,同比上升4.3%。新收執行案件9606件,同比下降11.6%,辦結9978件,執行到位金額17.8億元,結案平均用時同比縮短23.4天。常態化疫情防控形勢下,第一時間響應最高院“發揮執行職能、做好‘六穩’工作落實‘六保’任務”的號令,兩次凌晨出擊,執結案件59件,執行到位標的額230余萬元。
(三)以改革為動力,推動司法水平提檔升級
堅持以問題為導向,深化司法體制綜合配套改革,用改革的辦法解決發展中的問題,激發司法內生動力,不斷提升司法質量、效率和公信力。
全面落實司法責任制。健全院庭長辦理重大疑難復雜案件制度,院庭長辦結案件8988件,占結案總數的31.3%。健全完善審判權力和責任清單,落實“四類案件”院庭長在線監管87件,探索關聯案件和類案強制檢索制度,召開法官專業會議26次,審判委員會討論18次,強化統一裁判尺度。建立案件質量反向評價主導式評查機制,對改判發回案件實現一案一評,共評查案件152件,認定裁判瑕疵責任10件,評查結果與績效考核、按期晉升等掛鉤,對違法審判案件依規啟動法官懲戒程序,做到真查真用。
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堅持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派員入駐矛調中心,助推“信訪打頭、調解為主、訴訟斷后”的矛調中心建設,解決糾紛312件。推進執行“一件事”改革,重塑人民法庭功能,與相關鄉鎮簽訂《完善人民法庭執行“網格化”工作機制》,法警編隊駐庭參與執行,執結844件,執行到位標的額4億元。開展“企業掃碼我來辦”活動,發揮青年的力量,成立青年助企團,74名青年干警組成幫扶團隊,提供預約式線上“一對一”服務。
深化訴訟制度改革。深入推進以審判為中心的刑事訴訟制度改革,全面準確適用認罪認罰從寬制度,認罪認罰辦結513件,適用率48.8%。全面推進政法一體化辦案系統應用,釋放程序效能,激發制度活力,實現刑事訴訟程序100%在網上流轉。推進繁簡分流機制改革和分調裁審機制改革,優化審判流程,設立調解速裁團隊6個,訴前化解3349件,占民商事結案總數的20%,平均用時3.8天。強化人民陪審員的考核、培訓等工作,激發人民陪審員參審的積極性和責任感,人民陪審員陪審案件2382件,普通程序陪審率100%。
深化智慧法院建設。打造“無紙化”辦案辦公法院,依托“網上網下、內網外網、有線無線協調一致、互聯互通”的全省法院統一辦公辦案平臺,實現辦案過程全程留痕,法官、律師和當事人可以同步手機閱卷、網上送達、網上開庭。全市率先建成無紙化辦案法庭和信息采集中心,實現立案全程無紙化、集約化電子送達、無紙化開庭、電子檔案自動編目以及卷宗一鍵歸檔,無紙化立案率、電子送達率、在線簽章率、移動微法院應用率、政法一體化協同辦案協同率等無紙化辦案指標均達100%,位居全市第一,其中電子送達20857件,讓人民群眾真正享受到“家服務”的網上訴訟體驗。
(四)以隊建為根本,從嚴從實鍛造過硬法院隊伍
堅決服從黨的領導,全面落實從嚴治黨要求,聚焦清廉婺城,大力弘揚擔當精神、務實作風。受到市級以上表彰先進集體和個人19人次。
以信立本增強政治定力。不斷鞏固深化主題教育成果,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深入開展“政治大學習”“理論大培訓”“思想大講堂”“認識大討論”活動,全員參加省高院舉辦的“院長論壇”,聆聽40名院長圍繞習近平法治思想、建設“重要窗口”等主題談學習體會。參加浙江法官學院線上培訓,邀請黨校教授宣講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浙江重要指示精神,組織干警到浙江大學開展政治素養輪訓等培訓一千余人次。嚴格落實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認真貫徹“三同步”原則,強化網絡輿論引導,在報、網、微、端刊發稿件173篇。
以學固本增長圖強本領。興學習調研之風,為婺城圖強提質創優升級提供服務保障。開展常態化周一夜學,通過舉辦法官論壇、網絡教育等落實民法典全員培訓15次,并與金華市廣播電臺聯合開播法官“案說民法典”,向公眾宣傳民法典精神12期。開展普法進校園活動4次,受眾800余人次,王鶯法官工作室獲評浙江省優秀普法工作室。開展“優秀庭審”“優秀案例”“三學三比”技能競賽、青年干警辯論賽等“曬拼創”活動,形成爭優創先氛圍,鄭向華同志獲評全國法院辦案標兵。深入開展長期未結案清理專項活動,長期未結案件比例降至1‰,讓正義不再遲到,及時維護老百姓的合法權益。
以鏡正冠增進自強自律。加強黨風廉政建設,嚴格落實“一崗雙責”,堅持抓早抓小,常態化開展紀律作風督察。扎實開展警示教育、司法規范化水平提升年活動,出臺《記分管理辦法》《崗位目標量化考核辦法》,將文明創建、庭審規范、辦案質效等88項內容,納入記分范圍。院領導每周帶隊巡查共計48次,發送整改通知書26份,運用第一種形態處理輕微違紀違規行為46人次,政治生態煥然一新。開展“零違紀、零違法”支部創建活動,開設黨員微論壇、微講堂、微故事,激活“黨員主角”,不斷增強黨支部戰斗堡壘作用。
自覺主動接受監督。認真貫徹區人大及其常委會決議,自覺接受法官履職評議監督,健全落實人大代表分級聯絡制度。積極參與專題協商,誠懇接受政協民主監督。嚴格辦理程序,及時反饋溝通,辦結代表建議、委員提案各1件。組織“代表委員開放日”活動,邀請代表委員視察法院、旁聽庭審、見證執行等20人次。自覺接受紀檢監察機關法紀監督,廣泛聽取代表委員等社會各界意見。落實檢察長列席審委會制度,認真辦理再審檢察建議19件。深化陽光司法,推進審判流程公開,網絡庭審直播7363次,被評為全國庭審直播優秀法院。廣泛接受社會監督,組織“公眾開放日”活動8次,受眾600余人次。
各位代表:過去一年,區法院的發展和進步,是區委正確領導、區人大及其常委會有力監督、區政府大力支持,區政協及社會各界、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共同關心、支持、幫助的結果。在此,我謹代表區人民法院表示衷心的感謝,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同時,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工作中還存在一些問題和困難,主要有:一是大局意識、司法理念有待進一步提升,少數案件質量不高、效果不佳。二是司法能力與人民群眾的期待和要求還存在差距,切實解決執行難長效機制還有待鞏固完善,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機制還需進一步健全。三是司法改革有待進一步深化,院庭長的監督管理還需不斷加強和完善。四是隊伍建設需要持續推進,廉政風險防范的形勢依然十分嚴峻。對于這些問題和困難,我們將在區委的統一領導下,采取有效措施,認真加以解決。
二、2021年工作思路
2021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新婺城區建區20周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區法院的總體工作思路是:高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偉大旗幟,以習近平法治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浙江重要講話精神,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以及省委十四屆八次全會、市委七屆八次全會、區委七屆九次全會精神,按照區委推進“雙城”戰略迭代升級、奮力建設“五大名城”,爭當社會主義現代化先行市排頭兵的部署要求,勇于擔當,依法履職,為譜寫“重要窗口”婺城華彩篇章貢獻法院力量,以優異成績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
(一)堅持擔當強院,全力服務婺城發展大局。聚焦區“十四五”規劃實施,充分發揮司法的引領、規范、保障作用。發揮破產審判和商事審判協同作用,服務保障供給側改革和需求側改革,以“跑著干”的奮斗姿態躍進三服務2.0時代,助力“營商環境最優區”建設。發揮知識產權審判職能,服務創新驅動發展,營造良好的科技創新環境,助力建設“創新名城”。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健全生態環境司法一體化保護機制,積極開展“綠色司法”,助力建設“生態名城”。對標“法治建設走前列”,深化行政爭議實質化解工作,為法治金華建設貢獻司法力量。推動掃黑除惡常態化,鞏固和拓展專項斗爭成果,弘揚社會正氣,為婺城高質量發展持續創造安全穩定的社會環境。
(二)堅持為民立院,傾力滿足群眾法治需求。深化司法規范化建設,積極推進司法領域“當事人一件事”改革,以“辦案最公、用時最少、老百姓司法獲得感最強”為工作目標,豐富“幸福名城”內涵,提升婺城人民司法幸福指數。認真貫徹實施民法典,依法保護各類民事主體合法權益,加大產權和企業家權益保護力度,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強化立、審、執、破有機銜接,積極構建“自動履行為主、強制執行為輔”的執行工作長效機制,堅決兌現勝訴權益。鞏固深化訴源治理,推動矛調中心建設,創新司法供給形式,探索法官駐點聯村,助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層社會治理新格局,努力把矛盾隱患解決在萌芽狀態,進一步推進縣域社會治理現代化。
(三)堅持創新興院,大力推進改革賦能增效。運用整體智治理念,把“數字賦能”貫穿法院工作全過程、各方面,不斷豐富、拓展、深化法院建設“重要窗口”實踐。深化移動微法院建設,加快從無紙化向智能化轉變,努力打造信息時代互聯網司法高地,以數字正義服務“數字名城”建設。全面深化司法責任制綜合配套改革,健全完善制約監督體系建設,深化以審判為中心的刑事訴訟制度改革,推動構建偵查、檢察、審判、執行相互配合、相互制約、高效協同體系,堅決扛起司法“最后一公里”的任務擔當。推行關聯案件及類案強制檢索制度,確保案件辦理提質增效,落實“把案子辦成鐵案”的要求。
(四)堅持政治建院,努力打造婺城法院鐵軍。堅持黨對法院工作的絕對領導,牢牢把握政治建設統領作用,始終把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首要黨課和終身必修課,深入開展習近平法治思想學習宣傳研討實踐活動,加強干警初心使命教育,堅持“六個根本”基本要求,不斷提升隊伍思想品格和核心戰斗力。高標準高質量開展政法隊伍教育整頓,深入貫徹落實《中國共產黨政法工作條例》,堅決打好一場動真碰硬、正風肅紀的攻堅戰,達到強化固本培元、增強政治自覺的目的。深入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教育,發揚和傳承“婺文化”精神,不斷提升隊伍的革命化、正規化、專業化、職業化水平。加強領導班子建設,弘揚英模精神,落實嚴管厚愛措施,提升干警“七種能力”,全力打造忠于黨、忠于國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的過硬法院隊伍。
各位代表,2021年,我們將在區委的堅強領導下,在上級法院的指導監督下,忠誠履職盡責,勇于擔當作為,銳意改革創新,堅持實干快結,努力開創婺城趕超發展跨越發展的新格局,為高水平推進“雙城”戰略迭代升級、奮力建設“五大名城”,爭當社會主義現代化先行市排頭兵而努力奮斗!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