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在浙江》采訪實錄在我市引起熱烈反響
本報消息(記者金璐)《習近平在浙江》采訪實錄連日來在我市引發熱烈反響。大家紛紛表示,要堅定不移沿著習近平總書記指引的方向奮勇前進,不負殷殷囑托,打造“重要窗口”,為爭創社會主義現代化先行市貢獻力量。
做強民營經濟
《習近平在浙江》采訪實錄中關于民營經濟發展的內容,讓金華民營企業家、今飛集團董事長葛炳灶備感振奮。
2006年6月,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的習近平走進今飛集團生產車間考察指導,葛炳灶對當時的情景記憶猶新。“習近平叫我們做大做強,特別在專業技術方面做出特色、走向世界。”葛炳灶說。正是有了這樣的鼓勵,今飛集團在后續發展中注重自主創新,通過技術改造、產品結構調整等一系列舉措,逐步成長為我國汽摩零部件行業龍頭企業。
浙江王力安防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會秘書陳澤鵬說,公司組織部分黨員干部進行了專題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浙江工作期間,曾到永康調研并來到王力安防公司,勉勵公司堅持走品牌和品質的可持續發展道路。這些年,公司貫徹執行習近平的要求,持續推進和優化智能制造、智能產品、智能管理三大戰略,進一步提高了企業競爭力。
深化改革開放
《習近平在浙江》在義烏市城西街道橫塘村引起熱烈反響。2006年,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的習近平曾在這里召開總結義烏經驗座談會,他提出,義烏的發展是“無中生有、點石成金”。作為義烏國際商貿城第一批市場經營戶的何海美對此感觸頗深。“習近平非常關心義烏。這些年來,我一直在市場里發展,不僅有信心,而且有使不完的勁。”
今年截至2月底,我市義新歐班列“雙平臺”共開行355列,發運29154標箱,同比增幅達374%。在市交投集團浙中國際物流發展有限公司,義新歐班列金華平臺工作人員認真學習了《習近平在浙江》采訪實錄后感觸頗深。公司常務副總經理羅建源說,中歐班列是“一帶一路”的金字招牌,公司正在謀劃開通至匈牙利、意大利、土耳其等地線路,開展拼箱、倉儲、前后端的短駁配送等服務,實現班列從“站到站”向“門到門”的轉變。
建好美麗鄉村
習近平總書記在浙江工作期間,親自部署推進“千村示范、萬村整治”工程,成為我市建設“美麗鄉村”的重要思想和實踐基礎。
金義新區曹宅鎮雅里村黨支部書記宋小如說:“我們一直牢記這些話,不斷深化‘水清、路平、燈明’的內涵,村里的整體環境現在更好了。”
《習近平在浙江》還喚起了磐安縣尖山鎮烏石村張威平的回憶。他仍然記得2006年6月13日,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習近平來到村里視察調研時的場景:“他站在以火山黑石砌成的古民居旁對我們說,這樣的老房子你們要保護好,搞新農村建設不一定要大拆大建。”習近平還對烏石村依托烏石特色環境資源發展“農家樂”開發旅游給予了肯定。烏石村干部群眾牢記囑托,堅定不移發展旅游經濟,成了遠近聞名的農家樂特色村。
辦好民生實事
發展的根本目的是為了老百姓。作為鄉鎮干部,浦江縣虞宅鄉黨委書記陳鵬進為《習近平在浙江》中反映的習近平為民情懷所深深感動。
陳鵬進說,正如習近平當年所要求的,各地各級正努力形成為民辦實事的長效機制。如今,浦江各鄉鎮政府的365便民服務中心將各種民生事項以列表清單的形式向群眾展示,一次性告知服務事項的辦理依據、申請材料、辦事流程、辦理地點、辦理時限等,方便群眾快速獲取所需信息,提高服務效能。
采訪實錄中提到,習近平要求把育人放在高校各項工作的首要位置,鼓勵大學生在實踐中培養堅定的理想信念,樹立為人民服務的觀念。浙江師范大學黨委書記蔣國俊說:“我們要對接國家戰略,對接浙江省的戰略需求,圍繞新興產業、未來產業來培養人才。”
采訪實錄中提到,城鄉一體化要把城市的基礎設施向農村延伸,把城市的公共服務向農村覆蓋。沿著習近平指引的路子,我市通過優質醫療“雙下沉”、村村通公交、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等惠民舉措,城鄉居民更好地共享了發展成果。義烏市義亭鎮缸窯村黨支部書記陳躍俊說:“沒有健康就沒有小康,現在我們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跟城里人一樣的優質醫療服務。”
連日來,第72集團軍駐金某旅官兵通過集中研討、專題交流等形式,學習采訪實錄。第72集團軍駐金某旅衛生連連長魏東平說:“要掌握過硬的軍事本領,從難、從嚴、從實戰出發,苦練殺敵本領,建設成為平時保健康、戰時保打贏的過硬單位。”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