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豐懿超)茶鄉四月逢盛會,香飄四海迎嘉賓。近日,婺城區第三屆茶文化節圓滿落幕,來自四面八方的嘉賓和游客伴著空氣中氤氳的茶香紛至沓來,為婺城悠久的茶文化增添了新的活力,也為婺城的茶產業描繪了一幅更加輝煌燦爛的藍圖。
在這場為期兩天的茶文化盛宴里,婺城區以茶會友,奮力譜寫了茶產業發展新篇章。從種植到銷售,從品牌到文化,婺城區引領“茶經濟”跑出了“加速度”,山水因茶而多姿多彩,城市因茶而繁榮昌盛,百姓因茶而美好幸福。
婺城擁有2000多年的產茶歷史,茶文化源遠流長。這其中,箬陽鄉具備茶樹生長的最佳自然環境,全鄉有多處海拔高于1000米的山峰,雨量充沛,土壤肥沃且鹽堿度適宜,其獨有的“箬葉形、箬葉香”的“箬陽龍珍”于去年入選了農產品國家地理標志。本次茶文化節以此為契機,充分開發利用婺城南部山區特有的純天然高山茶及自身山水人文資源,為做好獲評農產品國家地理標志的后半篇文章提供了平臺。
“這兩天前來買茶的顧客絡繹不絕,每天都要加班加點加工茶葉。”在箬陽鄉南坑村錦科茶廠,十幾臺制茶機正一刻不停地工作著,空氣中彌漫著新茶的清香。茶廠負責人余志洪告訴記者,今年因為有了“箬陽龍珍”這個地理標志品牌,茶葉的銷路明顯擴大,每斤茶青的收購價格比去年提高了5至15元,茶農收入增加近兩成。“‘箬陽龍珍’是婺城區特產名優茶,在廣大茶商和消費者心目中享有不錯的口碑。我們相信經過這次的茶文化盛會,‘箬陽龍珍’品牌知名度將更上一層樓,箬陽的茶產業也將交出更為亮眼的成績單。”
近年來,婺城區高度重視茶產業的創新發展和茶文化的傳承,致力茶園基地建設,重視茶葉品牌培育,推進茶旅融合發展,強化龍頭茶企帶動,呈現出“茶區變景區、茶園變公園、茶山變金山”的喜人景象。
在箬陽鄉箬陽村,晨露微醒,余壽忠、余菊仙夫婦就打開自家的制茶坊,開始一天的制茶工作,二十多年來每個采茶季都是如此。“過去一斤茶需要手工炒幾個小時,現在一天就能產出數百斤,一年產值可達100萬元以上。”余壽忠介紹道,除了自己的茶園,他還從全鄉茶農手里收購鮮葉,既節省了茶農自己制茶售賣的時間精力,又能方便集中產銷,提高標準,打響婺城茶葉品牌知名度。如今茶產業已經成為婺城人民實現脫貧致富的核心產業,成為政府落實鄉村振興戰略的支柱產業。
“這次茶文化節給了我很大的信心,婺城區委、區政府對于茶產業非常重視,積極整合資源、牽線搭橋,給我們回歸茶商打了一針強心劑。”金華市榮達茶葉有限公司負責人劉東新告訴記者。改革開放初期,他就離開家鄉到廣西創業,多年發展下來,公司的規模越來越大,他對于家鄉的思念也越來越深。曾是婺城本地茶廠一名普通工人的他,始終關注著家鄉的茶產業發展,去年他帶著多年成就回到了婺城。這次茶文化節上,該公司與區農業農村局簽訂投資協議,將進一步打響婺城茶葉品牌,助推茶產業高質量發展。
婺城區委、區政府連續三年舉辦茶文化節,利用婺城的自然條件優勢,培育優質的茶產業,吸引茶商回歸,努力打響茶文化節這塊金字招牌,將茶文化與旅游業緊密結合,努力將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和經濟優勢,鞏固鄉村振興的發展成果,開創茶產業發展新局面,為推動婺城區經濟崛起與文化建設作出積極貢獻。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